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馆*校勘兼注释御集检阅官。

2、如馆*阙人,即委两地举文有古道。

3、二年,知彭州《南宋馆*录》卷八。

4、丞相居*,亲旧或在馆*,多有亡诗。

5、四年,除秘书省正字,出通判潭州《南宋馆*录》卷八。

6、天禧初,以寇准荐,授馆*校勘,改天平*节度推官。

7、,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校勘,后知谏院。

8、三年,除著作佐郎,出知广德*《南宋馆*续录》卷八。

9、事见《宋历科状元录》卷《南宋馆*续录》卷七至。

10、三馆、秘*及秘书省总称崇文院或馆*馆*藏书在借阅流通、图书编修、提供咨询三个方面发挥了其基本职能。

11、很多茶陵派作家供职于馆*,因而可以说茶陵派文风是台*体之一种;

12、所以神韵诗中的"神韵"是馆*心理的一种刻意掩饰。

13、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馆*诗歌创作出现了宗宋的现象。

14、馆*校理,上《导河形胜书》,欲复九河故道,为时论所重。

15、中第一第二等者,即赐召试;试又优等,即补馆*职事。

16、国家增设馆*,通过选拔贤良之士,让他们住在馆*内,生活上加以照顾,潜心钻研治国之策,国家应急时就可委以重任。

17、即使如伊秉绶、包世臣、何绍基、郑板桥、赵之谦等“逃出”馆*体诸人,都是举人、进士出身,都曾是馆*体中人。

18、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娟连脑包过,里面的文字都是用明代官用楷书“馆*体”。

19、如此,则馆*职事更不轻授,足以起朝廷之风采,绍祖宗之本意,副陛下慎选矣。

20、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校勘,同知礼院,至和元年1054。

21、就在司马光到馆*上任的当月,仁宗皇帝亲临崇政殿策试贤良方正及武举进士。

22、上时务十事,得仁宗嘉许,命试学士院,调入京城任馆*校勘,授大理评事。

23、该文以清代馆*体书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书体的存在和盛行的社会依据进行较为细致的考察,试图揭示清代馆*体书法的官方实用*具体的文化内涵。

24、召入馆*,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鉴定内府书画,集所见珍品与当时士大夫家藏前贤墨迹汇刻成《雪溪堂帖》今已佚。

25、特别是元?时期,以苏轼为首的一批文人常常会聚京师,或馆*酬唱,或试院题诗,产生了大批题画咏画之作。

26、哲学营构迷宫,到现代后现代,工程的继续是拆除所有的楼台馆*,局外人看来觉得一片忙碌场景很壮观。

27、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宋代精英文人的群体生存状态及宋代馆*制度对文人的深刻影响。

28、清灵馆*众人以陆曼娘为首,也已经早早地坐下,大概只有他们对李淳充满了信心,小师妹梳着两个丫角辫,站在椅子上翘首以盼

29、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即今馆*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徧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