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环境》幼儿园中班教案(实用9篇)

《保护环境》幼儿园中班教案(实用9篇)

发布时间:2024-07-14 13:32:27

从“优美环境”到“卫生习惯”:一次环境教育活动的反思与重构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幼儿成为环境小卫士

《保护环境》幼儿园中班教案

原活动中使用优美环境和污染环境的两幅对比图片,试图通过视觉冲击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然而,图片展示较为静态,缺乏互动*,难以真正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建议将图片展示升级为沉浸式情境体验,例如:

创设“美丽家园”和“垃圾王国”两个游戏场景。 在“美丽家园”中,准备各种动植物模型,布置清新的绿植,播放鸟叫声,让幼儿感受到环境的优美。在“垃圾王国”中,可以散落一些垃圾道具,播放刺耳的噪音,让幼儿体验到环境污染带来的不适感。

设计角*扮演环节。 让幼儿扮演小鸟、小鱼、小花等角*,分别生活在“美丽家园”和“垃圾王国”中,通过角*扮演,亲身体验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垃圾王国”中,小鸟找不到食物,小鱼无法呼吸,小花枯萎凋谢,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环境问题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体验,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思,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二、 多元互动,引导思考,提升幼儿环保意识

原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但提问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度,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散。建议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例如:

开放式提问,鼓励幼儿表达。 例如,在展示“垃圾王国”后,可以问:“看到这样的环境,你们有什么感受?”、“如果你们是生活在这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简单地回答“好”或“不好”。

小组合作,激发思维碰撞。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让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周围变得更干净”,并鼓励他们用绘画、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活链接,学以致用。 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例如,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投放,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通过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表达观点,将环保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

三、 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共建绿*美好家园

环境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建议幼儿园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

开展亲子环保活动。 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植树、捡拾垃圾、制作环保酵素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分享环保知识和经验。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分享环保经验,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只有家园携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绿*、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环境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幼儿园环境保护教案2

活动目标及准备:

这次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认识到地球对人类和动物生存的重要*。通过讲解和讨论,他们将了解到地球提供给我们的一切资源,如氧气、雨水和阳光,对于动植物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幼儿将通过观看图片和讨论,认识到地球面临的一些常见灾难,以及这些灾难发生的原因,例如水土流失、地震、海啸、气温升高和空气污染等。最终的目标是激发幼儿愿意为保护地球出一份力,通过他们自己的小小行动来促进环保意识的提升。

活动过程:

首先,活动开始时,教师将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以确保他们明白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动植物的家园。通过简单的提问,教师鼓励幼儿分享对地球的认知,并引导他们意识到地球的珍贵与脆弱*。

其次,通过观看揭示地球灾难的图片,教师将引导幼儿讨论导致这些灾难发生的原因。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幼儿扩展对地球问题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例如,幼儿可以了解到,过度砍伐导致的森林减少和水土流失,以及排放废气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接下来,教师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如何保护地球。这一环节鼓励幼儿从个人行为出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环保措施。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例如节约用水、分类垃圾、植树造林等,以减少对地球的负面影响。

最后,通过创作宣传画展示幼儿对地球灾难的理解和想法。这些画作不仅是他们知识学习的展示,也是对环境保护态度的表达。在画展和图片展的布置中,幼儿们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和家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传达对地球保护的热爱与关注。

活动的结尾,可以通过回顾讨论的内容,再次强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小小的行动来保护地球。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扩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交能力,为他们未来成为地球的守护者奠定了基础。

幼儿保护环境教案3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投放质量,探索学校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有效途径,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方案,旨在全面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师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行动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并掌握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实用知识。

一、指导思想

我们学校现有2900多名师生员工,每天都会产生各类垃圾,如废纸、旧书报、食品包装及厨余物品等。这些垃圾若不进行有效分类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如可回收的废纸、塑料等),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如废电池等有害物质)。尤其是部分幼儿时常乱扔垃圾,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还会养成不良习惯,阻碍他们环保意识的培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遵循“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幼儿“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将垃圾分类作为日常习惯。通过环保宣传教育,我们希望幼儿能够影响他们的家庭和社区,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以提升垃圾分类投放质量为核心,整合全校资源,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引导师生和家长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并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以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重点

宣传发动阶段 (20XX年2月至20XX年6月)

利用国旗下讲话、学校广播、横幅、黑板报、班会课、展板、分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大规模的校园宣传活动,确保全校师生都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的重要*。

组织实施阶段 (20XX年7月至20XX年10月)

以“我的生活我做主-垃圾分类”活动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通过“小手大手齐动手、垃圾分类记心头”等活动,鼓励幼儿带动家庭、班级带动社区,形成整体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

五、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领导要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媒介,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全员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

加大投入、落实保障

增加垃圾分类设施,如分类垃圾桶在*场、校门等人流密集区域的设置,提高师生参与垃圾分类的便利度,并加强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六、具体工作安排

人员配备

设立政务处领导组织,各部门协作,班主任和环保小卫士负责班级和办公室的垃圾分类监督执行。

工具配备

配置走廊、教室和食堂等地的垃圾桶,确保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的分离收集,有效进行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

垃圾收集的方法

制定详细的垃圾收集时间表和流程,确保垃圾分类的执行落实到位,特别是食堂厨余垃圾的堆肥和其他垃圾的专门处理。

反馈检查

由班级值日生和卫生检查小组负责,定期检查和评估各班级垃圾分类的执行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奖惩措施,以确保工作效果的持续改进。

以上为我校垃圾分类工作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在全校师生中形成普遍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为环保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保护环境4

天空湛蓝,一片云彩也没有飘过,一丝风也没有拂过,只有知了用它宏亮的声音唱着那永远也变不了的曲子“知了、知了??????”。在这炎热的下午,一位满头大汗、手提易拉罐和塑料瓶的阿姨一边走一边抱怨:“这些没用的垃圾堆在家里乱糟糟的,惹得我整天心情烦躁。”这时正在为老师布置的环保作业而发愁的小明刚好听见了,他兴冲冲地对阿姨说:“阿姨,你手里的这些垃圾可以用来做一些装饰品,能派上新的用场,能给我吗?”阿姨半信半疑,但还是给了他。阿姨想:我倒要看看行不行。

小明飞快地叫来了小伙伴们,还让他们各自从家里带来了塑料瓶和易拉罐。他们拿起剪*开始做起来。小华先把可口可乐的瓶子上半部分合在一起,一个用塑料做的杯子就做好了。只见小明拿着一把剪*正在用一个易拉罐做花篮呢!他左一*右一*,在飞舞的剪*下,一个小巧精致的花篮就像是变魔法一样变出来了。

过了好长时间,一些用废弃物做的装饰品展现在了大家面前。阿姨说:“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又能把家里装扮得更漂亮,真是一举两得!”

环境保护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开学初期,一些小朋友经常随地乱丢纸屑、果皮等垃圾,尽管多次提醒,但效果不佳。孩子们年龄较小,加之农村生活习惯不佳,卫生意识较弱。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几个小朋友把纸屑乱扔,地面一片狼藉。这次活动旨在借此机会,通过社会领域的教育,逐步培养孩子们的生活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其危害。

激发幼儿积极思考解决环境卫生问题的方法,并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

引导大班幼儿为维护环境卫生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乱丢垃圾的危害*,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探索保护环境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前让同村的幼儿两人一组,调查并记录村子周围环境的垃圾分布情况。

投影片,环保影片视频。

幼儿*作材料:橡皮泥、积木、绘画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组织交流调查周围环境情况

师:最近我们对村子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并作了记录。现在谁来介绍一下调查的情况?(4~5人作介绍)

二、基本环节——了解垃圾对环境、人、动物、植物的危害

打出投影片。 师:在草地上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场地毯上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活动教室里我们发现了什么? 除了这些地方,我们还发现了哪些地方有脏东西?

谈谈垃圾的来源。 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这些地方总是有垃圾? 这些垃圾的地方给人什么感觉?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打出投影、看视频)问:垃圾对人、动物、植物有什么危害?知道了垃圾有这么多害处,我们应该怎么做?

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 怎样才能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持卫生?(草坪、*场、教室)打出投影,介绍各种清洁机器。

三、结束环节——从自身做起爱护身边的环境

工人叔叔发明了许多清洁机器,让环境保持干净,我们应该保护好环境,不乱丢垃圾。遇到乱丢垃圾的情况,也要及时制止。

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作。 师:你们对保护环境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用这些材料做出来或画出来,并介绍给老师和同伴。

教师介绍“回收箱”,引出新问题。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宝贝回收箱”,专门用来放可回收的废品。看看大家收集的垃圾,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以回收的。我们课后整理一下。

四、活动延伸环节

介绍可回收的废品,并与幼儿商量将回收箱放在最合适的地方。

教学反思

进入大班后,幼儿已有初步的是非观念和环保意识。通过中班阶段的训练,他们已经学会了不乱丢垃圾,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幼儿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特点,他们在环保意识方面仍有不足。因此,在大班阶段,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巩固环保意识,使其逐步内化。

通过“爱护身边的环境”活动,幼儿不仅认识到垃圾带来的危害,还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在活动最后,孩子们通过想象和创作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好办法,并用画笔或语言表达出来。活动设计不仅关注了外在因素,还注重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创作中理解环保意义,增强了环保意识。

然而,活动中材料的提供有些单一,导致孩子们在*作和交流时表达方式较为单一。今后会考虑提供更多样的材料,拓宽孩子们的思维空间和表达机会。

环境保护教案6

教学目标:

体验使用破旧教学材料进行游戏的乐趣。

学习双手轮流替换投掷的技巧。

提升动作的协调*和正确*。

锻炼平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培养乐于参与体育游戏的态度,享受游戏的乐趣。

难点:

在学习双手轮流替换投掷时,体验使用破旧教学材料进行游戏的乐趣。

准备工作:

三个由旧杂志揉成的纸团每人一个。

八只背篓。

录音机和韵律*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

在音乐伴奏下,孩子们进入场地,进行跑、走、跳的游戏。

孩子们排成四队,进行韵律*。

二、基本教学

自由探究阶段

每位孩子拿一个纸团自由玩耍,看谁可以发现最有趣的玩法。老师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导入学习阶段

选一名孩子示范,老师解释动作要点:手轻握纸团,举起到耳朵旁,侧身站立,两脚自然分开,挥手将纸团投掷出去。

孩子们自由练习,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温习加强阶段

游戏:“小卫士捡垃圾”游戏:其中8名孩子背着背篓扮演“教学畚箕”,其他孩子扮演“捡垃圾小卫士”,把纸团扔进“教学畚箕”,教学畚箕躲避以避免纸团落入背篓。设定时间内纸团最少的队伍获胜。

游戏:“小卫士运垃圾”游戏:四队孩子依次将纸团从一端的筐运到另一端的“垃圾回收站”中,首先完成任务的队伍获胜。

三、结束

进行《环境保护小卫士》乐曲的自由舞蹈。

收拾教学材料。

扩展教学:

教学讲评:

设计意图: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学习双手轮流替换投掷,通过环境保护游戏体验使用破旧物件的乐趣。在自由探究阶段,每个孩子自由探索纸团的玩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在温习加强阶段,通过“小卫士”系列游戏,巩固和应用所学动作,同时融入环境保护教育。

效果评估:孩子们在自由探索中展现了**,通过游戏有效地学习了运动技能,特别是上肢动作和全身协调能力。环境保护游戏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活动反思:

要让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关键在于提供有趣的材料和活动形式。这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积极*,还有助于长远的身体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

保护环境主题班会教案7

班主任: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出示地球图片)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我们的地球妈妈非常美,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班主任: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把我们的地球打扮得这么美?

班主任:其实呀,我们花草树木除了能美化环境,还有很多作用。谁来说说看呢?

1、你看,当天气热的时候,人们总喜欢跑到大树下,这是为什么?(指导学生了解花草树木的遮阳遮雨遮风的作用,能吸收有毒气体,呼出新鲜的空气)

2、在我们的路桥街道旁,种了好多的花草树木,这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了解花草树木能阻挡噪音,吸收灰尘)

班主任:花草树木的作用这么大,但是一颗种子,要想长成小花小树小草却很不容易,我们来看看他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看情景剧:一颗种子的生长。

班主任:同学们,小芽在生长过程中碰到了这么多困难?你愿意帮助他吗?你准备怎么帮?

班主任:可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小朋友不爱护花草树木。你们听,有两棵花树在哭呢?它们为什么要哭?下面请看故事《两棵花树的对话》。

班主任:如果要让这两棵花树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们呢?平常,我们不能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讨论:不摇树干,不剥树皮,不摘树叶,不折树枝。

班主任:听听大人是怎么说的吧?

班主任:生活当中还有许多被损坏的花草树木需要小朋友去关心。

1、*场边有被踩坏的小树,你准备怎么做?

2、小树旁有许多垃圾,你准备怎么做?

3、有人把广告牌挂在小树的身上,你准备怎么帮?

班主任:小朋友说的对,每一种花草树木都有生命。对人类的作用也很大,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都能做到,但有些同学还没做到,我们一起来判断对错,用手势表示。

1、给花草浇浇水。

2、冬天给小树穿上衣服。

3、累了,坐在小树身上休息。

4、在花坛旁边安插上“爱护花草树木”的标志牌。

5、有人把小树的皮撕了。

6、用力拉树枝。

班主任:让我们再来说说今后我们该如何爱护花草树木呢?

班主任:大家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拍手歌吧。

班主任:同学们,我们不光要爱护学校里的花草树木,还要爱护公园里的、工厂里的、大路边的、大街上的一切花草树木。因为它们给我们带来了美,也带来了健康。

保护环境主题班会教案8

从一张纸到绿*未来:探寻造纸与环保的平衡之道

一、 纸张:生活中的熟悉伙伴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比如书本、报纸、挂历等等,它们为我们记录知识、传递信息、点缀生活。纸张,已经成为了我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制造这些纸张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为了解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造纸的世界,探索现代造纸工艺及其背后的环境故事。

二、 现代造纸:技术进步与环境挑战

1. 古老智慧:蔡伦与造纸术的诞生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东汉时期的蔡伦。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利用植物纤维造纸的智慧。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古代造纸的步骤:

(1)首先,收集麻类植物的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作为原料,经过水浸、剥皮、剁碎、煮烂等步骤,使植物纤维充分软化。

(2)接着,将处理后的纤维反复浸泡、踩踏,并用棍棒搅拌,使其变得更加细碎。

(3)然后,加入辅料,制成纸浆。

(4)最后,用抄纸器(类似竹帘的工具)将纸浆捞起,晾干后便形成了纸张。

2. 现代工艺:高效生产与环境代价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造纸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其生产过程更加高效,但也伴随着更大的环境压力。

现代造纸主要包括制浆和造纸两个步骤:

- 制浆: 将木材等原料加入化学*品进行蒸煮,或者直接用机械打碎、研磨,然后经过洗涤,去除杂质,保留纤维,制成浆料。为了使纸张更加洁白,还需要加入漂白剂进行处理。

- 造纸: 将制备好的浆料用网格捞起,经过脱水、压榨、干燥等工序,最终形成我们常见的纸张。

3. 环境影响:不可忽视的污染问题

现代造纸工艺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

- 森林砍伐: 造纸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导致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 水污染: 造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化学*剂、木材纤维等污染物,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河流、湖泊等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 大气污染: 造纸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废气,其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烟尘等颗粒物,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 固体废弃物污染: 造纸过程中产生的腐烂浆料、浆渣、树皮、碎木片等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占用土地,散发恶臭,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造纸工业作为全球六大污染行业之一,其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三、 环保行动:从我做起,节约用纸

既然造纸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用纸了呢?

*显然是否定的。纸张作为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

因此,我们更应该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节约用纸,减少浪费,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 双面打印,减少纸张消耗。

- 使用电子文档,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

- 循环利用废纸,例如制作草稿纸、手工制品等。

- 选择使用再生纸,减少木材的使用。

- 拒绝使用一次*纸制品,例如一次*纸杯、一次*筷子等。

四、 变废为宝: 旧纸张的艺术新生

废旧纸张并非一文不值,我们可以发挥创意,将它们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艺术品,例如撕纸画。

撕纸画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利用废旧挂历纸、报纸、包装纸等材料,通过撕贴的方式创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

欣赏与创作: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精美的撕纸画作品,感受艺术家们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艺术效果。

制作方法:

1. 构思画面: 首先,我们要确定想要创作的画面内容,例如风景、动物、人物等等。

2. 选择材料: 根据画面需要,选择不同颜*、质地的废旧纸张。

3. 勾勒轮廓: 用铅笔在纸张背面轻轻画出要撕贴的图案轮廓。

4. 撕纸技巧: 用手指代替剪*,根据需要撕出不同形状、大小的纸片。指腹撕出的边缘较为粗犷,适合表现水墨画的效果;指甲撕出的线条则更加细腻;还可以借助碗、尺子等工具辅助撕出规则的形状。

5. 粘贴技巧: 将撕好的纸片按照画面布局,用胶水粘贴到背景纸上。粘贴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选择拼贴、叠贴、堆贴等不同方式,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

五、 实践与思考: 环保理念融入艺术创作

同学们,让我们分组合作,利用废旧纸张创作一幅美丽的撕纸画吧!

创作主题不限,可以是风景画、动物画、人物画等等,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环保理念,合理利用纸张资源,不要随意浪费。撕下来的纸片不要乱丢,可以收集起来用于其他手工制作。

六、 结语: 携手共建绿*未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造纸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学习了如何节约用纸和利用废旧纸张进行艺术创作。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守护我们的绿*家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幼儿园环保教案9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与自然直接接触,用心感受和观察自然。

帮助幼儿通过身体感官认识树木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兴趣。

培养幼儿意识到树木对人类的益处,教育他们珍爱树木。

活动重点: 认知树木对人类的益处,培养爱护树木的意识。

活动难点: 通过身体感官认知树木特征,提高观察力。

活动准备:

活动主题:《大树小树我爱你》

将幼儿分成小组,分别到幼儿园内树木丰富的区域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引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内树木丰富的区域,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美丽的景*。 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幼儿园这么美丽呢? *:因为有各种花草树木,它们像给幼儿园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让幼儿园变得特别美丽。 教师说:“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些美丽的树木,它们都想和你们做朋友。我们一起去找找,看看它们长得怎样吧!”

分组活动: 将幼儿分成小组,各组到园内树木丰富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大树好朋友”。

观察:请幼儿看看树木的树干、树枝、树叶,认识这些部分的名称,并想象树木像什么东西。 例如:“有的像一把大伞,有的像一把大扇子,有的像笔直的竹竿。” 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树木的形状,看看谁的动作最像。

嗅觉体验:请幼儿站在树旁,闻一闻树木的气味,感受周围清新的空气。

听觉体验:请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地站在树木之间,聆听周围的声音,尤其是风吹过时的声音。

这些活动帮助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界中树木的魅力,通过感官的互动促进他们对环境的敏感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