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的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他们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深入阅读理解词句,把握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寓言两则》。寓言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释道理。之前,我们也学过几篇寓言,请回想一下它们的名称。
在黑板上书写课题,并一同朗读。
解释题目:理解「助」、「长」、「揠」的意义。
听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
确保发音准确,不漏字不加字。
阅读过程中标注自然段。
检查初次阅读的理解情况,确认生字认读情况。
选择四名同学分别朗读,其他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并在书本上划出相关词句。
为什么那个人要帮助禾苗生长?
他是如何帮助禾苗生长的?
这种帮助最终带来了什么结果?
(三)、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理解:「巴望」的含义。
思考:为什么那个人感觉禾苗似乎没有长高?
还有哪个词能表达他的焦急之情?
指导朗读,感受那个人急迫和渴望的心境。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理解:「筋疲力尽」的含义。
指导朗读,体验他因为收到好消息而高兴的心情。
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探讨禾苗为什么没有长高,反而都枯死了。
教师进行演示。
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于「揠苗助长」的例子。
看板书,指导背诵。
四、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27课的教学。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学生将掌握4个生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目标:
掌握并能正确书写4个生字。
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默读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能够向他人讲述所学寓言故事,表达其寓意。
教学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目的。板书课题为《揠苗助长》。
二、学习课文及识字
学生标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标记。
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加上“?”并进行讨论。
三、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并互相帮助纠正。
四、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多少句话。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五、理解课文,领悟寓意
学生与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相互评价和纠正,然后交流课文的故事内容。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改正发音错误。
六、书写指导
学生讨论记字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要注意生字的笔顺和结构。
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七、作业布置与拓展
让学生将学到的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并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扩展阅读面。
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寓言故事,掌握关键的语言技能,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盼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薄型卡片。
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学习“寓言”(出示词卡:寓言)正音。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多媒体演示)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学习“则”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正音。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正音。
范背。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解题。
质疑。⑴ 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⑵ 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⑶ 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道理。
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1自然段。 ⑴ 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协助禾苗长高。 ⑵ 交流板书:盼望理解:“盼望”什么意思? ⑶ 默读,圈词。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盼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盼望自身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 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 神态:“焦急”(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导朗读。 ⑸ 小结,齐读。
学习第2自然段。 ⑴ 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 指名读。考虑:他想出什么方法协助禾苗生长?交流板书:拔高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⑶ 学习“筋疲力尽”正音:“筋”读准什么音?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 比较理解。第2自然段假如这样写可以吗?(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方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 指导朗读。
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男同学读。他有没有为自身花费的力气后悔呢? ⑵ 交流,学词。※ 白费(出示词卡:白费)理解※ 一大截(出示词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 ⑶ 练习朗读。(出示词卡:喘气)
学习第4自然段。协助的结果呢?交流板书:枯死 ⑴ 那个人原来盼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板书:→ →他错在中哪里呢?板书:错交流板书: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⑵ 揭示寓意。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板书:↓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
深化寓意。(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
五、背诵。
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
引背。
七、巩固字词,安排作业。
认读词卡。
誊写生字。
板书: 揠苗助长原因做法结果巴望————拔高————枯死(板画)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道理:按事物规律办事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认读生字,准确发音,理解句子。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理解仅有美好愿望是不够的道理,需采取实际措施。
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入
老师:今天我们将一则小故事,带给大家一起分享。
播放《揠苗助长》视频。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则故事《揠苗助长》。(展示课题:揠苗助长)请大家一起来读读。你们刚才看了视频,结合故事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课文
老师:《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阅读它,你们会在快乐中领悟其中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课文。在阅读时,确保准确发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老师:大家都读?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阅读情况。(展示词汇:时候巴望禾苗好像焦急终于急忙喘气总算白费揠苗助长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
自主阅读屏幕上的词汇。
指名读出词汇并纠正发音。
全班齐读词汇。
三、“焦急”一词的讨论
老师:在这些词汇中,有一个词用红*标出来了,这个词是什么?(一起读“焦急”)请大家再次整齐地读一遍。
老师:有谁知道“焦急”是什么意思?
焦急就是非常着急的意思,就像心里有团火在烧一样。我用红*标出来强调这种情绪。现在让我们从文中找找哪些词语表达了焦急的感觉。(展示文中片段:巴望天天转来转去,并解释巴望的意思:渴望,程度比普通盼望更深。)
老师:看看这些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农夫非常希望禾苗快速成长。谁能读出这一段并理解“筋疲力尽”、“终于”?(指名学生读出)
老师:还能从文中找出农夫对自己采取的揠苗助长方法感到满意的证据吗?
指名学生回答,展示第二段并全班齐读。
四、展开“揠苗助长”的教学
老师:农夫的儿子听后不理解,第二天去田里看时发现禾苗全都枯死了。他急忙把自鸣得意的父亲拉到田边。农夫看后非常后悔!让我们想一想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展示案例,学生自由表达)
老师:这个农夫过于渴望禾苗早日成熟,希望尽快收获,结果却导致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他的行为违反了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他急于求成,结果却“徒劳无功”。(板书并全班齐读)
老师:你身边有像《揠苗助长》中农夫这样的人吗?
五、引导学生理解“寓言”
老师:像今天学习的《揠苗助长》这样的短小寓言故事,生动又富有教益,我们称之为寓言。(板书:寓言)
老师:今天学习了一则寓言,还知道哪些其他寓言故事吗?请同学们自由发表。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认识五个生字,能够书写四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掌握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一、读题解题,理大意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大家来读读这个课题。
学习生字“揠”,猜测“揠”的意思,理解课题。 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猜一猜,“揠”的意思是什么呢?(板书:拔)理解课题的意思是用拔苗的方法来帮助禾苗生长。
读文。 抓住重点字词(急拔死),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个种田人着急想让禾苗长大,就用拔苗的方法,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二、品读“着急”,感受“急”
学生自由阅读,找出相关句子。
三、感受“劳累”,凸显“急”
四、体验“快乐”,显“无知”
用朗读的方式,读出农夫虽然累,但心情却是高兴的。 (设计意图:让孩子体会农夫虽然累,但心里是开心的,从而感受农夫的无知。)
学习“喘、截”。
五、感悟道理,揭寓意
理解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体会种田人后悔的心情
初步了解这种文学体裁 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写字指导 (设计意图:让孩子从形象到抽象地理解语言)
六、作业练习,导写字 写字指导:费、算、焦、望
《揠苗助长》教案6
老师:前天,你们在*场上拔除了大量的杂草,使得学校的场地更加整洁漂亮了,但一定很累了吧?
学生们:对!(一片掌声和谈笑声)
学生1:我的手都起了泡泡。
学生2:我流了好多汗,回家后累得连动都不想动了。
学生3:我的手现在还**的。
学生4:我感觉全身都没力气了。
老师:是啊,你们拔了那么多草,确实很辛苦。那么,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表达出你们的感受呢?
学生:筋疲力尽。
老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感觉?谁能通过动作来表现出来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表演,老师指定一个学生演示。
学生1:低着头,大口喘气。
学生2: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伸展双腿,低头垂手。
其他学生纷纷笑声和模仿。
分析:通过实际体验拔草的过程,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筋疲力尽”的意义,这种亲身体验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老师:刚才我们通过欢笑演绎了“拔苗助长”和“筋疲力尽”这两个成语,现在让我们来演绎一下课文吧!
学生们兴奋地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分配角*并组织小组演出。老师巡视并参与一些小组的表演,随后选出表现较好的小组上台表演。
学生1(种地人):卷起裤腿,挽起袖子,做拔草的动作,一边说:“快快长啊,我的好苗苗。”
学生2(种地人的家人):小跑几步,瞪大眼睛大声说:“天哪,秧苗都歪倒了,一定会枯死的,明年吃什么呀?”
学生3(种地人的家人):伸手指向学生1的脑门,愤怒地说:“你真是太傻了,这样做会让秧苗全都枯死的。要让秧苗长得快,得按时浇水施肥,哪能拔高呢?”
学生们再次鼓掌欢笑,每个人都异常兴奋。
分析:通过角*扮演,学生们深入体验到了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和教训,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拔苗助长”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