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模板9篇)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模板9篇)

发布时间:2024-07-14 13:14:28

小数点的移动与数值变化规律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至63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一组数值,观察数值之间的异同,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如何影响小数的大小,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相关的乘法与除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作、观察、归纳和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理解并灵活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包括小黑板、教学挂图(关于小数点移动的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提问与解答:

如果将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得到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如果将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得到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排序练习:

将0.004、0.40、0.0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二)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

展示小黑板上的身高记录,引发学生对数值准确*的讨论和思考。

学生互动:

学生发现并指出错误的身高数据,认识到错误是由于小数点位置的不正确。

引入主题:

解释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如何直接影响小数的大小,并引发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兴趣和探究。

(三)探究规律

情景示例:

展示具体的例子和教学挂图,如0.009米、0.09米、0.9米、9米的变化,类比孙悟空的金箍棒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移动的方式和数值变化规律。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填写表格或使用数位表,深入研究小数点移动对原数值大小的影响。

交流汇报:

(四)实际应用

数值变化方法:

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将数值扩大或缩小特定倍数,以及处理小数点移动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小数末尾的零处理)。

集体讨论:

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小数点移动的数值变化规律。

练习与填空:

提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理解。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米单位表示几分米或几厘米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能够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

回顾与引入让学生回忆1米的长度,并进行手势表示。展示黑板长度,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测量活动”。

测量与汇报

每组派代表测量黑板长度。

汇报测量结果。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用米表示2米85厘米和1米1分米,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实际测量

学生选择身边物品进行测量,并用米为单位记录。

汇报测量结果。

实际应用

展示燕子的体重和骨骼重量,学生用千克表示。

全班汇报并讨论如何用千克表示1千克500克和113克。

身高测量

学生测量老师的身高,并用米表示。

学生分组内互相测量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

练习与反馈

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反思

学生分享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练习题目。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数的应用,特别是在测量和单位转换中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3

一、 课堂导入部分:

您设计的导入环节是“*思考,构建知识网络”,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很好,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已学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构建知识网络” 这个要求可能过于抽象和枯燥,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尝试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导入,例如:

游戏导入: 可以设计一个与方程相关的游戏,例如“我是小法官”(判断对错)、“数字谜语” (用字母表示数) 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旧知,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导入: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入手,例如购物、分糖果等,引出与方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方程的兴趣。

故事导入: 可以讲述一个与方程有关的数学故事,例如“阿基米德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 复习环节:

您设计的复习环节是“分项整理”,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常规,主要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缺乏一定的趣味*和层次*。

可以尝试将练习题融入到具体的情境或游戏中,例如:

角*扮演: 可以设计一些与方程相关的角*扮演游戏,例如“我是售货员”(解决买卖问题)、“我是小小设计师”(计算图形周长、面积)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闯关游戏: 可以将练习题设计成不同的关卡,学生需要逐一解决问题才能通关,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和挑战*。

小组竞赛: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练习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和竞争意识。

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层次*的练习题,例如:

基础题: 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等。

提高题: 提升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文字描述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等。

拓展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例如探索方程的规律、解决开放*问题等。

三、 知识网络构建:

您设计的知识网络构建环节是在复习之后,以老师引导,课件呈现为主。这样的设计虽然清晰,但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

可以尝试将知识网络构建环节放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例如:

在复习完每个知识点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知识点与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有关联?可以用什么方式将它们联系起来?(例如: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部分知识网络的构建,最后再进行汇总和展示。

在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可以尝试运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例如:利用PPT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增强教学的直观*和趣味*;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方程”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抛出一个问题:小数中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随后,播放动画:在欢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256”。小数点闪亮登场,自我介绍后,跳跃到“5”和“6”之间(25.6),再跳到“2”和“5”之间(2.56),并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师:小数点要搬家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以“小数点搬家”的拟人化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 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 课件展示“蚂蚁快餐厅”主题图,小数点的搬家使快餐价格发生变化,引发思考。

2. 师生共同明确:小数点每次向右移动一位,快餐价格逐渐增加,依次为0.01元、0.10元、1.00元。

3. 小组合作探究:观察0.01、0.10、1.00的小数点位置及数字大小变化,探讨小数点向右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

4. 学生汇报交流,展示多种思考角度:

方法一: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分析0.01、0.1、1的大小关系。

方法二:将小数转化为分数,比较大小。

方法三:借助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直观比较0.01米、0.1米、1米的大小。

6. 拓展思考: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四位,小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以“蚂蚁快餐厅”价格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 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 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 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 师:下面四张扑克 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 课堂练习

1. 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 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8×3+28×5+2×28

25×47×40 98×27

23×37+27×37

3. 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 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 P129-130 6、7、8、9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乘除同一个非零数时,等式仍然成立。

利用这些等式*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利用等式*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

发现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乘除同一个非零数时,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活动:

活动一:探索天平的等式*质

情境设定与实验模型建立

展示一个天平。

在左侧放置5克的砝码,右侧也放置5克的砝码,指针指向中间。请学生解释这表示什么。(左右质量相等,即5 = 5)

加减同一数的实验

在左侧再加2克砝码,右侧也加2克砝码,观察指针位置。请学生用算式表示。(5 + 2 = 5 + 2)

乘除同一数的实验

在各侧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指针位置。请学生用算式表示。(X + Y = X + Y)

解决未知数问题

左侧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观察指针位置。学生推测X的重量并写出等式。(X = 10)

探索新的加减实验

加上5克砝码至左侧,右侧也加同样质量的砝码,观察指针位置并写出等式。

小组讨论

反向实验

学生预测并验证如果天平两侧减去相同质量的砝码,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的数学规律,如何适用于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活动二:解方程的应用

解方程X + 8 = 10

解释未知数的概念。

根据游戏中学到的方法,解出方程。

检验解的正确*

活动三:建立模型

数学信息的收集

学生分享从课本中收集到的关于等式两边乘除同一数时等式成立的信息。

乘除同一数的实际应用

探讨饼干400克的问题,并如何列方程和解方程(如4X = 400)。

解方程的练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一些挑战,部分学生因知识断层导致单元知识掌握良好但综合应用能力不足。他们对概念理论的理解较为浅薄,知识运用不够灵活。一些学生学习态度浮躁,计算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培养。在应用题分析方面表现尚可,但个别学生仍需个别辅导。从学习习惯来看,部分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马虎、粗心、抄错数字、不使用直尺等,这些习惯需要改进。此外,一些学生缺乏自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涵盖小数的意义和*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的重点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包括:

1. 改进四则运算编排,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2. 强调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数感。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空间观念发展。

4. 加强统计知识教学,提升学生的统计知识和观念。

5. 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6.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学会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简单整数运算,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提高计算能力。

3. 认识三角形特*,学会分类,理解三角形边角关系和内角和。

4. 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描述简单路线图。

5. 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理解统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措施:

1. 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制定单元计划,提前准备。

2. 注重新旧知识联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 突出重点、难点,突破各个教学环节。

4. 注重智力开发和素质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5. 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教授科学学习方法,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和习题联系,灵活学习,真正掌握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与*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四则运算及其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以及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活动等。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定律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鼓励多样化的算法,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材注重开放*教学方法,努力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同时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精髓,力求在基础*、丰富*和发展*方面达到平衡。

针对四则运算的编排进行了改进,降低学习难度,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小数部分注重对意义的理解和数感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强化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统计概念并应用于实际。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内在学习动力。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并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能够根据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初步掌握定位物体的方法,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够根据图表分析数据变化趋势,感知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热情,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作业书写和学习态度方面,确保学生养成认真、规范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每一节课的质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互动*,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与学生保持充分的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关注并表扬每一位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困生跟上进度,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家校合作,帮助每一个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学生已有的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为基础,旨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并拓展其相关知识。三角形作为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多边形,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构成其他多边形的基本单元,其稳定*也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

加深对周围事物中三角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提升动手*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的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基础。

二、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三角形的特*,包括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的分类,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图形的拼组和密铺,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并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与生活的联系。

三、 单元教学目标

掌握三角形的特*,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内角和为180°。

认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根据其特点进行辨认和区分。

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感受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数学的美感。

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作能力。

四、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掌握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特征,并能进行辨认和区分。

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和应用,并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与生活的联系。

五、 单元教学措施

积极引导: 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和概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重视实践: 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参与意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和解释问题,提高思维水平。

运用教学手段: 利用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第二课时:三角形边的特征

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五课时:图形的拼组

第六课时:图形的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