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设置、高管层激励、监事会监管等多个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运行效率低下、高管层激励效果不明显以及监事会流于形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决策程序、建立有效的高管层激励机制、改革监事会制度等,旨在实现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全面完善。【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效率、高管层激励、监事会制度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现状研究综述
1、股权结构不合理。在公司治理中,股权结构的合理*对公司治理模型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着基础*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学者们从股权*质和股权集中程度两个角度展开实证研究。
对于股权*质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分析存在较大分歧。例如,张兆国和张庆(2006)认为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显著负相关,而徐向艺、王俊?(2005)则主张行业竞争环境弱的上市公司治理绩效与国有股比例呈三次函数关系。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分析方面,学者们普遍认同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发挥,使公司治理效率最大化。
2、董事会运行低效。董事会设置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直接影响董事会功能的有效发挥。董事会结构和*董事成为公司治理的研究焦点。
有关董事会结构的研究存在不同观点。徐向艺、王俊?、巩震(2007)发现总经理兼任董事长或董事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激励机制优于其他类型,而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4)认为董事会治理与公司治理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在*董事的研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董事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于东智、王化成(2003)指出*董事并未显著改善当期的财务与经济绩效,唐清泉和罗党论(2006)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认为*董事只具有相对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2
摘要:随着企业转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成为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为此,必须从概括*原则和具体措施两方面入手,重点分析和构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健全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以适应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并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关键词:经营治理;内部控制;企业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治理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企业经济活动中,都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的*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作为企业经营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由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职员制定和实施,用以控制企业经营治理活动。就内容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划分为内部治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治理控制制度是指对会计业务、记录和报表的可靠*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内部人事治理、技术治理等。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则是指对会计业务、记录和报表的可靠*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治理活动的内在机制,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完善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具体而言,内部控制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保证国家方针政策、法律规范的贯彻实施,确保企业经营决策、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是企业正当经营的先决条件。内部控制通过对各项经营治理活动的监视、检查,揭示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使其在经营治理活动中得以有效实施。
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企业治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等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内部控制通过职务分离、岗位轮换、内部审计等方法对财务信息的采集、回类、记录和汇总过程进行全面*,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地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
有效防范企业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治理系统,广泛开展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工作,帮助企业不断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控制,将各种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通过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等手段对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仓储等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监视和制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效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失浪费行为。
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治理活动进行严密的监视与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效益与效率的提升。
美国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面临的难题3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冲突。因此,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组织机制,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促使经营者追求价值或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核心任务。从理论上来说,对经营者的控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规章制度为主体的外部控制机制;二是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与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相比,美国公司更注重外部控制机制。
各种外部控制机制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具有某种强制*,实现事后的帕累托最优。也就是说,只有在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时,这类机制才发挥作用。在公司外部控制机制中,资本市场是最常见的一种。通过公司兼并与收购、公司破产与重组,资本市场可以促进无效企业退出市场,低效企业重组,不同企业之间资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有效配置,等等。自1980年代以来,美国资本市场或公司控制市场的繁荣被认为是实现稳步增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资本市场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存在着固有的局限*。资本市场发挥作用需要较高的成本,例如,经验已经*,公司破产不仅会有直接成本,而且还会有更高的间接成本。另一种公司外部控制机制源自法律和规章制度。例如,在著名的AT&T v. 博福特案中,法律通过反垄断法规来确保公司不垄断市场。
优化教师评价制度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4
一、目前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对评价目的认识不清
根据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仍有13.4%的教师和31.3%的校长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鉴定和考核。因此,并未将教师评价视为反馈信息、改进工作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只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此外,一些校长和教师认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评价,将日常工作与评价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认为评价是与日常工作无关的事务。
(二)评价制度结构不合理
目前的评价制度结构主要是自上而下、单向的鉴定*评价,例如校长评价教师再由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评价教师,最后评价学生。这种结构缺乏充分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具有较大的主观*。突然的课堂观察和依赖办公室、走廊或偶然得知的信息来做出评价,进一步加剧了评价的单一*和不充分*。这种评价系统既未形成信息反馈网络,也未能有效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和主动*。
(三)评价制度的功能未充分发挥
由于评价制度结构不合理并且评价目的认识不清,教师评价制度的整体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评价仅部分发挥了鉴定和选拔功能,而未能有效实现评价的引导、激励和调控等主导功能。
二、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一)明确评价目标
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衡量教师绩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引导、激励和改进功能。通过评价过程中的反馈和调控作用,促进每位教师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和创造*。同时,促进学校领导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确立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教育目标、教师的基本任务以及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包括师德水平在内的评价内容体系,确保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系统论研究5
关于系统论的基础
1945年,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发表的《关于一般系统论》标志着系统论这一新学科的诞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系统论日益完善,并在其他各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为人们理解事物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引发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转变。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包括:
系统整体*原理:整体*指的是系统各要素*形成的整体*能。一旦要素构成了系统,系统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便具有了新的特*和功能,这些特*和功能是要素、系统整体以及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原理揭示了在一定环境下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因此,要改善和提升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需要发挥每个要素的作用,更需要调整要素之间的组织形式,建立合理的结构,以优化系统整体功能。
动态相关*原理: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动态系统。系统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关联。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系统发展变化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必须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熟悉并改善系统的运作。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系统论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系统的构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对证券市场价格及其稳定具有决定*作用,证券市场的有效*取决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单纯从某一方面探讨,无法根本解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低劣、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因此,笔者依据系统论的方法和原理建立了一个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原始财务数据是指未经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处理器加工处理的数据,它并非各相关利益主体关心的财务信息;各相关利益主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财务信息处理器(又称财务信息处理器)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途径和方法,将原始财务数据按照确认、录入、加工的程序转换为向外界披露的规范财务信息,包括各种账务处理程序、财务方法的选择和关键政策的运用;财务信息的披露是指财务信息处理后通过相关渠道,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外界公开的过程。
利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问题:首先,根据系统整体*原理,系统财务信息质量由四大要素共同构成:原始财务数据、各相关利益主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财务信息处理器和财务信息披露。这四大要素与财务信息质量系统整体以及财务信息监管制度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状况。其次,根据系统相关*原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变化是由这四大要素、它们与财务信息质量系统整体以及外部环境(财务信息监管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决定的。具体而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系统整体与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表现为:原始财务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及时*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各相关利益主体根据各自的利益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提出不同的需求,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质量;财务信息处理器的行为受到处理者的影响,企业可能根据环境变化和经营状况的变动更改财务方法,甚至可能为了利益隐藏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质量;财务信息的披露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主观影响,上市公司可以*控和控制信息披露的广度、深度、真实*、及时*和可比*,这些特*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
关于完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6
家族企业在我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家族化治理结构的初期阶段,其作用是明显的。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化治理结构开始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为了促进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实施两权分离、适度分散股权结构、开拓多种融资渠道等措施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至关重要。
家族企业在国内的民营企业中的占比超过90%,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发展历程较短、总体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以及受其自身特征及治理模式的影响,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许多缺陷,尤其在*加入WTO后,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
家族企业的定义及其特征具有多样*。总体来说,家族企业的主要特征包括:产权结构单一、组织基础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家族核心成员掌握关键权力、家族规则取代企业规则等。而公司治理结构则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以及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限制机制组成。公司治理的核心目标在于平衡各方利益,解决经营者选择和激励问题。
家族化治理结构在家族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能够避免所有者缺位带来的监督不力、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关系等问题。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化治理结构会限制经营者选择渠道、局限治理效率于血缘关系,并阻碍外来人才的进入,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因此,逐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转换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分析7
摘要: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使得大股东和小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这对于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有重要意义。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也是关键所在。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充分发挥公司控制权市场“用脚投票”机制和并购机制对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高级经理人员的约束作用。此外,加强行政、法律、中介组织的约束,形成完善的外部治理体系同样至关重要。
关键词:后股权分置时代;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
一、股权分置改革后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1. 理顺了股价定价机制,为完善公司治理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股权分置状况下,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导致股价主要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股价形成机制的错位是治理问题的根源,也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要原因。然而,全流通条件下,股价将更受公司业绩影响。大股东为确保利益,必须通过加强公司治理来提高股价。这种利益驱动将促使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增加中小股东投资信心,将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
2. 调整了股权结构,逐步改变国有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状况
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公司股东持股比例有所变化,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普遍下降。同时,国有股获得流通权,逐步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引入其他大股东,未来国有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问题将逐步解决。其他大股东将更关注公司经营,从而部分解决了因国有股权虚位导致的所有者缺位问题,有助于形成管理层的一定制衡,加强管理监督。
3. 完善外部控制权市场,约束管理层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兼并收购机制将增强,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将更为有效。这种预期的收购激励与约束机制将有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经营者而言,这一机制将带来压力,促使他们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司管理层面临更为严格的约束,需从股东利益出发运营企业。
4. 形成了市场化的绩效考核方式和标准
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企业的股票实现全流通,股价市场与企业经营紧密相关,为评估经营者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公正评价经营业绩。
5. 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机制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管理层的激励问题,管理层薪酬与股价相关,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激励机制的有效*。
以上所述,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公司治理体制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公司内部表扬信8
表扬信是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方式,对公司内部的表扬信尤其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系列公司内部表扬信的例子。
XXX年4月9日,我公司的锅炉设备到场后,由于其单重超过8吨,需要申请吊车吊装。当地的吊车租赁商要求我公司支付5000元的吊装费用。然而,我公司生产部主管方建和积极提出了一个高效节省成本的方案。他建议将锅炉设备由吊车吊放在车间门口,将吊装费用降低至800元。然后,利用钢管、叉车及员工合作的方式将锅炉设备从车间门口推送至安装地点(约65米)。这一建议经生产部部长批准后得以实施,从而为公司节省了4200元的吊装费用。方建和及其他员工的积极行为和精神为维护公司经济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全体员工学习。
因此,公司特此对方建和、方衍恒、方绪*、邓修荣、黄胜才、鲁尽球等员工进行通报表扬,并颁发总金额为300元的现金奖励。希望以上受到表彰的员工能继续发扬奋勇拼搏的精神,不断进取。同时,呼吁全体员工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以良好的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为公司创造更高的利益。
特此通知!
XX市绿岩金属有限公司生产部XXX年四月二十三日
在大年三十期间,多亏了李明和李晓两位优秀员工的负责工作精神,我们才得以安心度过了新年三十。
当时外面下着暴雪,狂风肆虐!这导致我们的基站停止工作,无法及时供应电力。然而,多亏了贵公司的两位员工李明和李晓!他们自愿进入基站进行抢修工作!想象一下当时的艰难情景!
即便在故障排除后,天气依然恶劣,他们仍然坚守在机房前线,以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他们还协助局方排查机房故障原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为了表彰员工在各自岗位上的勤奋工作、团结合作,为公司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公司决定给予嘉奖并予以通报表扬!号召全体员工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销售部门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每月完成销售任务是每位销售人员和公司考核的重要指标。
总之,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大家庭,公司就是我们的家。只有家强大,我们才会活得幸福美满。因此,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互相帮助。对于未完成本月销售任务的,不要气馁,对于已完成任务的,更要保持谦逊,不骄傲。让我们共同实现彼此的梦想,实现公司的品牌战略,发挥个人的自我价值。
加油吧,亲爱的一线朋友们!
股权结构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9
简介:公司治理结构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对股权的具体安排,而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治理。不同的股权结构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促进了各种不同的公司治理理论的产生。了解股权结构研究的历史背景不仅是理解和把握公司治理理论的关键,也是推动公司治理理论创新的基础。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特殊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许多公司治理研究从这一点出发,并且大多数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都最终回归到股权结构上。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审视公司治理的研究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分散股权结构和此后一直延续至今的集中股权结构。通过股权结构的视角审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公司治理演进的历史脉络,使我们能更清晰地洞悉公司治理的内涵和规律,而且可以明确下一步公司治理研究的方向。
一般而言,从股权结构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探讨不同集中程度股权结构下股东的不同行为以及它们对公司治理的不同影响;二是研究不同身份和*质的股东,特别是大股东的行为特征。本文的研究范围限制在第一个方面,重点讨论不同集中度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影响。
一、股权结构集中度及其对公司治理的意义 根据股权结构集中度的不同,股权结构可分为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类型。
分散型股权结构指的是公司没有大比例持股的大股东,一般标准是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以下(有时也采用10%作为控制线)。
相反,集中型股权结构指的是存在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控股股东。
进一步划分,集中的股权结构具体可分为两种形式:单一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和几个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本文所指的集中型股权结构实际上是指单一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这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指的是在没有任何单一股东能单独控制公司的情况下,但他们又能有效地控制公司治理者的股权结构,这种类型的股权结构在文献中讨论较少。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策略研究10
随着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理*化,财务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与此同时,财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也变得日益复杂。据统计,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可能存在着数百种比率关系及变化趋势。因此,一般投资者在繁杂的财务数据中容易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最终可能一无所获,甚至陷入投资陷阱。本文旨在从财务分析策略出发,试图帮助投资者寻找有效的财务分析途径,为证券投资创建一套科学的分析模型,特别是财务报告可信度分析策略。
财务分析的第一步是对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进行分析。由于虚假财务信息的蔓延,财务报告的可靠*和相关*对投资者至关重要。尽管投资者无法像财务分析师和注册会计师那样专业评价财务报告,但他们在判定财务报告可信度方面应制定自己的策略。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广泛搜集资料,不仅依赖于公司的财务报告,还包括经济环境、治理层变化、竞争对手活动、技术发展等其他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
关注公司治理机制是判断财务报告可信度的重要方面。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中小股东又无法有效监视治理当局的行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往往被大股东或治理当局所控制。这可能导致治理当局为谋取自身利益而肆无忌惮地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投资者在分析财务报告时要特别关注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
财务报告是否规范也是判断可信度的重要方面。投资者应留意财务报告中重要项目是否有遗漏,遗漏可能意味着不愿讲真话或不能说谎。此外,异常变动的重要会计项目也需要认真对待,考虑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这些项目进行盈余*纵的可能*。最后,审计报告的意见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声誉也是评估财务报告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公司经营战略分析策略是财务分析的关键部分。企业的战略是为了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规划。战略还具有对抗竞争对手的意义,因此正确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投资者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上市公司,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其整体经营业绩。核心能力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在长期经营中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的独特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对上市公司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根据其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及衰退阶段,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盈利能力、股价水平和产生现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