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去倾听》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准确、流畅并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我”与苏珊的交往历程,感受真挚情感。
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刻理解课文内涵。
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体会真情之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出问题引导学习
板书:“倾听”
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什么样的听才是真正的“倾听”?我们如何用心灵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共同探索并感受课文的内涵。
二、初读感知
朗读与练习
学生朗读课文,注重流畅和正确表达。请学生特别关注能够引起共鸣的句子。
指名朗读
指定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默读与思考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分享体会
学生选择并朗读自己觉得有感触的句子,并分享个人体会。
三、深入阅读与理解
探究关键句子
出示关键句:“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讨论与交流
学生解释这句话为什么重要,从课文中找寻*。
情感交流
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与理解。
探讨可能*
“接线员的工作非常繁忙,如果遇到其他人会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齐读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理解苏珊的看法
“苏珊是如何看待她与我的关系的?”(指名学生)
深入探索
“同学们,苏珊对我像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延续至她离开人世之前。你们发现了什么?”
出示苏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为什么苏珊会留言?你们如何理解她的留言内容?
“同学们,请再次齐读‘用心灵去倾听’,我们相信这样的态度能为他人带来怎样的改变?”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能够准确、流畅、带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其中的真情。
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在生活中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感受真情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对他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难点: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重要词句的含义。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红心”图案。
提问学生:这是什么?(*:一颗红心)
引导:今天我们的课文主题与这个红心有关。出示课题并板书:用心灵去倾听。
激发学生思考:
谁在文中用心灵去倾听?她在倾听谁的声音?她是如何做到用心灵倾听的?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要求:
注意正确发音生词,读不顺的句子重复阅读。
思考:课文中谁在用心灵倾听?她在倾听谁的诉求?
进行交流:
练习读音生词,如“着迷”、“乘机”、“拿着”、“砸伤”、“水槽”等。
指定学生回答思考问题。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味真情
引导讨论:
“我”向苏珊述说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生活,并告诉她,她在他童年时期所做的一切对他有多么重要。
苏珊回应说,她也感激“我”。她没有孩子,但“我”的电话让她感受到了母亲的幸福。
深入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查找“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的具体内容。
分析关键句子,如“你够得着*箱里的*块吗?”等,理解苏珊的情感和作者的心情变化。
四、写作练习,感悟真情
过渡到写作练习:
因为苏珊一直用心灵去倾听作者的每句话,并帮助他解决问题,所以长大后的作者非常渴望认识苏珊,这个虽未曾谋面但却如母亲般重要的人物。
想象作者和苏珊见面后的对话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写作,教师辅导和指导。
最终,作者有机会再次回到家乡小镇,并联系“问讯处”,但接电话的却不是苏珊,而是另一位女士,告知苏珊已经去世。苏珊在世时留给作者一张纸条:“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感悟和讨论:
朗读“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分享个人理解。
六、作业
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搜索并阅读其他充满真情的文章。
用心灵去倾听3
生活中存在许多动人的声音值得我们去倾听,但真正的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接收声音,而是一种细心聆听、用心感受的过程。
倾听应当是一种品味大自然声音的体验,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比如,在蜿蜒的山径上漫步时,若能让心境沉淀下来,用心倾听,就能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声音。或许会听到蝉鸣、鸟儿啁啾、小溪淙淙,甚至是瀑布奔腾而下的澎湃声响。而在秋冬季节,外出倾听金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落叶覆盖道路的清脆踏步声,同样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之美。
倾听也可以是一种内心的静听,不是倾听言语,而是倾听内在的声音。内心的声音可能是对自由的渴望,或是对某种境界的追求,如诗人徐志摩追求爱情自由的声音。聆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可能会让思绪纷乱,但闭上双眼,用心感受内心的想法,能够使思绪得到平静。
倾听不仅可以洗涤烦忧,还能使心境更加平和。倾听外界美妙的声音,倾听内心丰富的世界,只要细心感受、用心聆听,就会发现,倾听是心灵的一场美妙盛宴。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4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深度解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我”和电话接线员苏珊之间通过电话交流建立起的深厚感情,虽然素未谋面,但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烦恼,给予“我”母亲般的关爱,让“我”倍感温暖。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用心灵倾听的重要*,学习苏珊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以下是针对这篇教学设计的深度解析,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角*扮演等方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学习苏珊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5分钟)
1.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通过讲述三个简短的故事,引出“人间处处有真情”的主旨,为学习新课文做好情感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并引导学生思考“倾听”的含义,为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倾听”的含义,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0分钟)
1. 自由朗读,标注难点: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对朗读不顺畅的地方进行标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指名读文,正音释义:
教师选择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并对课文中出现的难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梳理人物,概括情节: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知。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通过梳理人物和情节,帮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体会情感 (20分钟)
1. 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我”对苏珊的称呼,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厚感情。
通过对比苏珊和其他接线员可能做出的反应,突出苏珊的善良和爱心。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表达“我”对苏珊感激之情的句子,体会“我”对苏珊的真挚情感。
2. 角*互换,感悟真情:
引导学生从苏珊的角度思考,体会苏珊在与“我”的交往中获得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用心付出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鼓励学生乐于助人。
3. 关注细节,体会用心:
引导学生关注苏珊在生命最后时刻留给“我”的留言,体会苏珊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苏珊在留言前的心理活动,加深学生对苏珊美好品质的理解。
4. 人物评价,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苏珊的认识,体会苏珊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通过角*扮演、小练笔等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1. 回归课题,深化理解:
带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回顾课文内容,深化对“用心灵去倾听”的理解。
2.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用心灵去倾听”,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关心他人,传递温暖。
设计意图:
将课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情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升华主题,传递正能量,鼓励学生做一个用心倾听、乐于助人的人。
四、 教学反思:
用心灵去倾听教案5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悦耳、耐心、沉默”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和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读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感悟真情,了解苏珊对“我”的关爱。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关爱他人的精神,懂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在享受幸福。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 播放歌曲《倾听》片段,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优美的旋律总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沉浸其中。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用心灵去倾听一个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 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设计意图] 用歌曲创设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倾听”这一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质疑解题,整体感知(5分钟)
1. 初读课题,提出疑问。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预设:
谁用心灵去倾听?
都倾听了哪些话?
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听?
2.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在质疑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思维。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8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文章讲述了“我”和苏珊是好朋友,我们互相倾听彼此的心声,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的故事。
“我”是一个害羞、不自信的女孩,而苏珊活泼开朗,她鼓励“我”勇敢地表达自己。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四)研读课文,探究问题(20分钟)
1. 研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我”与苏珊之间是怎样用心灵倾听彼此的话语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3.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预设:
苏珊总是耐心地听“我”讲故事,并用心地体会“我”的情绪变化,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我”认真倾听苏珊的烦恼,并用自己的方式安慰她,帮助她走出困境。
4. 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师:同学们,用心灵去倾听,不仅要听得认真,还要听得仔细,听得深入,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心声。让我们带着对“用心灵去倾听”的理解,再来朗读课文片段,去体会“我”和苏珊之间真挚的友谊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和合作探究,理解“用心灵去倾听”的深刻含义,体会“我”和苏珊之间真挚的友谊,并通过朗读感悟,升华情感体验。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0分钟)
1.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有过用心灵去倾听他人的经历吗?或者,你希望别人怎样用心灵去倾听你呢?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感悟。
用心灵去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情感交流的纽带。
用心灵去倾听,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也能让我们收获真挚的友谊和宝贵的人生财富。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内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加深对“用心灵去倾听”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悟。
2. 课后作业:
将你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用心灵去倾听”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试着用心灵去倾听父母、老师、同学的心声,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
我 苏珊
害羞不自信 活泼开朗
用心倾听 耐心鼓励
互相帮助 共同成长
[设计意图] 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突出重点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用心灵去倾听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别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理解并感受到真情的美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3)了解并分析“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深刻感受其中的真情。 (4)能够正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词组拆解等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通过多次阅读和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我”与苏珊之间的情感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次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感受到真情的温暖,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意思上的重要作用。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我”对苏珊深切的怀念之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二、阅读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1、全班齐读阅读要求。 2、指名学生表达阅读要求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理解大致内容 1、要求学生自由、快速地阅读课文几遍。 2、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词的含义。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询问:苏珊是如何帮助小时候的“我”?
四、精读课文,品味文字情感 1、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将其画出来,与全班分享。 2、讨论学生最受感动的部分。(特别关注描写人物行为和内心的语句) 3、一起品味那些触动自己的句子: (1)当我找到了愿意听我说话的人时,不禁放声大哭。 (2)小精灵总是有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又一遍地解释。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即将飞向另一个世界歌唱。 (4)但我却非常想认识苏珊,她是我从未谋面却感觉她像第二个母亲的人。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苏珊在心中的形象。 5、在课文中找出与这些句子相对应的内容,并讨论为何这样的写作方式有其优势。
七、作业布置:写一篇文章,分享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和体会。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能够在表达和阅读中表现出这种情感。
语文《用心灵去倾听》教案设计7
学习目标
准确、流畅、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感受“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意义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 [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并与大家交流。
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能倾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渴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因伤痛而哭泣,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泣。) ②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 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般不仅用心不,还差一点。接下来是:
苏珊像母亲般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者。
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只是问讯台里的普通工作人员,但她能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用心灵去倾听的教学反思8
用爱聆听,用心歌唱
《倾听,用我们的心》是本单元第二个关于倾听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西班牙的真实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听讲与课文教学同步进行,紧扣“心灵”和“倾听”两个关键词,探索苏珊如何用心聆听,以耐心和理解帮助他人。我引导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到苏珊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和细心,就像一位母亲般 заботливая和爱护着她身边的人。
学生在课堂中紧跟老师的思路,与主人公同悲同乐,时而惊喜。苏珊在面对一位陌生男孩倾诉时表现出的亲切、平和和耐心,给男孩带来了最纯洁、最无瑕的内心。
倾听,不仅仅是一项技巧,更是一种修养和艺术。对于教师而言,学会倾听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和职业的自觉。然而,在反思自己的工作时,我意识到自己曾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未能关注他们的眼神中所传达的茫然、无措、厌烦和心不在焉。
当学生犯错时,我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解释?当学生满怀热情地分享自己的快乐时,我为什么不能停下脚步倾听?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这样,我们会听到学生内心深处的诉说,享受到教育中最伟大的快乐与幸福。
倾听心灵的呐喊9
在这个红灯绿酒、繁华落尽的时代,人们来来往往,早已沉浸于随波逐流之中,而谁又曾真正聆听过心灵那至纯的呐喊呢?
“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这句网络流行语家喻户晓,然而每个人都似乎自认为是智者,对此不以为然,却未察觉自己已不知不觉地陷入愚者之列。
“难道心灵那至纯的呐喊已被湮没?被人们遗忘?”心中疑问萦绕,却在此时一阵优美的歌声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专心聆听着,每个音符、每段旋律,都充满了对自我不放弃的信念和勇气。歌声渐止,我走向歌者,他戴着黑*眼镜,怀抱着心爱的黄*吉他,打扮与一位流浪歌手截然不同。或许是因为我长时间凝视,他注意到了我,微笑着回答:“我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他说完,拥吉他离去,我对他的坚韧心志由衷地敬佩。
后来听人传说,他是富家子弟,家财万贯,但他毅然放弃了继承产业的机会,选择了离家出走,过着贫苦而自由的生活,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呐喊——为了梦想,为了追逐内心的渴望。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纵然世间繁华,依然有人坚守初心,只听从内心的呐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至善者。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愿意倾听内心呼唤、追随梦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