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李贽《焚书答庄纯夫书》。

2、[明]李贽《焚书宝林庵记》。

3、[明]李贽《焚书复*石阳》。

4、李贽为代表的王学左派,公开标榜利欲。

5、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

6、禅师,称李贽和达观是一“雄”。

7、对李贽写作目的的探讨是李贽研究问题域中的首要之义和应有之题。

8、社会物质文明即李贽所谓“文”。

9、克已者,无己也。无己可克,故曰克己。李贽

10、李贽: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11、可以说,在反拟古派过程中,汤显祖是从李贽

12、汤显祖离遂昌任后,曾在临川和李贽相见。

13、第一章论述李贽求真思想所产生的心学渊源。

14、后来,他还根据李贽的遗愿,为他的墓碑书写了碑额“李卓吾先生之墓”。

15、主要创新观点有:泉州地域因素,不足以说明李贽异端思想来源;乃父安贫乐道,对李贽一生以求道为生存意义,有深远影响。

16、万历三十年(1602年),李贽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被*劾入狱,愤然自刎。

17、因此,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展开李贽人物史评的论述:首先,通过揭示李贽的人格、心态及学术旨趣,论述其狂狷的个*对评价人物的内在影响;

18、老头李贽,只好再次出逃,躲到河南商城县的黄蘖山中。

19、所谓“*灵”就是作家的个*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

20、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21、盖焦、李之交至深,已到不拘形迹的地步,故李贽能时时不客气地向焦竑提出一些请求。

22、一天,李贽要侍者为他剃头,乘侍者离开的间隙,他用剃*自刎,但是一时并没有断气。侍者看到他鲜血淋漓,还和李贽作了一次简单的对话。当时李贽已不能出声,他用手指在侍者掌心中写字作了回答: 问:“和尚痛否?” 答:“不痛。” 问:“和尚何自割?” 答:“七十老翁何所求!”

23、曾是古代舶来货和外销产品出入泉州城的要道,是古代泉州繁荣的象征物之一;李贽故居则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过的地方,人文价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