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残余奥氏体内有针状或“M”型马氏体析出。

2、结果表明,随等温温度的升高,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的量以及残余奥氏体中碳浓度先增加后减少。

3、原始材料的组织状态为形变马氏体、淬火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

4、贝氏体中的残余奥氏体分解和转变的行为与马氏体中的不同。

5、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影响等温转变产物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

6、本文叙述了对G50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测定和由透*电镜观察到的残余奥氏体形貌特征。

7、渗层中的相变次序和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对残余应力分布影响较大。

8、测定了试样的接触疲劳寿命、硬度、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量。

9、回火温度升高,其残余奥氏体量逐渐减少。

10、碳化物的类型与残余奥氏体的分布、形态有关。

11、减少残余奥氏体和马氏体碳化物的降水预计的回火工艺。

12、另一方面,“小岛”中的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而岛中原有马氏体则逐步分解折出M_3C。

13、对高铬铸铁残余奥氏体测定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14、轴承工作表面的金相组织和残余奥氏体对寿命的影响。

15、粗大块状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最差,薄膜状次之,细小粒状最稳定。

16、其中残余奥氏体的分解和微细碳化物的析出是关键因素。

17、回火出现回火脆*,其原因与组织中的贝氏体、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分解形成碳化物有关。

18、并对残余压应力和残余奥氏体可以提高接触疲劳寿命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解释。

19、并从残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和马氏体回火程度几个方面分析了组织和*能之间的关系。

20、用声发*法研究了一种低合金钢于双相区热处理所得残余奥氏体的马氏体相变。

21、试验温度越高,残余奥氏体稳定*越好,动态拉伸的绝热效应也抑制了残余奥氏体的形变诱发相变。

22、与马氏体组织相比,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准贝氏体组织,其光滑及缺口疲劳强度均较高。

23、增碳层中的碳化物主要为M_(23)C_6。马氏体带由位错马氏体、孪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

24、微观组织观察表明,在锻造或高温轧制状态下获得了以低碳马氏体为主,含少量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

25、金相组织对钢的接触疲劳寿命有重要作用:板条马氏体组织比片状马氏体组织抗接触疲劳*能好,适量的残余奥氏体可改善钢的抗接触疲劳*能。

26、不同产品对残余奥氏体量的要求量是不同的,可采用相应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控制。

27、试验得出,残余奥氏体可阻止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提高冲击疲劳抗力,降低冲击疲劳磨损。

28、介绍了TRIP钢的生产工艺和*能,残余奥氏体、合金元素、热处理对TRIP效应的影响和TRIP钢研究趋势。

29、分析认为:残余奥氏体在颈缩发生前的较完全转变有利于提高均匀延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