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基调,通过表情生动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深厚的亲情,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解决生词生字;熟读课文;阅读*心表达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及指导 教学法
一、引入新课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要向母亲表达爱意,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请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表达一番。同学们的表达非常动人,充满了对母亲深情厚意的倾诉。今天,我们将共同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深情的散文诗——《金*花》。
二、讲解新课
作者简介: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和作家,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作品,曾荣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散文诗充满了宗教意义的、高尚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使用大屏幕投影)。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首表现母子深情的散文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儿童的游戏场景,让我们想象自己成为一朵金*花,思考为什么我们感到如此快乐?(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在母爱中。)
合作探究: ⑴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⑵ 为什么我们希望成为一朵金*花?金黄*象征着什么? ⑶ 为什么我们变成金*花时不希望妈妈知道? ⑷ 我们和妈妈的*格各有何特点?
体验和反思: 母爱无处不在,宛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诗,你们有何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
在学生略加思考后,请2~3名同学分享他们的观点。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和情感(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并提出共同的问题。
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作业: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金*花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情饱满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和借鉴诗歌中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作技巧。
感悟母爱,领悟母子深情,尝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领悟诗歌的情感。
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意。
三、教学流程:
视频导入——朗读诗歌——创作形象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创作诗歌——呈现作品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歌曲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视频,学生观看。利用这首歌,教师引导学生沉浸在母爱的情感中,并进行课程导入。
二、原汁原味地朗读《金*花》 (一)介绍泰戈尔: 简要介绍印度“诗圣”泰戈尔的背景及其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二)朗读课文: 学生进行裸读,确保准确流畅。教师展示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词汇的读音、意义及用法。 (三)理解课文: 通过多媒体展示句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内容和情感,例如:“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的妈妈。”示例:我读出了一个顽皮的调皮的孩子,一个温柔的关怀的妈妈。
三、深入探讨《金*花》 (一)多媒体播放《金*花》视频朗读: 学生听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并尝试以情感朗读课文。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朗读以表达情感。
四、思考与创作《金*花》 (一)激发创作: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合作探讨: 问题:
散文诗中的孩子如何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孩子变成金*花后如何与妈妈互动?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个人创作,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五、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学生进行个人创作,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如诗句或描述。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情感,自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
七、作业 鼓励学生将他们的作品制作成卡
《金*花》教学设计123
《金*花》教案
南南细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感;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这首歌曲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今天依然动人。它表达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也唱出了儿女对母亲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受时空影响,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在学习课文之前,了解一下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花。
泰戈尔是印度的诗人、作家,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诗集,以及《小沙子》、《沉船》等长篇小说。他曾获得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佛教国家,泰戈尔的作品充满了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花,又称“瞻波伽”或“占波”,是印度的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出金黄*碎花。
自由朗读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时,要读准字音。
现在让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效果:
嗅(xiù):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偷笑地笑。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现在让我们简要谈谈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
这篇文章里的金*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是一朵由具备神力的小男孩变成的花。)
当“我”变成金*花后,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然后恢复原形。
金*花教案4
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诗歌,培养他们鉴赏诗歌、品味精美语言以及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重点: 重点在于学生能够深入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情感的表达方式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 学生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联系生活,深入理解和体味亲情之爱,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自学指导:
朗读与标注:首先,学生需要反复朗读课文,并注意标出或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情感表达:其次,要求学生能够带着情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平缓,清晰地表达,同时尝试模仿不同人物的语气和语调。
深入理解: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多次阅读课文,逐渐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风格特点。
自学检测:
注音练习:学生需要完成对加点字的正确注音。
语境理解:学生通过合适的语境解释和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合作探究:
文学作品讨论:小组讨论《金*花》和《荷叶·母亲》:
分析作者为什么选择将孩子比作金*花以及莲花的意象。
探讨孩子为何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好事的原因,以及妈妈称其为“坏孩子”的背景和含义。
表现手法分析:分析《荷叶·母亲》中使用的描写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比喻表达母子之间的感情。
精读精炼:深入阅读《金*花》,回答关于诗歌内容和主题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
主题阅读:阅读《纸船印象》,讨论文中对母爱和童年记忆的描绘,以及纸船象征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通过以上学习指导和活动安排,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味诗歌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同时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花》教案5
我在妈妈新买的带有文字的花瓶里插上了我亲手种下的金*花。金*花儿如玉宇芬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股香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它那金黄*的花瓣中蕴含着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宛如一位年轻的少女,孤单地绽放她的美丽,引人陶醉。
我情愿化作一朵金*花,在妈妈身旁守护。清晨,最后一缕黑暗被驱散,微弱的曙光从东方升起,渐渐染满整片天空。光明照亮了整个世界,我在光的呼唤下悄悄苏醒,躲藏在桌边金*花苞中,欢欣雀跃。我计划在妈妈醒来后,帮她准备早餐。我唤来了温柔的风姑姑,请求她悄悄安抚妈妈的额头。风姑姑好奇地问我原因,我只是神秘地笑着,告诉她这是个小秘密。我想仔细数数妈妈额头上的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如同刻在光*年轮上的记忆。风姑姑仿佛懂得了我的心意,微笑着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等到她匆忙梳理头发,我便偷偷跟在她身后,悄悄停留在妈妈的额头,探听她的心事。
妈妈果然来了,手里拿着一本《格林童话》。我努力跑到花瓣的最高点,希望与妈妈心心相印。太阳已经慢慢西沉,我沐浴在金*花儿的余辉中,沉浸在妈妈读故事的那一刻。黑暗逐渐降临,我小心翼翼地躲避,不想被妈妈发现。我随着金*花儿的香味,悄悄现身在妈妈身后,轻声唤她:“妈妈”。她才发觉我在她身后,问道:“孩子,你去哪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神秘地笑笑,“秘密”。妈妈了解我的*格,知道我总是这样的。
“妈妈,我饿了。”我在橱柜里找到了许多好吃的食物,“我们一起吃吧。”吃完饭后,我回到房间,在我的日记本里写下:我愿化作一朵金*花,伴随妈妈左右。
金*花儿,真是美丽啊。
金*花教案6
一、 导入部分
1. 增强导入的趣味*和吸引力: 仅仅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略显单调,可以考虑加入更丰富的形式,比如:
播放温馨感人的母爱主题视频片段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分享与母亲之间的小故事 ,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名人故事,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引入主题。
2. 自然过渡到诗歌学习: 导入结束后,需要设计一个自然的过渡,引导学生从歌曲进入到诗歌的学习中,例如:
“同学们,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我们对母亲的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诗歌,看看诗人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思念的。”
二、 朗读整体把握部分
1. 丰富朗读形式,调动学生积极*: 可以尝试更多样化的朗读形式,比如:
角*扮演朗读: 让学生分别扮演《金*花》中的孩子和《纸船》中的女子,用不同的语气和情感进行朗读,更深刻地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分组接力朗读: 将全班分成几组,每组负责朗读诗歌的一部分,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趣味*。
配乐创编动作朗读: 在配乐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更直观地表现诗歌意境。
2.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可以设计更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
从诗歌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金*花》中的孩子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纸船》中的女子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这两种不同的*格特点是如何影响他们对母亲的爱表达方式的?
3. 音乐选择更精准:
建议针对每首诗歌选择两到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比较和选择,并说明理由,锻炼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力。
三、 探讨研读部分
1. 问题设计更有层次*:
可以将问题设计得更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分析《金*花》时:
表层理解: “我”变成金*花后做了哪些事?
深层理解: “我”为什么想要变成金*花?这样做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诗歌中的孩子,你会选择变成什么花? 为什么?
2. 加强对诗歌意象的分析:
“金*花”和“纸船”都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它们的象征意义以及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例如:
“金*花”象征着什么?它和母亲之间有什么关系?
“纸船”承载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它在诗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例如: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诗歌中的孩子/女子,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角*扮演,模拟诗歌中的场景,更直观地感受人物情感。
四、 仿写仿说部分
1. 提供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除了仿写诗歌,可以鼓励学生用更多样化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例如:
写一封信给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和感谢。
画一幅画,描绘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时刻。
唱一首歌曲,表达对母亲的爱戴之情。
2.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交流:
课程最后,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升表达能力。
五、 其他建议
1. 课堂节奏把控: 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控,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母亲,珍惜亲情。
《七*花》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掌握带拼音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含义。
理解课文第 1、2 段内容,回答相应习题中的问题。
正确朗读课文第 1、2 段,并表达情感。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第 3-11 段内容,回答习题中的问题。
有感情朗读习题 3 中的句子,正确朗读课文第 3-11 段。
感受女主角珍妮乐于助人、关心弱势群体的思想和品德。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读音,理解词语含义。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第 1、2 段,回答习题问题。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 1、2 段。
教学过程:
以歌曲或讨论导入,揭示课题。
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自学课文,要求:
轻声朗读,掌握生字读音,理解词语含义。
给自然段标序号。
带着习题 1 的问题思考并划出相关句子。
标注不懂之处。
检查部分自学情况,正音、讨论词语含义,回答习题 1 问题。
学习课文第 1、2 段:
齐读第 1 段,概括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 2 段,概括主要内容。
总结两段主要内容。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 1、2 段。
作业:
给带点字注音:珍妮、撕下、打碎、冻僵。
用一句话概括第 1、2 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第 3-11 段内容,回答习题问题。
有感情朗读习题 3 中的句子,正确朗读课文第 3-11 段。
感受珍妮乐于助人的思想和品德。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找出重点段:
珍妮用七*花瓣帮助她做了 7 件事。
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学习课文第 10、11 段:
找写最后一片花瓣的段落。
轻声朗读,思考和讨论段落结构。
读第 10 段,想象珍妮的思想。
理解珍妮看到小男孩站立起来时内心的快乐。
用格式概括主要内容。
朗读。
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 3-9 段。
讨论交流,总结学法。
概括课文第 3-7 段主要内容,板书:“用花”。
回顾习题 2,回答问题。
总结全文:
有感情朗读全文。
谈谈读后感。
质疑。
如果得到一朵七*花,会用它做什么?
作业:
复述课文内容。
《金*的草地》教学设计8
《金*的草地》是普里什文的经典作品,其充满童趣与自然*的描绘使其成为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好课文。在我参加的课程研讨中,结合多篇教学设计和个人实践,我发现几个关键细节处理得当,能极大增添课堂的生动*和教学效果。
首先,点题明确学习目标至关重要。教师应当精心选择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在预习阶段不仅理解《金*的草地》的字面意思,还要通过文章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图。这种引导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建立情感联系,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和美感,为课堂的后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在教学中应注重细节处理,兼顾人文*和工具*。《金*的草地》的语言通俗易懂,因此不需过多时间在解释复杂句子或知识点上。相反,教师可以通过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几个关键句段来加深对课文的把握。例如,通过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和朗读,教师能有效传达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感受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特别需要耐心和爱心地指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准确、流畅地阅读文本的能力,同时表达出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变化,这不仅是语文工具*的体现,也是人文*教育的实践。
通过以上几点的细致处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使《金*的草地》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得以真正传达其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美感。这不仅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体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金*的草地》教学设计9
金*的草地:唤醒童趣,点燃求知火焰
一、 课文解读:
《金*的草地》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描写了一对兄弟在草地上玩耍,并发现草地颜*变化的秘密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通过对草地颜*变化的描写,以及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旨在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培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盛、耍”2个生字,会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13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朗读课文等方式,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草地颜*变化的原因。
通过合作学习、角*扮演等方式,体会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文中“我”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品质。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变化的原因。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体会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1.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你们喜欢去郊外踏青吗?
学生:喜欢!
教师:郊外的景*非常美丽,尤其是那绿油油的草地,让人心旷神怡。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片神奇的草地,这片草地可不是一般的绿*,而是金*的!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想!
2. 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金*的草地》。 (板书课题:金*的草地)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
1. 自由朗读: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5分钟)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纠正读音,讲解字形和词义。
重点指导“盛、耍”两个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指导学生区分多音字“朝、假”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再次默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三) 精读细研,探究“草地之谜” (15分钟)
1. 聚焦“变*”:
教师: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草地是金*的?
学生: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开满了蒲公英,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的海洋。
教师:早晨的草地是什么样子的?中午呢?傍晚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并进行朗读。
教师:为什么草地的颜*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
2. 揭秘“蒲公英”:
教师:原来,草地颜*变化的秘密就藏在蒲公英身上。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蒲公英,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蒲公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在不同时间的形态变化。
完成课件出示的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形态变化与草地颜*变化之间的关系:
蒲公英的花就像( 小伞 ),可以( 张开 ) 、( 合拢 )。
早晨,花朵( 张开 ),草地就是( 金*的 ) ;
中午,花朵( 合拢 ),它是( 黄*的 ),草地也是( 绿*的 );
傍晚,花朵又( 合拢 ),草地就( 绿*的 )。
3. 体会“可爱”:
教师:作者为什么说“多么可爱的草地”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可爱”:
草地颜*变化带来的视觉享受。
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 角*扮演,感受童真童趣 (10分钟)
1. 创设情境:
教师:金*的草地不仅可爱,还给兄弟俩带来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吧!
2. 分组表演: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可以加上动作、表情和语言,力求表演得生动形象。
3. 评价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参与。
(五)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金*的草地》这篇课文,认识了神奇的蒲公英,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奥妙和乐趣。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事情。
2. 拓展延伸:
教师: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像蒲公英一样有趣的植物和现象,你们知道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见闻。
(六)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5分钟)
1. 抄写词语:
教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习的生字词语规范地抄写在笔记本上,注意字的笔顺和结构。
2. 课后观察:
教师:请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并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