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 香喷喷的秘密
执教: 范老师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片和与厨师互动,了解厨师的工作内容,知道厨师为我们制作美味食物。
2. 体验厨师工作的辛苦,懂得尊重厨师的劳动成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厨师工作场景图片(可以是多张图片,展现厨师的不同工作状态,例如:切菜、炒菜、摆盘等)。
2. 一份精美的沙拉(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水果或蔬菜)。
3. 事先联系好幼儿园内的一名厨师,并与其沟通好互动环节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1. 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引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片,想不想知道图片里藏着什么秘密?”
2. 出示厨师工作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仔细看看,图片里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用什么工具?”
3.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描述图片内容,例如:“我看到一位叔叔带着高高的帽子,他正在用*切菜。”
二、 探索发现,了解厨师 (10分钟)
1.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你们知道图片里的叔叔阿姨是什么职业吗?”
2. 引导幼儿说出“厨师”这个职业,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厨师的已有认知,例如:“厨师是在厨房里工作的”、“厨师会做很多好吃的菜”。
3.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厨师每天都要做些什么工作呢?”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大胆猜测。
三、 厨师互动,体验美味 (15分钟)
1. 邀请厨师出场,并引导幼儿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厨师的到来。
2. 教师引导厨师进行自我介绍,并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例如:“小朋友们好,我是幼儿园的XX叔叔/阿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小朋友们制作美味又营养的饭菜,让大家吃得饱饱的,健康快乐地成长!”
3. 厨师展示带来的沙拉,并向幼儿介绍沙拉的制作过程,例如:“这份沙拉是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制作的,我先要把水果和蔬菜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最后再淋上*奶,这样一份美味又健康的沙拉就做好啦!”
4. 厨师邀请幼儿品尝沙拉,并引导幼儿表达对沙拉的感受,例如:“你觉得沙拉的味道怎么样?”、“你喜欢吃沙拉里的哪些水果或蔬菜?”
四、 感恩教育,延伸活动 (5分钟)
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厨师的工作内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厨师工作的辛苦:“厨师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还要做很多我们喜欢吃的菜,他们的工作辛苦吗?”
2. 引导幼儿说出“厨师辛苦了,谢谢厨师!”等感谢的话语,并鼓励幼儿以后要尊重厨师的劳动,不挑食,珍惜每一餐的食物。
3. 延伸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在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摆放碗筷、收拾餐桌等,体验劳动的快乐,并学会感恩父母。
活动目标达成度评价:
1. 幼儿能够说出厨师的工作内容,并能简单描述厨师的工作场景。
2. 幼儿能够感受到厨师工作的辛苦,并懂得尊重厨师的劳动成果。
3.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幼儿园托班教案2
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妈妈上班我去幼儿园
一、 活动背景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尤其是想念妈妈的情绪尤为强烈。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把自己“丢”在幼儿园,而他们自己却要去上班。针对幼儿这一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妈妈上班我去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父母上班的意义,并引导他们在幼儿园快乐地生活,安心地等待妈妈下班来接。
二、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情境体验和视频观看,初步了解父母上班的意义,明白父母上班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
2. 情感目标: 体验妈妈上班,宝宝上幼儿园,彼此都在努力和付出的情感,感受亲子间的相互牵挂和爱。
3. 行为目标: 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处理与父母短暂分离的焦虑,并能愉快地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三、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毛绒玩具小猴子若干、篮子
音乐磁带、录音机
多媒体课件:
FLASH动画“猴妈妈上班”
录像“我的妈妈在上班”
幼儿在园快乐游戏的照片
2.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父母的工作和自己的幼儿园生活。
四、 活动过程
(一) 感知体验:猴宝宝上幼儿园
1. 情境导入: 教师模仿小猴子的哭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
教师: “听,是谁在哭呀?它为什么哭呢?”
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如“小猴子想妈妈了”,“小猴子害怕”等。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情感共鸣,并引出猴妈妈的角*。
2. 观看FLASH动画: 播放FLASH动画“猴妈妈上班”,帮助幼儿理解妈妈上班的场景和意义。
教师:“猴妈妈送小猴子来幼儿园后去哪里了呢?它在干什么呢?”
幼儿观看动画,了解猴妈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
3. 安抚哭泣的猴宝宝: 教师出示许多哭泣的毛绒玩具小猴子,鼓励幼儿用行动和语言安慰小猴子,学习如何表达关心和爱。
教师:“哎呀,这么多猴宝宝都在幼儿园想妈妈,我们来抱抱它们,安慰安慰它们吧!”
幼儿自由选择毛绒玩具小猴子,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安抚,例如:轻轻拍一拍、抱一抱、亲一亲,温柔地说“别哭啦,猴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了”等。
(二) 迁移生活:我的妈妈在上班
1. 观看录像: 播放录像“我的妈妈在上班”,引导幼儿将自身经验与视频内容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妈妈上班”的含义。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也去上班了,她们都在哪里上班呢?都在做些什么呢?”
幼儿观看录像,观察不同妈妈的工作场景和工作状态。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妈妈在做什么工作,并鼓励幼儿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想念。
2. 情感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妈妈上班前的叮咛和嘱咐,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并引导幼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分离焦虑。
教师:“妈妈上班前会对你说些什么呢?你猜妈妈想你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呢?”
幼儿自由表达,例如“妈妈说要听老师的话”,“妈妈说会想我的”,“妈妈心里一定很爱我”等。
3. 分享快乐: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快乐经历,并引导幼儿明白,开心地度过幼儿园生活也是对妈妈最好的爱的表达。
教师:“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生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呢? 你想把这些快乐的事情分享给妈妈吗?”
幼儿积极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快乐见闻,例如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听老师讲故事、学习新本领等。
(三) 情感升华:快乐期待
1. 歌表演: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笑一个吧”的歌表演,引导幼儿用歌声和动作表达快乐的情绪,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乐趣。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进行歌表演,并鼓励幼儿用欢快的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 照片回顾: 教师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幼儿在幼儿园快乐游戏的照片,帮助幼儿回忆和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师:“看,这些照片记录了我们大家在幼儿园的快乐时光,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多开心啊!”
3. 结束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并鼓励幼儿带着对妈妈的爱和期待,快乐地开始新一天的幼儿园生活。
教师:“我们在幼儿园唱歌跳舞学本领,真开心!妈妈很快就会来接我们的,让我们开开心心地等着妈妈吧!”
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有序地离开活动室。
通过本次“妈妈上班我去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我们希望帮助幼儿理解父母上班的意义,缓解他们因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生活,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和美好,并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幼儿园托班教案3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来学习和探索,这个游戏不仅能让我们熟悉水果的名字和颜*,还能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富有创意的游戏是如何进行的吧!
首先,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了一些头饰,如香蕉、苹果、葡萄和橘子的造型,以及各种水果的模型,让小朋友们可以更直观地认识这些水果。
活动开始时,老师们向小朋友们展示了这些有趣的头饰和水果模型,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老师们与小朋友们一起讨论了每种水果的颜*和营养价值,引导他们对水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随后,老师们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今天的主题活动:《水果蹲蹲蹲》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小朋友们将分别扮演香蕉、苹果、葡萄和橘子,然后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蹲下动作,要求迅速且不出错。示范过程中,一位小朋友蹲完后,下一个小朋友要迅速接龙,否则就算输了。
接着,小朋友们分成小组进行游戏。每个小组自行分配角*,戴上相应的头饰,开始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们引导小朋友们探索游戏规则,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游戏,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在游戏中更快地反应和合作。
为了加强游戏的乐趣和效果,老师们还鼓励小朋友们互相交换角*,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还能培养他们的灵活*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这个活动,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还增强了他们的思维灵活*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在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今天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戏时间,更是一次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相信小朋友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会受益匪浅,希望他们能在快乐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托班教案4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一个有趣的活动来教导幼儿理解和体验轮子带来的乐趣。活动的主题是《一只大轮子》,旨在通过童话故事和相关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轮子的功能和乐趣。
活动目标和准备
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一只大轮子》这个故事,并学习表达句子“我们喜欢大轮子”,同时感知车轮给小动物带来的快乐。其次,活动还包括探索轮子的不同玩法,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轮子带来的乐趣。
为了准备这个活动,我们需要准备一辆汽车轮子作为教具,以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呼啦圈,还有展示用的大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轮子,引导幼儿认识轮子的形状和用途。
教师:宝宝们看,这是什么?(轮子)你们在哪里见过轮子呢?(汽车、电瓶车、卡车等)那么轮子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表达)
讲述童话故事
教师利用图片讲述《一只大轮子》的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图片中有哪些角*?小熊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动物们用大轮子做了什么?他们为什么喜欢大轮子?
教师:最后,小动物把轮子给了谁?为什么?
讨论和思考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动物们喜欢大轮子,但最终还是把轮子送给了大汽车。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分享和帮助他人的重要*,以及轮子对汽车运行的必要*。
游戏活动:转转转
教师提出一个轮子游戏的概念,让幼儿通过角*扮演和互动来体验轮子的乐趣。
教师:如果你得到了一个车轮,你想用它来做什么?
教师出示大圈(类似呼啦圈),提议幼儿将其视为大轮子,并进行角*扮演。
教师带领幼儿手持轮子方向盘,模拟开车走出教室,让他们亲身感受轮子在游戏中的作用和乐趣。
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幼儿不仅能理解《一只大轮子》故事的内涵,还能通过互动游戏体验到轮子带来的实际乐趣和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互动,幼儿们在玩乐中学会了分享和帮助他人的重要*,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教育了他们有关轮子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幼儿园托班教案5
教学科目:语言教学 教学内容:儿歌《看谁和他做邻居》欣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理解儿歌内容,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意识。 教学准备: 儿童用书,挂图,CD。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主题。 教师:小白兔和小黑熊各自盖了新房子。过了一段时间,小白兔身体健康,而小黑熊却生病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新家,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吧! 二、精讲引导,指导说话。 (一)看挂图,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出示挂图1,让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这幅图上是谁?他的房子在哪里?小白兔盖了新房后做了什么?房子变成了怎样?谁成了小白兔的邻居? 2、教师出示挂图2,让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这幅图上是谁?他的房子在哪里?小黑熊盖了新房后做了什么?房子变成了怎样?谁成了小黑熊的邻居? (二)播放儿歌录音,让幼儿欣赏。 三、师幼互动,唱游过渡。 四、口语训练,练习巩固。 (一)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熟读儿歌。 1、小组内自由朗读儿歌。 2、指名幼儿上台朗读儿歌。 (三)情景对话,想象表演。 1、教师提问:小白兔怎样打扫院子?请幼儿扮演小白兔打扫院子。 2、教师提问:小白兔的邻居是谁?请幼儿扮演小蜜蜂和小蝴蝶,描述他们飞到小白兔家时的情景。 (四)教师提问:你更喜欢哪个家?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