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杂阿含经中有一个非常简短的佛经谈到圆寂。

2、Prazilaski有充分理由相信这些经文相当老了,但它们的顺序是不同的,不仅在杂阿含经中而且在中文版本中。

3、“ 在居士惯常取书之处,放了一部‘法华经’一部‘杂阿含经’,只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读参悟。不料居士沉迷于武功,于正宗佛法却置之不理,将这两部经书撇在一旁,找到一册‘伏魔杖法’,却欢喜鼓舞而去。”

4、愚痴无闻凡夫于五受*作常想.安隐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于此五受*保持护惜。终为此五受*怨家所害。如彼长者。为诈亲怨家所害而不觉知。(摘录自杂阿含经第104经)(庄春*译)

5、*界离贪,离贪已,于*封滞,意生缚断;于*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摘录自杂阿含经39种子经 庄春*译)

6、万物有灵,人最有情。一草一木皆有佛*,它的慈悲仁爱可以普度众生。杂阿含经有云:“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万物因缘而生,众生平等相待,不论是渺小的微尘,还是浩瀚的天地,皆无尊卑,彼此长存,不可分离。

7、{心没于睡眠,欠呿不欣乐,饱食心愦闹,懈怠不精勤}。该句取自{杂阿含经}第598经。意思是:心沉迷于睡眠,欠缺卧息就不高兴,饱食后心混乱不静,懈怠不肯精进。该句是天界的一位天子来问佛陀的问题。希望佛陀讲解,如何才能克服爱吃、爱睡的下劣心。天子的问题常常是涉及学法的基础困难。他们因福报极大,在欲界天享受最好的五欲乐,容易沉迷,无法自制。他们有时会把人界看作比天界更善好的地方,因为佛陀只会出生在人界,而人界的苦乐也相对平衡,易于学法有所成就。在{别译杂阿含}第175经里,佛陀回答这位天子的问题:精进舍五事。即:努力,勤奋,舍离五种感官(眼、耳、鼻、舌、身)带来的欲乐享受。

8、杂阿含经266经 诸比丘!有时长夜此大地悉皆败坏,而众生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 诸比丘!譬如:*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 如是,[诸]比丘!愚夫众生不如实知*、*集、*灭、*味、*患、*离,长夜轮回,顺*而转。 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长夜轮回,顺识而转。 诸比丘!随*转,随受转,随想转,随行转,随识转;随*转故,不脱于*;随受……想……行……识转故,不脱于识;以不脱故,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