1、礼治君子,法治小人

2、法家主张法治,严惩国家,反对礼治

3、其背景在于周、秦社会是一个特别重视礼治传统的礼治社会。

4、阶级*不是礼的本质属*,礼治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治和*。

5、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6、指出,现代法治建设应正确面对传统“礼治”的影响,应在扬弃传统“礼治”的基础上构建。

7、周初制礼作乐,出于礼治文化的需要,对前代礼乐多所损益。

8、●礼治君子,法治小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清?洪仁干。

9、从价值观的视域回答“礼治何以可能”是儒家礼治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0、做人要靠二礼治天下,三法定*山。

11、而“人轮关系”又是礼治社会的核心内容。

12、明帝在即位之年,恢复了许多久废的儒礼,以表示对礼治的提倡。

13、*古代是一个礼治社会,对礼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14、中庸是既遵守礼制又对人自身的发展有用,其实质是礼治方法论;

15、儒家从其自然法思想出发,提出了“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三者构成了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

16、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17、现代法治建设也必须在扬弃传统“礼治”的基础上进行构建。

18、第二层基础是法治和礼治,基于新型的美德,职责与权利理论。

19、孝与复仇的关系反映出汉代以礼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关系。

20、儒家礼治学说有助于当今时代的伦理建设。

21、晏子的礼治思想在这部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22、因为“礼治”被认为具有很强的等级*和教化*,“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断于已然之后”。

23、这并非《周礼》编撰者个人喜好的结果,而是周代礼治下重玉、崇玉风习的典型体现。

24、封建是周代*关系的基本框架,也是先秦儒家礼治思想的重要渊源。

25、我们应该做的是,对传统“礼治”进行改造,发掘其现代价值,以期对现代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26、叶适对荀子虽多有批判,但在思想本质上仍继承其礼治主义的精神。

27、二是冠服所强调的社会功用是古代“礼治模式”社会的现实要求。

28、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缘花里描述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乎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