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专业5篇)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专业5篇)

发布时间:2024-07-17 15:58:36

教学活动重点:感受和学习音乐的情绪和节奏,通过具体的歌曲和创作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今天我们将共同探索几个精彩的音乐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欢乐与活泼,又能学习到简单而有效的节奏创作方法。希望在这堂课上,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享受音乐带来的无限魅力。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感受节奏与动物

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音乐的节奏。老师会播放一些充满节奏感的音乐,我们一起跟随节奏做些小动作。在这之前,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可爱的动物图片,比如小鸟、蜜蜂等。你们可以选择你们喜欢的动物,并尝试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同时用打击乐器敲击相应的节奏。比如,鸡的叫声可以用木鱼来打节奏,鸟的声音可以用小鼓,喜鹊的声音可以用三角铁,蜜蜂的嗡嗡声则用沙槌敲击。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还能与动物们亲密接触,增强我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欣赏《映山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映山红》。这首歌曲曾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广为传唱,它通过音乐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哪些时代特点?请大家在欣赏时留心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现在让我们来学唱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我们先通过录音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然后试着回答几个问题: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情感?它的歌词表达了什么?接着,我们将结合钢琴的伴奏,一起用啦啦啦的方式来跟随旋律唱歌。在此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到歌曲的节奏感和情绪表达,希望大家能边唱边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欢乐与活力。

音乐创编活动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音乐创编的活动。我们会将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比如架子鼓来伴奏,另一组则会编排舞蹈表演。两组将协作表演这首歌曲,第一遍唱原本的歌词,第二遍则用自编的歌词。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音乐感知和合作能力,还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和表演潜力。

学习竖笛曲目《小宝宝要睡觉》

小结

通过今天的一系列音乐活动,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妙之处。音乐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我们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中,享受每一段旋律带来的愉悦和启发吧!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从动物节奏到歌曲创编:小学音乐课“爷爷为我打月饼”教学设计优化

一、 原教学设计分析

本次教学设计以“爷爷为我打月饼”为主题,旨在通过节奏训练、歌曲欣赏与演唱、音乐创编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学习简单的节奏创作方法,并提高音乐表现力。然而,原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

环节衔接不够自然: 从动物节奏到歌曲“映山红”的过渡略显突兀,缺乏有效的衔接和铺垫。

节奏训练相对单一: 仅以动物叫声进行节奏练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层次*和趣味*。

歌曲教学缺少深度挖掘: 对歌曲情绪和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可能不足。

创编活动指引不够清晰: 对学生创编活动的指导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指引,可能导致学生创作思路受限。

二、 教学设计优化建议

1. 优化环节衔接,增强课堂整体*

设计情境导入: 可以以“中秋节”为主题创设情境,例如播放中秋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中秋节的习俗,自然引出“爷爷为我打月饼”的主题。

巧妙过渡到“映山红”: 可以将“映山红”与中秋节的主题相结合,例如介绍“映山红”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和*乐观主义精神,从而与“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欢快情绪形成对比,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2. 丰富节奏训练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设计多层次节奏练习: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由易到难的节奏练习,例如:

模仿节奏: 教师用打击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学生模仿演奏。

填充节奏: 教师给出部分节奏,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律动填充缺少的部分。

创编节奏: 引导学生根据动物图片或其他素材,自由创编节奏,并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融入游戏互动: 可以设计一些节奏游戏,例如“节奏接龙”、“节奏猜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深入挖掘歌曲内涵,提升学生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内容,例如“爷爷敲,我唱歌”、“月饼香,甜心头”等,体会歌曲中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和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运用多种演唱形式: 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演唱形式,例如独唱、合唱、轮唱等,并加入简单的表演,以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拓展相关知识: 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中秋节的诗歌、故事、民俗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4. 细化创编活动指导,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明确创编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创编的目的和方向,例如:

打击乐伴奏: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的不同段落设计不同的节奏型,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舞蹈表演: 根据歌曲的情绪和内容,设计相应的舞蹈动作,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打月饼”、“吃月饼”等场景。

提供创作素材: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鼓励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创编任务,在交流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完成度

三、 优化后的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3分钟)

1. 播放一段欢快的中秋节视频,营造节日氛围。

2. 提问: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你想到了哪个节日?

3. 引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中秋节的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二) 节奏游戏,快乐体验 (8分钟)

1. 模仿小动物: 教师模仿小鸡、小鸟、青蛙的叫声,并用简单的节奏型表现,引导学生模仿。

2. 节奏接龙: 教师先给出第一个节奏型,学生依次接龙,创编新的节奏型,并用打击乐器演奏。

3. 节奏猜谜: 教师用打击乐器演奏一段节奏,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在叫,并模仿动物的动作。

(三) 聆听“映山红”,感受时代 (5分钟)

1. 播放歌曲“映山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2. 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让你想到了什么?

3. 引导语:“映山红”这首歌曲创作于战争年代,表达了人们对*胜利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学习歌曲,体验快乐 (15分钟)

1. 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感觉怎么样?

2. 朗读歌词,理解内容: 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并分析歌词内容,例如“爷爷敲,我唱歌”、“月饼香,甜心头”等,体会歌曲中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和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3. 学唱歌曲,表达情感: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和咬字吐字。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演唱形式,例如独唱、合唱、轮唱等。

4. 歌曲表演,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设计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表演,例如可以模仿“打月饼”、“吃月饼”等动作。

(五) 音乐创编,展现自我 (10分钟)

1. 分组讨论,确定方案: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设计打击乐伴奏,一组负责编排舞蹈。

2. 教师指导,激发创意: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3. 展示成果,分享快乐: 各小组展示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和分享。

(六) 竖笛演奏,放松心情 (5分钟)

1. 复习竖笛指法,练习连音奏法。

2. 学习演奏“小宝宝要睡觉”,注意气息的运用和音符的时值。

3.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音符创编简单的旋律,并进行演奏。

(七) 课堂小结 (2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例如节奏游戏、歌曲演唱、音乐创编等。

(八) 课后延伸 (2分钟)

2.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诗歌、故事、民俗等资料,了解更多中秋节的文化知识。

通过以上优化,相信这堂音乐课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层次和深度,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并在音乐体验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

第一课时《小朋友的家》

教学目标:

运用卡通歌曲进行交流和表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和爱好,拉近与卡通音乐的距离,培养合作和交流学习意识。

聆听优美的音乐,欣赏卡通乐园的美景,通过听、唱、奏、演等方式,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在设定的情景中,用清晰的发音和稳定的节奏演唱歌曲《小朋友的家》,通过动作、打击乐器和创作歌词表达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聆听歌曲并带着表情演唱,能编创动作表演和填写歌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开朗、乐观的个*和良好的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在创造*综合表演中展现歌曲的特*。

教学内容:

歌曲:《小朋友的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听《米老鼠进行曲》,随着节奏走进教室。

老师:今天米老鼠带我们来到它的家,你们知道它的家在哪里吗?

了解迪斯尼乐园,进行节奏游戏。

老师:大家看!要进入迪斯尼乐园可不容易,看看谁能找到打开这扇大门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学习唱歌曲《快乐的doremi》,以及欣赏《哆来咪》。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演唱《快乐的doremi》,感受其活泼欢快的情绪,同时认识和演唱音符doremi。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快乐的doremi》的听唱,学生跟随录音和老师的示范学习歌曲中的doremi音符。接着,通过听唱法演唱的方式,学生逐步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进行轻声读和默唱,然后逐步进行实际演唱,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演唱技巧。

欣赏《哆来咪》则通过引导学生倾听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音乐游戏环节中,学生通过认识五线谱上doremi的位置和跳房子游戏,巩固了他们对音乐符号和音高的理解。

在演唱歌曲环节中,学生不仅进行全体演唱,还通过小组演唱、领唱与齐唱等形式,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此外,学生还有机会进行歌词创编,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整体而言,这节课通过多种互动和参与方式,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和学习成长的音乐课堂体验。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

今天的音乐课上,我们通过学习和表演《摇啊摇》这首歌曲,让学生们在音乐中体验了速度的作用,并提升了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演唱技巧。

一、组织教学

首先,我组织了整个教学过程,确保学生们能够专注于学习和参与活动。

二、复习歌曲

我们开始从复习《摇啊摇》这首歌曲开始,通过回顾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们回忆起之前学过的内容。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在复习后,我向学生们提出了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包括感受音乐中的速度,学会听辨音高并进行模仿唱准音,以及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四、新歌教学

导入: 我播放了《摇啊摇》的录音,让学生们感受歌曲的情绪,并通过动作表演来诠释歌曲的意境。

图示教学: 出示插图,让学生们尝试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表现图上的意思。

节奏体验: 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感受6/8拍的节奏强弱变化,通过划船动作体验节奏的起伏。

歌词轻声唱: 学生们跟随录音轻声唱歌词,特别注意最后一句唱两遍的技巧。

难点突破: 学生们再次唱歌,发现并克服难以唱准的部分。

唱跟表演: 学生们进行连续唱歌并结合动作表演,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歌谱跟唱: 最后,学生们尝试跟唱歌谱,巩固歌曲的音乐技能。

五、编创与活动

三角铁教学: 学生们学习了三角铁的两种敲法,并讨论了它们在歌曲中的应用。

伴奏实践: 学生们分组尝试用滚动式和按强拍的方式打击三角铁,探索如何为歌曲提供合适的伴奏。

分组展示: 每组展示他们的伴奏效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节奏探索: 通过给出的节奏图案,学生们尝试敲击三角铁,探索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多样伴奏: 一部分学生进行唱歌表演,另一部分则负责使用打击乐器作为伴奏,丰富了歌曲的音乐层次。

其他伴奏乐器: 除了三角铁,学生们还探讨了碰铃、沙球等乐器如何与歌曲配合,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

六、小结,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