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来源于认识主体的目见耳闻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6、官虽目见耳闻,不啻司空见惯,置诸不理,盖修路之政久废矣。

7、官虽目见耳闻,不啻司空见惯,置诸不理,盖修路之政久废矣。

8、据此即可画出走两步说理流程图:目见耳闻掌握实情生成进程。

9、不曾,今日若不是目见耳闻,某根本不知关君侯还有一子。

10、不曾,今日若不是目见耳闻,某根本不知关君侯还有一子。

11、因为,实情从目见耳闻而来,又决定着判断的正确方向。

12、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为什么事物不是亲眼看到。

13、心中横亘着一些人和事,那是我从记事起就断断续续地从目见耳闻中拼凑出来的。

14、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

1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