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并会计使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松动。

2、我国对会计主体的认识经历了由国家会计主体论到企业会计主体论的转变过程。

3、不同会计主体的交易不能集中核算,每一会计主体应单独进行评价。

4、网络会计的出现动摇了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计量等会计假设的地位。

5、基建投资借款由事业财务会计主体借取和由基建财务会计主体借取,在会计实务的处理上不同。

6、会计计量是会计界久已争论的问题,其争论的重点主要在于如何反映会计主体的真实价值。

7、会计行为是会计主体在权衡正当会计行为与违规会计行为的收益之后作出的理*决策。

8、下面是在会计期间中最根本的会计观念: 会计主体:每一个企业是一个分别核算的单独的个体。

9、每一会计主体都从自己的角度对交易加以说明。

10、大多数会计主体被假设有一个无限定的生存期。

11、会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是会计报告使用者全面了解会计主体财务信息的重要渠道。

12、科学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人力资产开发信息,确立劳动者在各会计主体中的地位,促使各会计主体有效利用人力资产,合理开发人力资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中美两国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均以其基金为会计主体,以财政专户为管理手段。

14、论文第四章从特殊目的载体的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和计量以及税收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

15、由于债务重组涉及到不同的会计主体,会计人员依据的理论不同,会计账务处理也就有所不同,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有关信息也会有所差异。

16、社会要求会计主体提供的环境责任报告信息对决策者有用,因此,该报告必须进行审计。

17、会计主体概念适用于独资、合伙和公司中的任何一种组织形式。

18、会计中的折旧是与特定的会计主体及其对资产的使用相对应的,并不必然受市场的影响。

19、会计目标是会计主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会计环境中,对会计实践活动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结果。

20、针对这些观点,从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计量四个方面,提出了虚拟企业的会计假设不变的观点。

21、然而这种对会计主体发展前途的确定*设想,受到当今社会持续经营不确定*普遍存在的挑战。

22、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主体*、济*、续*、全*四个假设的提出,为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条件,在此基础上演绎的会计标准又为人力资源会计实务提供了指导。

2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本质上满足了对会计主体全面收益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要求,与全面收益观一道确立起来。

24、加入WTO后,会计目标的选择应设为“如实反映效用最大化的信息”,以满足不同会计主体最大效用的需求。

25、公民、国家、企业以及非盈利*组织都是环境资源的利益相关体,并且都具有成为环境会计主体的可能。

26、合并报表是将企业集团视为单一会计主体,从企业集团的整体出发,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27、以一个大型零售连锁企业为例,会计主体是该整个连锁店、区域*经营单位、某个分店还是分店里的一个部门?

28、但是,在规定企业集团单一会计主体的界限时,却有着不同的观念,从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合并报表理论。

29、即在劳动合同真凭实据期限内,职工可在预计的未来期间内存在于会计主体之中并为之服务,企业可通过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力或潜能收回其对人力资源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