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

2、世有为桐城派辩者,谓桐城义法,去泰去甚。

3、世有为桐城派辩者,谓桐城义法,去泰去甚。

4、桐城派是清代最著名的文学流派之一。

5、《左忠毅公逸事》桐城派:由方庖开创。

6、方苞提倡“义法”,开创“桐城派”古文。

7、骈文之长,于桐城派之后开创“阳羡派”散文。

8、一学期后考入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堂。

9、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

10、梅曾亮(1786——1856),桐城派姚鼐门下文学成就最高的弟子,也是近代桐城派中非常有个*的作家。

11、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12、归有光和桐城派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

13、同治年间,曾国藩继续提倡桐城派古文并形成“湘乡派”。

14、这些学生都是笃守师说,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对桐城派的传播作用甚大。

15、乾嘉年间的汉学派史学派桐城派骈文派之争,其焦点所在,是确立文章正宗

16、乾嘉年间的汉学派、史学派、桐城派、骈文派之争,其焦点所在,是确立文章正宗。

17、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与实际成绩卓然,桐城文派是当时清代势力最大的散文流派,且在*文坛上居于显赫的地位。

18、姚鼐:字姬传,一字梦古,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桐城派古文家。

19、相对于桐城派后学来说,戴名世的文学思想要开放得多.

20、戴氏长于文学,尤擅古文,故有些学者将他与方苞并列为桐城派之祖。

21、刘大櫆继方苞之后发展了桐城派理论,撰有《论文偶记》刊行于1796年。

22、刘大櫆之后成为桐城派古文集大成者,作有《登泰山记》等。

23、桐城派成员之间广泛存在着“师事”或“私淑”等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这些关系是维系桐城派的重要纽带。

24、姚鼐的学术转向及其后来与汉学派的复杂纠葛,对其建立桐城派产生了深刻影响。

25、王韬等早期改良主义作家反对桐城派古文,主张打破陈法,为近代文体解放的先声。

26、这两个人是反对白话文的桐城派古文家马通伯、姚叔节,均思想守旧,当初恨不得刨陈的祖坟。

27、方守彝本身是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这些书信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