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汇总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汇总3篇)

发布时间:2024-07-20 00:22:59

今天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一样多”、“多”、“少”的概念,并能够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此外,我们还要培养他们对比结果的说理能力,学会用多、少、一样多来描述比较结果,以及计算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

在这堂课上,我们将通过多种活动和方法来达成这些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启动

引入情境:今天,喜洋洋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来到我们的课堂。他们去了游乐场玩碰碰车,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情景。

观察图画:请大家仔细看图,描述看到的情景。每辆车上都有几个小朋友?有没有小朋友没坐到车上?

比较物体数量:我们用图中的碰碰车和小朋友来进行比较。每辆车对应一个小朋友,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式进行一一对应。

语言训练:根据比较的结果,学生将用语言描述比较的情况,比如“车比人少了一辆”,“人比车多了两个”。

解决问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坐到车上,他不高兴了。我们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再增加一辆车,然后再次比较车和人的数量。

三、巩固*作,加深理解

分蛋糕活动:学生们分析谁分得的蛋糕多,谁分得的少,并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分吸管活动:学生们观察并描述谁分得的吸管多,谁分得的少。

连线比较:让学生们*完成裤子和衣服、小朋友和球的比较,并与同桌讨论比较的结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和第39页的习题。通过这些例题和习题,学生将初步接触加法运算,特别是5以内的加法,这对于他们是数学学习中的第一步。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算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数学能力,还加深了对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初步的数学意识和兴趣。

教材简析

教材的核心内容是围绕5以内的加法展开。学生将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习如何把两个数合并起来,通过观察、摆放和计算来学习5以内的不同加法算式。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初步掌握加法运算的技巧,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准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学习如何使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游戏和快速抢答的形式,复习5以内的数的分合知识,为后续的加法学习做铺垫。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谈话和示例引导:以校园中的日常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概念。通过图示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学生学会了如何将两个数合并起来进行加法运算。

提问和板书:通过提问和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符号(+)、等号(=)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计算中的作用。

小结:强调加法是一种计算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求出两个数合起来的总数。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图示和实例引导:通过图示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并引导他们自己列出相关的加法算式。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计算这些加法算式的,肯定他们的合理方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动物家庭的场景,引导学生使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多种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数图、画圆圈、分与合的方法,以便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进一步应用:通过更复杂的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扩展他们在5以内加法运算中所学到的技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

小小当家欢乐多:100以内加减法趣味课堂

一、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 通过模拟购物和家庭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难点: 多步骤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5分钟)

1. 师生互动,唤起生活经验:

老师热情地询问学生:“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们打算怎么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节日计划,例如去游乐园、看电影、和家人一起庆祝等等。

引导提问:“有没有同学想过,除了玩耍,还可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

2. 引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讲述故事背景:“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位小朋友,小明和他的妹妹,他们决定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回小小当家人,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二) 超市购物,体验加减法 (20分钟)

1. 模拟购物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出示超市商品图片,包括肉类、蔬菜、水果等,并在图片下方标明价格,例如:鸡腿8元/斤、西红柿3元/斤、苹果5元/斤等。

老师扮演妈妈,给小明30元,给妹妹20元,让他们分别购买自己喜欢的食材,并叮嘱他们要计算好价格,不要超支。

2. 分层练习,巩固加减法计算:

基础练习: 老师引导学生帮助小明选择商品,例如:

“如果小明想买鸡腿和鱼,可以怎样选择?需要花多少钱?”(8元+9元=17元)

“如果小明想买三种不同的蔬菜,可以怎样选择?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自由选择,并进行计算)

进阶练习: 老师引导学生帮助妹妹选择商品,例如:

“妹妹想买苹果和香蕉,怎样选择才能刚好花完20元?”(5元/斤 2斤 + 5元/斤 2斤 = 20元)

“妹妹还想买一些草莓,草莓7元一斤,她可以买多少斤?还剩多少钱?”(20元-5元/斤 2斤-5元/斤 2斤 =0元,妹妹刚好花完钱,买不到草莓了)

拓展练习: 老师出示一位老爷爷的购物清单,例如:豆腐2元、白菜3元、西红柿5元。

引导学生计算老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2元+3元+5元=10元)

如果老爷爷有100元,他还想买一条15元的鱼,请问够不够?还剩多少钱?(100元-10元-15元=75元,够,还剩75元)

(三) 包饺子比赛,挑战混合运算 (15分钟)

1. 创设情境,引入新挑战:

2. 分步列式,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妹妹包了43个肉馅饺子,小明包了38个素馅饺子,他们一共包了多少个饺子?” (43+38=81个)

“妈妈一共要包100个饺子,还差多少个饺子才能完成任务?” (100-81=19个)

(四) 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5分钟)

1. 回顾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100以内加减法知识,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解题技巧。

2. 情感升华,树立劳动意识: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小明和妹妹是怎样的小朋友?”(勤劳、孝顺、热爱劳动)

(五) 课后作业 (5分钟)

1. 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一份周末当家计划,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记录当天的消费情况。

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小小当家欢乐多”为主题,将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融入到模拟购物和家庭活动等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小明和妹妹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