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掌握“蔽”、“慎”等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蔽、搜”等13个生字,并准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含义。
理解蟋蟀的生活特点,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能够正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5、6自然段。
课前准备
鼓励学生收集关于蟋蟀生活习*和特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准备放大的蟋蟀图片。
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展示蟋蟀图片:“大家看,这是蟋蟀。” 师生共同书写:“蟋蟀” 2. “尽管它体型不大,但因其与人类亲近,早已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别的技能吗?” 师生共同书写:“住宅” 3.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探访蟋蟀的住宅,看看它们的样子和特点,好吗?” 范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生字和新词,试读课文
“老师朗读后,你们是不是也想亲自去看看呢?请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⑴ 准确发音,完整理解句子。 ⑵ 读时思考: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尝试朗读。
检查学习效果:“你们找到了关于蟋蟀住宅的部分了吗?请指定段落逐个读出来。”
教师展示几个生字和新词,纠正发音并巩固:“慎(shèn)重 选择(zé) 洞穴(xué) 隧(suì)道 挖掘(jué) 倾(qīng)斜”
三、再读课文,理顺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些方面? (选择住址、住宅特点、挖掘方式)
找出相关段落。
指定阅读选择住址的段落:“(第2段)” 1.写下:‘随遇而安’的意思。 Hello
课文《蟋蟀的住宅》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理解和朗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掌握蟋蟀建造住宅的方法和特点。
感受蟋蟀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理解蟋蟀建造住宅的特点和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内容: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蟋蟀的住宅》。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思考它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标记出你们喜欢或认为有意义的句子,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句子。
与同桌或邻座同学分享你们选择的句子。
集体讨论和汇报。
展示挂图,让学生结合图示理解课文内容。
指定学生描述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和住宅的特点。
指定学生朗读与蟋蟀建造住宅过程及特点相关的句子。
四、指导朗读
指定学生朗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很卫生。”
范读。
再次指定学生朗读,进行师生评议。
五、创设情境,体会重点蟋蟀建造的这一壮举是非常值得自豪的。如果你是蟋蟀,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你的建造过程?
指定学生分享。
进行评议和讨论。
六、回顾整体,通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蟋蟀的住宅》。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重要词语。
《蟋蟀的住宅》的优秀教案3
课题:《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掌握13个生词的写法和正确发音,包括“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汇。
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初步阅读课文,理解其主旨。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理解蟋蟀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初读:
1.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有没有养过或者捉过蟋蟀?你们听过蟋蟀的声音吗?请谁来分享一下你对蟋蟀的了解。
2. 自由阅读,解决生字、生词。教师解释:注意“蔽、搜、毫”这些字的正确写法。还要注意“倾、即”的发音。
二、再读:
(一)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 分段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2. 讨论文章的段落结构:
第一段:介绍蟋蟀以其住宅闻名,不仅因其鸣叫声。
第二段:详述蟋蟀住宅的内外特点。
第三段:描述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3. 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读。
(二)学习:蟋蟀住宅的特点。
1. 教师引导:蟋蟀的住宅只是一个小洞,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在法布尔眼中,蟋蟀的住宅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二至六自然段,探索课文从哪些角度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2. 学生合作学习。
4. 学生分别朗读相关内容,理解作者如何描绘蟋蟀的住宅特点。
(1)选址。A. 齐读第二自然段相关段落。 B. 比较蟋蟀与其他昆虫选择住址的不同之处。 C. 教师重点解释“随遇而安”,学生思考蟋蟀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文中谁偏好“随遇而安”,如何体现?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为何如此?
(2)工具。为何人们对蟋蟀住宅的建造工艺感到惊奇?
(3)内外环境。A. 你对蟋蟀住宅内外的哪些特点印象深刻?谈谈你的感受。 B. 蟋蟀用柔弱的工具挖掘这样的住宅,作者称赞其为伟大的工程,你同意吗? C. 用自己的语言赞美蟋蟀。
(四)作业:画出蟋蟀住宅内外的样子。
蟋蟀的住宅作文4
蟋蟀的住宅
自学了《蟋蟀的住宅》一文后,我既惊叹于它的卓越工程,又心存疑虑,这只小生灵当真如此非凡?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田野。
秋日的午后,我和父亲来到刚收割过的玉米地,啊!蟋蟀的王国好不热闹,它们欢快地蹦跳,对远道而来的我十分热情。我蹲下身,伏在地上,终于在一块泥巴下发现了它们的洞口。洞口十分隐蔽,最大的宽约两指半,最小的仅有一指宽。如此看来,课本上所言,法国蟋蟀的洞口不如*蟋蟀宽大,果然如此。第一个疑问迎刃而解。
我将准备好的小瓶水缓缓倾泻到洞穴中,仅两三分钟,水便消失殆尽。天哪,它们设计的排水工程实在高明,堪比三峡大坝。书中的论述再次得到证实。
“喂,小家伙!快钻进你的小窝!不然,我的第三个问题就泡汤了。”我和父亲四处堵截,蟋蟀无处可逃,最终只能跳回洞内。哈!它终于进窝了。我堵住了其他洞口,只留一个小洞,蟋蟀刚探出脑袋,就被我擒住。我逐一打开洞穴,哇,七纵八横,多么宏伟的住宅!狡兔三窟,而蟋蟀却更胜一筹。
蟋蟀的聪慧给我 童年 带来了无穷乐趣,然而它对庄稼的破坏却让我深感惋惜!
版 2
大家好!我就是大名鼎鼎的蟋蟀!
我不仅歌声嘹亮,我的住宅也很有名哦!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参观我的家吧!
瞧见了吗,这就是我的家了。我的住所阳光明媚,我们蟋蟀都喜欢排水良好、阳光温和、干燥的住宅!
这丛草就是我家的门了。为了让住宅更加隐蔽,我绝不会在吃草时触碰它!
我家的门口经过我的耙扫,变成了我的平台。每当比较安静的时候,我就会在那里演奏音乐。
现在,我带你们到里面看看吧!我的住宅是一条倾斜的隧道,顺着地势蜿蜒曲折,最深处九寸,最宽一指。
里面没有 什么 东西,但墙壁很光滑。这是因为我有足够的时间打磨粗糙的墙壁。总体来说,我的住宅简单、干燥、卫生。
我的住宅虽小,但设施齐全,欢迎你来我家做客。
版 3
蟋蟀的住宅——随遇而安
五年级 时,我学过一篇描写蟋蟀的文章,我没有它写得那么详细,只是粗略地观察了一下。还没等我观察细致,蟋蟀早已钻进了它的新住宅,一点也不给我面子。
这件事发生在星期天 (2008-3-9)。我和几个小朋友玩游戏。看到沙地上的沙子,我突然想起老师说的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便下决心要改变沙地的沙漠化,实现我的理想:让所有沙漠化的土地都成为可以栽草的土地。于是,我哄着那两个小朋友比赛,看谁栽草的棵数多。他们相信了,开始干起来。
我让他们从学校大楼后的狭窄小巷里弄来小草,栽在沙子里,浇了好几遍水,苗几乎快淹死了才让她们停手。我看了看,一个苗歪歪扭扭,一个苗精神抖擞,天壤之别啊!作为事先答应她们的条件,我奖励了那个栽苗栽得好的小朋友。
本来我还吩咐她们要给苗浇水,大概她们不注意吧,好像不记得似的。当时我就有点怀疑了,她们会浇水吗?我第二天要来看看。
第二天,我上厕所,顺便来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生气。小苗焉了,有一个不堪太阳的折磨已经光荣地倒下了,还有一个不行了,似乎在生我的气,我把它们拔出来,用水冲了冲,让它们喝饱水,然后准备把它们栽进自家园子里,我刚一回头就看见了……
蟋蟀!
是的,是蟋蟀,一只不怕太阳的蟋蟀。它在顶着太阳在筑巢呢。我见它奋力钻进沙地里,在向里探,被它扒的湿沙子在外面堆着,它的半截身子已经探进去了,很快,它的身子全钻进去了,我看不到了,我本来想用棍子扒扒它的洞的,可怕惊扰到它,使它害怕,再筑造巢,以前可没见过它呀!它一定是搬到这里的。
今天我又去看,蟋蟀已经不见了,沙子依旧是沙子,只是没有了生灵。
看来,那篇文章说的没错,蟋蟀的住宅,真的随遇而安呀!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5
教材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出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之手。文章记录了他对蟋蟀住宅的细致观察,并描绘了蟋蟀如何建造自己住所的独特过程。法布尔通过拟人化手法,将蟋蟀的生活与人的生活做对比,使得原本枯燥的昆虫世界充满了生动的想象和趣味。他将蟋蟀比作人类,讲述它们如何不随遇而安,精心选择住址,并构建适合自己的家园,展现出它们惊人的建筑才能。文章不仅展示了蟋蟀的建筑智慧,也透过丰富的语言技巧和细腻的观察,引导读者欣赏自然界中的微小奇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蟋蟀如何建造自己的住宅,并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未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蟋蟀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资料,鼓励分享各自的发现。
2、展示蟋蟀的图片,并提及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笔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3、齐读课题,分析课题中的拟人修辞,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
4、让学生思考:从课题可以推测出蟋蟀的哪些特点?它们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关注正确的发音与流畅的语句,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重点词语,帮助学生克服生字难读的障碍。
3、快速浏览课文,鼓励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明确文章主要内容。
4、全班讨论,分享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理解感悟:
导入:那么,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是如何建造的?
1、 全班交流
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蟋蟀住宅的独特之处。
(1) 选址不随遇而安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随遇而安”一词,探讨蟋蟀为何不随便选择住宅地点,且坚决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 引导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具体的表现,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刻画蟋蟀的谨慎与坚持。
-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感受蟋蟀在雷雨天气中的从容与坚定,感受其与其他昆虫的不同。
(2) 外部和内部特点
- 外部:蟋蟀住宅为何朝阳、倾斜、半掩门、*琴的平台?通过分析这些设计,理解蟋蟀对环境的适应与聪明设计。
- 内部:住宅内部简朴却保持干净、卫生、舒适,体现出蟋蟀对居住环境的重视与独特智慧。
-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蟋蟀虽然外表简单,但却精心策划自己的家园。
2、 讨论蟋蟀的挖掘工具和建筑技巧
- 引导学生认识到蟋蟀并没有先进的工具,但它凭借自己柔弱的工具却能够建造出如此精妙的住宅。
- 强调蟋蟀“吃苦耐劳”的品质,鼓励学生思考这对我们有何启发。
(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提取有关蟋蟀建造住宅的动词,并讨论其如何一步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2) 探讨蟋蟀的坚持与努力,讨论这些品质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意义。
- 强调蟋蟀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延伸到法布尔身上:长期、细致的观察精神,是科学探索的基石。
四、小结
五、拓展提升
1、 欣赏与蟋蟀住宅相关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蟋蟀的家园。
2、 鼓励学生模仿蟋蟀的口吻,创作一段关于自己“家”的介绍,展示蟋蟀的生活与建房经历。
3、 学生分组展示成果,相互评价,增强课堂互动*与学习的趣味*。
蟋蟀的住宅教案6
教学目标
理解蟋蟀的“住宅”建造过程。
学习和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法。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的特*,如吃苦耐劳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和特点。
理解蟋蟀不随波逐流的特*。
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挂图和其他媒体。
学生预习: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例如,探讨“住宅”一词的意义,为何称蟋蟀的栖息地为“住宅”的好处,以及是否在其他作品中见过类似的写法等。
二、读课文、画“住宅”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画出重点词句以加深体会。
展示一个含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学生找出错误并纠正,绘制正确的示意图。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我的家”为主题,描述他们绘制的蟋蟀住宅。
师生评议,选择最佳作品贴到黑板上。
三、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
分析蟋蟀不随波逐流的行为,与其他昆虫的不同之处。
理解“随遇而安”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进行讨论。
深入体会“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的句子,探讨更多的体会和感受。
四、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
学生朗读并理解“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的含义。
提出相关问题,如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为何称其住宅为伟大工程,以及作者如何生动具体地描绘蟋蟀建房的过程。
解答问题并展开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
利用作者的语言和学生自己的语言,分别赞美蟋蟀的建筑技能和品质。
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特点} → 伟大的工程
修建
作业布置
必做 {同步达标}:选择段落背诵。
选做 {创造实践}:模仿拟人化写法,撰写关于小动物或昆虫的短文。
蟋蟀的住宅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并掌握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并能准确读写“住宅、随遇而安、柔弱、毫不可惜”等词汇。
能够正确、流利且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激发对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在阅读中体会“随遇而安”、“伟大的工程”等语句,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且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观察,深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蟋蟀的住宅建造过程,通过关键语句体验蟋蟀吃苦耐劳、不随波逐流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文本或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体验,通过观察认知,通过分析体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展示蟋蟀的图片)同学们认识这种昆虫吗?它有哪些独特的能力?
今天它将向我们展示另一项技能——建造自己的住宅。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看到这个标题,你们是否想知道蟋蟀的住宅究竟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边读课文边标记生字并阅读。
学生进行试读后,相互在桌子上互相认读生字。
展示生字,抽取学生朗读,教师纠正发音。
学生讨论学习方法,教师指导“蔽、搜”等字的正确书写。
三、深入探究,激发探索意识
其他昆虫的住所通常被称为“窝、巢”等,为什么蟋蟀的住所被称为“住宅”?
学生阅读第一、第二段,通过比较蟋蟀与其他昆虫解答上述问题。
借助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随遇而安”的含义。
课文中哪些句子表明蟋蟀在选择住址时不随波逐流。
四、再读课文,情感逐步升华
从蟋蟀“不随波逐流”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有怎样的品质? (勤劳、永不满足)
重点复习第一、第二段的关键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