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诗中最具特*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2、*古代的“悼亡诗”是一种独特的写作范型,完整意义上的“悼亡诗”应该包括悼妻诗与悼夫诗。

3、潘岳《悼亡诗》和元稹《三遣悲怀》是悼亡诗中的名篇,对悼亡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悼亡诗沈约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5、据此,我认为,这是一首追悼诗人心爱的妹妹的悼亡诗

6、*人不能超越死亡的恐惧,所以悼亡诗特别多;

7、自西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之先河,齐梁诗人沈约,隋诗人薛德音、梁*淹,及至当朝元稹和李商隐都擅长此类创作,及至蔚为大观,成为独特的悼念文化。

8、自西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之先河,齐梁诗人沈约,隋诗人薛德音梁*淹,及至当朝元稹和李商隐都擅长此类创作,及至蔚为大观,成为独特的悼念文化

9、但在此之前,李白误以为晁衡溺水而亡,才写下了这首奇怪的悼亡诗

10、本部分从潘岳的应制诗、悼亡诗、述志诗三个方面论述其诗歌多样的风格。

11、唐代的悼亡诗创作是*悼亡诗创作史上的第一座高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从至交好友到妻子儿女,甚至包括一些动植物都成为悼亡诗的涵盖对象。

12、唐代的悼亡诗为我们了解唐代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最生动的依据。

13、晋潘岳《悼亡诗》很出名,其实在表现手法上是受《绿衣》影响的。

14、西方悼亡诗把死亡表现得明朗*,是一种壮美,走的是一条外在的超脱之路。

15、《诗经》中的《绿衣》、《葛生》在写法和抒情特*上都对后代的悼亡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所以,自古以来从这方面来表现的悼亡诗很多,但第一首应是《诗经·绿衣》。

17、比较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城子》,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18、而最早的悼亡诗,则出自于《诗经》,后西晋的潘岳、中唐的元稹和晚唐的李商隐等诗人都有名篇问世。到了清代,纳兰容若的悼亡词更是以清丽和哀婉见长,深受后来者的追捧和喜爱。

19、这对人类肉体的极端关注在一首基督教悼亡诗中,是不合时宜的,弥尔顿当然知道这点。

20、他写什么都是被迫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用他这粗鲁的手指,他在这悼亡诗的一开头,就没能遵守写诗的韵律规范。

21、潘安对老婆痴请得很,老婆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还念念不忘,写了三首《悼亡诗》,字字血泪,句句柔请。

22、有人言说,它是为咏瑟诗,庄生梦蝶、望帝啼鹃、沧海有泪、蓝田生*里,深蕴着瑟之适、怨、清、和的四种乐调;亦有人言说,这是一首悼亡诗,是为他在孤寂中思念亡妻而作;更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垂暮之时想起锦瑟年华里曾经的爱情。还有,还有所谓伤世诗,抑或理想诗之说。如是种种,皆说的是它的意蕴幽隐,其妙义不可明言。

23、回首我的少女时代,我站在河边读孔子的诗,我觉得:当死者像丈夫一样时,我只会在他日日夜夜死去的时候嘲笑他的美丽;当我读到苏的《悼亡诗》和《赞美长*》时,我只是撇着嘴,对时间的匆匆和生命的短暂微笑。

24、《和新及第悼亡诗二首》年代:唐 作者: 鱼玄机仙籍人间不久留,片时已过十经秋。鸳鸯帐下香犹暖,鹦鹉笼中语未休。朝露缀花如脸恨,晚风奇支柳似眉愁。*云一去无消息,潘岳多情欲白头。一枝月桂和*秀,万树*桃带雨红。且醉尊前休怅望,古来悲乐与今同。

25、这位是大诗人梅尧臣。苏梅并称,又惺惺相惜,这种场合他自然不会缺席。但梅的妻子谢氏刚刚在几个月前病逝,梅尧臣官小俸薄,这些年踉跄奔走,情怀的寄予一半在良朋好友,一半则在贤淑的妻子。如今一旦沦逝,自然追念不已,难以自拔。这期间他写了不少悼亡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妻子逝去后,他常常彻夜难眠,对身外的一切万念俱灰。前不久,欧阳修按察河东回京,在途中写了一首长诗寄给苏舜钦和梅尧臣,他可能还不知道梅尧臣家中遭遇的变故,因此在诗中想象京师的文酒之会是何等热闹,而其中肯定活跃着苏梅两位的身影。可见苏梅一体,已是圈子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