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年*市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4月24日是*航天日,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标志着*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它的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000米.将43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0.439×106B.4.39×106C.4.39×105D.139×103【解析】本题考察科学记数法较大数,中要求,此题中,故选C2.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B.C.D.【解析】本题考察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故选C3.正十边形的外角和为()A.180°B.360°C.720°D.1440°【解析】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定值360°,故选B4.在数轴上,点A,B在原点O的两侧,分别表示数a,2,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若CO=BO,则a的值为()A.3B.2C.1D.1【解析】本题考察数轴上的点的平移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点A表示数为a,点B表示数为2,点C表示数为a+1,由题意可知,a<0,∵CO=BO,∴,解得(舍)或,故选A5.已知锐角∠AOB4467225114935如图,(1)在*线OA上取一点C,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交*线OB于点D,连接CD;(2)分别以点C,D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M,N;(3)连接OM,MN.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CODB.若OM=MN,则∠AOB=20°C.MN∥CDD.MN=3CD【解析】连接ON,由作图可知△≌△DON.由△≌△DON.,可得∠=∠COD,故A正确.若OM=MN,则△OMN为等边三角形,由全等可知∠=∠COD=∠DON=20°,故B正确C.由题意,OC=OD,∴∠OCD=.设OC与OD与MN分别交于R,S,易*△MOR≌△NOS,则OR=OS,∴∠ORS=,∴∠OCD=∠ORS.∴MN∥CD,故C正确.D.由题意,易*MC=CD=DN,∴MC+CD+DN=3C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MN<MC+CD+DN=3CD,故选D6.如果,那么代数式的值为()A.3B.1C.1D.3【解析】:∴原式=3,故选D7.用三个不等式,,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A.0B.1C.2D.3【解析】本题共有3种命题:命题①,如果,那么.∵,∴,∵,∴,整理得,∴该命题是真命题.命题②,如果那么.∵∴∵,∴,∴.∴该命题为真命题.命题③,如果,那么.∵∴∵,∴,∴∴该命题为真命题.故,选D某校共有200名学生,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位:小时)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学生类型人数时间学生类别*别男73125304女82926328学段初中25364411高中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①由条形统计图可得男生人均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为24.5h,女生为25.5h,则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故①正确②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15,60,51,62,12,则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②正确.③由统计表计算可得,初中学段栏0≤t<10的人数在0~15之间,当人数为0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当人数为15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③正确.④由统计表计算可得,高中学段栏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0~15,35,15,18,1.当0≤t<10时间段人数为0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当0≤t<10时间段人数为15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故④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若分式的值为0,则的值为.【解析】本题考查分式值为0,则分子,且分母,故*为110.如图,已知△ABC,通过测量、计算得△ABC的面积约为cm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直接动手*作测量即可,故*为“测量可知”11.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其三视图中有矩形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的序号)【解析】本题考查对三视图的认识.①长方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均为矩形;②圆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均为矩形,俯视图为圆;③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为三角形,俯视图为圆.故*为①②12.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点A,B,P是网格线交点).【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可延长AP交正方形网格于点Q,连接BQ,如图所示,经计算,∴,即△PB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PQ=45°,∵∠PAB+∠PBA=∠BPQ=45°,故*为45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双曲线上.点关于轴的对称点在双曲线上,则的值为.【解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质,A(a,b)在反比例上,则,A关于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又因为B在上,则,∴故*为014.把图1中的菱形沿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将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如图2,图3所示的正方形,则图1中菱形的面积为.【解析】设图1中小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b>a),则由图2,图3可列方程组解得,所以菱形的面积故*为12.15.小天想要计算一组数据92,90,94,86,99,85的方差.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减去90,得到一组新数据2,0,4,4,9,5.记这组新数据的方差为,则.(填“”,“”或“”)【解析】本题考查方差的*质。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分别为91和1,=∴,故*为=16.在矩形ABCD中,M,N,P,Q分别为边AB,BC,CD,DA上的点(不与端点重合).对于任意矩形ABCD,下面四个结论中,①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②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矩形;③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菱形;④至少存在一个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判定可知,存在无数个平行四边形,无数个矩形,无数个正方形,故*为①②③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1题,每小题5分,第2224题,每小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28题,每小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过程.17.计算:.【解析】原式=18.解不等式组:【解析】解不等式①得:,∴解不等式②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9.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根,且m为正整数,求m的值及此时方程的根.【解析】∵有实数根,∴△≥0,即,∴∵m为正整数,∴,故此时二次方程为即∴∴,此时方程的根为454850577216020.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E,F分别在AB,AD上,BE=DF,连接EF.(1)求*:AC⊥EF;(2)延长EF交CD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BD交AC于点O,若BD=4,tanG=,求AO的长.【解析】*:∵四边形ABCD为菱形∴AB=AD,AC平分∠BAD∵BE=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AC平分∠BAD,∴AC⊥EF(2)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CG∥AB,BO=BD=2,∵EF∥BD∴四边形EBDG为平行四边形,∴∠G=∠ABD,∴tan∠ABD=tan∠G=∴tan∠ABD=,∴AO=121.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创新竞争力的综合指数.对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前40的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国家创新指数得分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分成7组:30≤x<40,40≤x<50,50≤x<60,60≤x<70,70≤x<80,80≤x<90,90≤x≤100);b.国家创新指数得分在60≤x<70这一组的是:61.762.463.665.966.468.569.169.369.5c.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d.*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69.5.(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2)在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中,包括*在内的少数几个国家所对应的点位于虚线的上方.请在图中用“”圈出代表*的点;(3)在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比*高的国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小值约为万美元;(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下列推断合理的是.①相比于点A,B所代表的国家,*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还有一定差距,*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②相比于点B,C所代表的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有一定差距,*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解析】(1)17(2)(3)2.7(4)①②22.在平面内,给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A,B,C,如图所示.点O到点A,B,C的距离均等于a(a为常数),到点O的距离等于a的所有点组成图形G,的平分线交图形G于点D,连接AD,CD.(1)求*:AD=CD;(2)过点D作DEBA,垂足为E,作DFBC,垂足为F,延长DF交图形G于点M,连接CM.若AD=CM,求直线DE与图形G的公共点个数.【解析】如图所示,依题意画出图形G为⊙O,如图所示(1)*:∵BD平分∠ABC,∴∠ABD=∠CBD,∴,∴AD=CD解:∵AD=CD,AD=CM,∴CD=CM.∵DF⊥BC,∴∠DFC=∠CFM=90°在Rt△CDF和Rt△CMF中,∴△CDF≌△CMF(HL),∴DF=MF,∴BC为弦DM的垂直平分线∴BC为⊙O的直径,连接OD∵∠COD=2∠CBD,∠ABC=2∠CBD,∴∠ABC=∠COD,∴OD∥BE.又∵DE⊥BA,∴∠DEB=90°,∴∠ODE=90°,即OD⊥DE,∴DE为⊙O的切线.∴直线DE与图形G的公共点个数为1个.23.小云想用7天的时间背诵若干首诗词,背诵计划如下:①将诗词分成4组,第i组有首,i=1,2,3,4;②对于第i组诗词,第i天背诵第一遍,第()天背诵第二遍,第()天背诵第三遍,三遍后完成背诵,其它天无需背诵,1,2,3,4;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③每天最多背诵14首,最少背诵4首.解答下列问题:(1)填入补全上表;(2)若,,,则的所有可能取值为;(3)7天后,小云背诵的诗词最多为首.【解析】(1)如下图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2)根据上表可列不等式组:,可得(3)确定第4天,,由第2天,第3天,第5天可得,∴,∴,可取最大整数值为9,∴24.如图,P是与弦AB所围成的图形的外部的一定点,C是上一动点,连接PC交弦AB于点D.小腾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线段PC,PD,AD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腾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对于点C在上的不同位置,画图、测量,得到了线段PC,PD,AD的长度的几组值,如下表:位置1位置2位置3位置4位置5位置6位置7位置8PC/cm3.443.303.072.702.252.252.642.83PD/cm3.442.692.001.360.961.132.002.83AD/cm0.000.781.542.303.014.005.116.00在PC,PD,AD的长度这三个量中,确定的长度是自变量,的长度和的长度都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1)中所确定的函数的图象;(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PC=2PD时,AD的长度约为cm.【解析】(1)AD,PC,PD;(2)(3)2.29或者3.98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与直线,直线分别交于点A,B,直线与直线交于点.(1)求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线段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为.①当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区域内的整点个数;②若区域内没有整点,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解析】(1)令,则,∴直线与轴交点坐标为(0,1)(2)①当时,直线,把代入直线,则,∴A(2,5)把代入直线得:,∴∴,整点有(0,1),(0,0),(1,1),(1,0),(1,1),(1,2)共6个点.②1≤k<0或k=2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点A,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在抛物线上.(1)求点B的坐标(用含的式子表示);(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已知点,.若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的取值范围.【解析】(1)∵抛物线与轴交于点A,∴令,得,∴点A的坐标为,∵点A向右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的坐标为;(2)∵抛物线过点和点,由对称*可得,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故对称轴为直线(3)①当时,则,分析图象可得: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不可能同时经过点A和点P;也不可能同时经过点B和点Q,所以,此时线段PQ与抛物线没有交点.②当时,则.分析图象可得: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不可能同时经过点A和点P;但当点Q在点B上方或与点B重合时,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此时即综上所述,当时,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27.已知,H为*线OA上一定点,,P为*线OB上一点,M为线段OH上一动点,连接PM,满足为钝角,以点P为中心,将线段PM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PN,连接ON.(1)依题意补全图1;(2)求*:;(3)点M关于点H的对称点为Q,连接QP.写出一个OP的值,使得对于任意的点M总有ON=QP,并*.【解析】(1)如图所示(2)在△OPM中,∠OMP=180°∠POM∠OPM=150°∠OPM∠OPN=∠MPN∠OPM=150°∠OPM∴∠OMP=∠OPN(3)过点P作PK⊥OA,过点N作NF⊥OB.∵∠OMP=∠OPN,∴∠PMK=∠NPF在△NPF和△PMK中,∴△NPF≌△PMK(AAS)∴PF=MK,∠PNF=∠MPK,NF=PK.又∵ON=PQ,在Rt△NOF和Rt△PKQ中,∴Rt△NOF≌Rt△PKQ(HL),∴KQ=OF.设MK=y,PK=x∵∠POA=30°,PK⊥OQ∴OP=2x,∴OK=,∴,∵M与Q关于H对称,∴MH=HQ∴KQ=KH+HQ=∵KQ=OF,∴,整理得所以,即PK=1∵∠POA=30°,∴OP=228.在△ABC中,,分别是两边的中点,如果上的所有点都在△ABC的内部或边上,则称为△ABC的中内弧.例如,下图中是△ABC的一条中内弧.(1)如图,在Rt△ABC中,分别是的中点.画出△ABC的最长的中内弧,并直接写出此时的长;(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在△ABC中,分别是的中点.①若,求△ABC的中内弧所在圆的圆心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②若在△ABC中存在一条中内弧,使得所在圆的圆心在△ABC的内部或边上,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解析】(1)(2)①当时,C(2,0),D(0,1),E(1,1)(i)当P为DE的中点时,是中内弧,∴(ii)当⊙P与AC相切时,,当时,,∴综上,P的纵坐标或②(i)当PE⊥AC时,△EFC∽△PFE,得∴∴∴(ii)△PFC∽△ABC,得DP=PF=r,,∴,∴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