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冬爷爷在哪里教案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25 KB

页数:5页

ID:635e2057905b7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冬爷爷在哪里苏州市留园中心小学*萍本课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迷人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的情感。粉妆玉砌的银*世界,又能抒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2.行为与习惯:通过组织开展如观察家乡冬天气候特征和动、植物变化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丰富多*而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爱惜资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3.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与冬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比较、实验等科学活动中,增强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作技巧。4.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冬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冬日疑案”的告白,指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各地有关冬季来临的信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各地冬天的景*、儿歌等。2.指导学生通过“天气预报”等渠道记录下两周天气和气候的变化。3.指导学生观察冬天里动、植物的变化以及人们穿戴的变化。二、教学过程(一)交流“我的记录”,揭题1.小朋友,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观察了天气和气温的变化。请小朋友拿出你的观察记录,让我们一起进入“小小汇报会”。(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并鼓励学生坚持记录。)2.讨论:有没有从你的记录中发现什么呢?3.小结:在我们的记录中,我们发现气温越来越低,看来,冬爷爷向我们走来了。(引出课题《冬爷爷在哪里》)课前指导学生记录两周的气温和天气的变化,既是为本课的教学作铺垫,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二)活动“寻找冬爷爷的足迹”,感受冬天大自然的特点1.冬爷爷从遥远的北方慢慢地向我们走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冬爷爷的足迹。(出示一组从北到南的雪景,如松花*畔的雾凇、安徽黄山的雪景等)你找到冬爷爷了吗?你是怎么发现冬爷爷的?(通过看图,学生明白冬天到了,好多地方都下雪了。)你见到过雪吗,请你用上一两个词语来赞美一下雪,行吗?2.冬爷爷还来到了我们的家乡——苏州,你有没有发现他的足迹呢?学生交流课前观察到的冬天里动、植物的变化以及人们穿戴的变化。3.冬爷爷还到了我们学校呢!我们一起去找找他藏在哪里了?布置观察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寻找冬爷爷的踪迹。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触摸。时间为五至八分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4.活动交流。以“我见到了冬爷爷”为题分小组进行一分钟介绍。“寻找冬爷爷的足迹”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冬爷爷的脚步由远及近向学生走来,从遥远的北国之城,走进苏州,继而走进我们校园。活动也是循着这样的一条线索分三层进行。第一层欣赏祖国各地冬天的雪景。雪是冬天最重要的特征,但苏州城的冬天很少见到雪,学生很难真切感受到粉妆玉砌银*世界的动人之处,所以借助媒体来展现。学生在观赏雪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风光之美。冬爷爷走进我们的家乡苏州,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感受到的冬天的特征,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有课前的准备作基奠,学生的发现一定会是丰富多*的。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比如用眼看,用手触摸,用鼻子闻)后,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让学生观察自然,近距离地、更真切地感受冬天。学生的真实感受胜过任何语言。而且对学生来说,他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印象也会深刻许多。(三)动手画一画,深化对冬天的认识1.导入:小朋友观察得都很仔细,看来呀,到处是冬爷爷的影子。我们都找到了冬爷爷。老师觉得冬爷爷最像个魔法大师,他让花草树木都变了模样。2.(课件演示:一棵大树,原来长着绿绿的树叶,可一到冬天,树叶全掉光了,就剩下光**的树枝。)老师把这光**的树枝画了下来,因为这是老师找到的冬爷爷。那么,你找到的冬爷爷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把你找到的冬爷爷画在书上方框里。3.学生作品展示、点评(以表扬鼓励为主)动手画一画,将观察发现以图画的方式予以记录。绘画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四)唱儿歌,总结课文(儿歌播放)小朋友都找到了可爱的冬爷爷,那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读这首儿歌。(出示儿歌:《冬爷爷在哪里》)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课件制作遵循两个原则:趣和美。教材内容以童话的形式展开,“趣”是教材的主要特征。课件的制作当然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趣”可体现在课题的揭示,儿歌的配图等方面。本课时的教学还承担着让学生感受祖国各地风光之美这一教学任务,所以课件中展示的各地冬天的风光图片一定要美得有震憾力,以弥补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1.课前学生的观察、记录是本课时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只有学生在山山水水中寻找冬天,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冬天,这样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我们的教育目标才得以真正实现。2.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记录、实验和思考,表面上看好像一无所获,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多种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并指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第2课时一、课前准备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黑猫*长》的故事,了解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2.准备好用于实验的玻璃片和用于表演的头饰等。二、教学过程(一)听故事经过小朋友的观察、动手、合作、交流和展示,冬天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精*了。冬天里的故事也特别多。今天,黑猫*长又接到一个案件,什么案件呢?一起去听听。(教师根据书上的*图,自编配乐童话故事。).昨天下午,下了好大一场雪,乐乐猴可高兴了,它叫来康康熊、爱爱鸽、还有创创鼠,一起堆了个大雪人,尖尖的鼻子、黑黑的眼睛、红红的围巾,可真漂亮!今天早上,它们来看雪人,可是雪人不见了,乐乐猴大叫起来:“呀,雪人不见啦!昨晚还在呀!”康康熊也发现有点不对:“不光雪人不见了,青蛙和蛇也失踪了!”爱爱鸽也神秘地说:“我昨天看到‘一只耳’嘴里吐着白气跑过过去的!”创创鼠坚定地说:“一定是‘一只耳’干的!它最喜欢做坏事了,一定是它干的!”于是,它们一起去找黑猫*长。黑猫*长生气地说:“难道又是‘一只耳’干的?”卡通人物是深受低年级孩子喜欢的,但是对于目前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黑猫*长似乎是过时的明星了。但考虑到教材内容,他又是个不能替代的卡通人物,所以课前组织学生收看《黑猫*长》的动画片,对于课堂中顺利地进行教学是很有帮助的。(二)情境表演。这个故事很有趣,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演一演?(引导小朋友戴头饰分组表演,激发学生想象,合理扩展情节。)演一演的形式增添了学习活动的乐趣,学生在乐中质疑,在乐中求知。(三)巧破“冬日疑案”1.我们一起来当黑猫*长的小助手吧!讨论:“冬日疑案”中藏着多少小问号呢?你能解决吗?故事中包含“雪人怎么不见了?”“小动物去哪里了?”“为什么嘴里会吐出白气?”等问题。以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看,解决第一个问题不会有困难,但对下面两个问题的解答就不会那么轻松了。此处设疑,在学生的讨论中解答第一个问题。2.神探黑猫*长有个好主意,他能找到失踪的小伙伴。听!(课件提示:涂*破案的要求)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涂*。你发现了什么?3.讨论:冬天里青蛙、蛇、乌龟、刺猬等一些动物为什么要躲进洞里?什么叫“冬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知识?观看课件:动物冬眠和动物过冬。动物冬眠、动物过冬这些是科学*很强的知识,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资料查找工作。利用课件能把这些科学常识讲解透彻。4.巧破“白气”之谜。过渡:看来这次不是“一只耳”干的坏事,那它嘴里的白气是怎么回事呢?要我说,不光“一只耳”会吐白气,你们也会吐气。老师拿出用热水瓶做成的“一只耳”,打开瓶塞,让“一只耳”冒气:请同学们呼气试一试看看自己会不会吐白气?那白气到底是什么?请你拿着拿着玻璃片放在自己的嘴边哈气试一试,看看白气到底是什么?如果天气不够寒冷,那可以让学生拿着玻璃片放在热水瓶口试试验,找出白气的奥秘。学生动手试试,培养学生“做中学”的动手能力。总结冬天为什么嘴里会吐白气。破案的游戏颇具挑战*,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四)学生质疑通过破案,我们了解了冬天里的许多科学知识。关于冬天,你还有哪些问题呢?(小朋友自由提问题,如冬天水为什么会结*,冬天人为什么会生冻疮等,从而确定课后“小考察”研究项目)成功的课堂教学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探索精神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五)总结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十万个为什么”,每个问号里都有无穷的奥秘,让我们乘着冬风,唱着歌儿和冬爷爷一起去考察吧!(播放教师改编的歌曲《冬天在哪里?》)冬天在哪里呀,冬天在哪里?冬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这里有白雪呀,这里有青松,还有那冬眠着的小表蛙,冬天在哪里呀,冬天在哪里?冬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我们去观察呀,我们去探索,我们是最可爱的考察员,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冬天在小朋友的问号里,还有那最可爱的冬爷爷。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本课时的课件制作的重点在于解答动物冬眠及动物过冬的知识。可以选取《动物世界》中的片断。内容宜浅显。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教材中的“冬日疑案”做成动画的效果,课堂上的趣味*会更强。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1.本课时涉及的内容是动物冬眠等科学常识,学生一知半解,借助课件,将这些知识让学生理解清楚,但对这些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把握好,太深奥了也不行。2.通过探究白气的奥秘,学习用小实验来验*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要放手让学生试一试。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是本课时的任务。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探究。留给学生课后探究的问题,教师在课余时间必须给予指导。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活动为主线。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学生的发展。一年级的孩子天*好玩,生*好动,喜欢活动。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得以提高。重视学习过程。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要认识到课堂内外的某些活动过程,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道德生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重教学过程的延续。学生的学习不仅有课堂这一阵地,课前的活动、课堂的教学、课后的延续,是一个有机组合。当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带进课堂,又能从课堂上带着问题去生活中实践、探索之时,那么我们的教育目标才得以真正实现。上课铃不是教学的开始,下课铃更不是教学的休止符。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2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