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教材,品味山水——《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该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需要全文背诵的经典作品。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单元的开篇之作,《与朱元思书》以其精妙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富春江的山水画卷,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学习本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还能引导他们体会文章融情于景的写法,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并理解“韵、柯、缥碧、轩邈、泠泠、戾天、经纶、负势”等重点词语。
掌握本文按总分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运用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品在描写景物方面的异同,提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富春江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学习运用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文章的意境,领悟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角*朗读、配乐朗读等),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文章的深层内涵,并进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
点拨法: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提升学习效率。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文言文工具书: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文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5分钟)
1. 播放富春江的风景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富春江。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感受一下富春江的美丽景*。
2. 学生观看视频,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富春江的景*真美啊!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
3. 引出课题。
师: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位作家被富春江的景*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与朱元思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富春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来解决。
2. 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词障碍。
出示词语:韵、柯、缥碧、轩邈、泠泠、戾天、经纶、负势
指名学生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解释词语含义,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给朱元思写这封信?
作者在这封信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作者想要通过这封信向朋友描述富春江的美景,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
(三)细读课文,品味鉴赏 (25分钟)
1.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文章的“美”。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分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这篇课文的美。
第一组: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组: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第三组:作者是如何将景物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第四组: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结构之美:总分结构,脉络清晰。
总:开头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强。
分:文章主体部分分别描写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动植物等,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2) 意境之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态描写:奇山峻岭、清澈见底的江水、*彩斑斓的树木等,展现了富春江宁静秀美的景*。
动态描写: стремительно летящие птицы、自由游动的鱼儿、欢快流淌的江水等,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虚实结合:既有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也有作者 subjective 感受和联想,虚实相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语言之美:精炼传神,富有韵律。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句式整齐,音韵*,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4) 志趣之美:寄情山水,淡泊名利。
作者通过描写富春江的景*,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3. 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师: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这两句话描绘了富春江水清澈透明的景象。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的喜爱之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 lofty 的山峰,就会放弃心中的杂念;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幽静的山谷,就会忘记回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0分钟)
1. 展开想象: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乘船在富春江上游览的场景,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 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评。
3.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以“我眼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手法,描写一处你印象深刻的美景。
四、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结构美:总—分
意境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语言美:精炼传神,富有韵律
志趣美:寄情山水,淡泊名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提升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要加强课堂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与朱元思书》教案2
文言风格保持:保留文章的文言风格和句式。
详细展开:逐段展开内容,保持教学步骤和方法的详细描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知识,准确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子。
背诵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学习写景的层次化方法。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的写景方法,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体会作者的生活情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促进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朗读,背诵课文。
品味文章写景的技巧,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写景方法。
【教学方法】 结合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及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祖国的名山大川面前,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请同学们分享你们所知道的写山水的诗句。今天我们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简介作家及作品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本文为其写给友人的信中一段话,描写了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
三、吟诵课文,赏优美风光
初读课文,确保准确的字音。
教师吟诵课文,学生听读,体会节奏和情感,再次诵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合作交流,学生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分析各段内容:如何描写水的特点?如何表现山的奇异?作者面对这些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四、融情背诵课文 五、品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在合作探究中,品味赏析文章,探讨课文的美学:
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等方面,分析文章的妙处。
六、现学活用,小试牛* 仿照吴均的风格,写一段描述幻灯片中的场景或自己经历的趣事。教师点评学生作品。
八、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课文。
仿吴均的风格,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所见的景*或经历的趣事。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奇水急、清 景天下独绝 奇山高峻、树密、景美 情向往大自然,鄙弃功名
《与朱元思书》教案3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
用心领悟课文内容,养成积累语汇的习惯。
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本文为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美的意境,培养其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话题引入: 老师: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你们最向往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回答:旅游) 老师:我向大家推荐一个旅游胜地——富春江,那里风景优美。我从网上收集了一些图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观看)
图片欣赏后,学生分享感受。
介绍课文: 老师:宋代作家吴均曾游历富春江,被其景*深深吸引。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他的《与朱元思书》,感受其笔下富春江的壮丽景象。
二、初读,整体感悟:
齐读文题,指名释题。
学生讨论如何学习这篇文言文,老师归纳读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发现不懂之处。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字的读音。
实词、虚词的意思。
句子的翻译。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老师范读,学生再次欣赏课文画面。
三、细读,品悟文章美:
讨论富春江的美,并找出表现这种美的句子。
学生发言,分享对富春江美的感受。
示范句子:“鸢飞戾飞者。”
讨论“鸢飞戾飞者”的意义,并分享感受。
四、课外延伸:
展示罗丹的名言名句,让学生品味。
学生观看相关短片,展示优美的画面,如季节变化、动物世界、运动场景等,学生欣赏后,要求学生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或即兴创作一首小诗。
五、小结:
老师:同学们,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的社会需要美,我们的时代需要美。因此,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4
吴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深度解读与优化方案
一、 教学目标分析
您所列出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明确具体,但也存在部分目标交叉重复,层次*略显不足的问题。
1. 整合相似目标: 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与“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整合为“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突出重点目标: 将“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和“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细化为更具体、可*作的目标,例如:
分析本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追求自由的精神,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悟。
3. 明确目标层次: 将目标按照认知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进行划分,由浅入深,例如:
识记 : 背诵并默写全文。
理解 : 了解一些文言知识, 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应用 :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分析 : 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分析本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评价 : 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创造 :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您所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基本准确,但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的空间。
1. 深化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可以更加具体化,例如:
意境美: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描绘的清幽、雄奇、秀丽的富春江景*,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情怀。
志趣美: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追求。
语言美: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炼、生动,体会其音韵美和节奏感。
2. 细化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理解字面意思: 解释“鸢飞戾天”、“经纶世务”、“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等词语的含义。
分析句子结构: 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明确句子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体会句子含义: 结合文章上下文,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面对雄奇壮丽的自然山水,无论是追求功名利禄之人,还是沉浸于世俗事务之人,都能从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解放。
三、 教学过程分析
您的教学过程设计清晰,环节完整,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1. 导入环节: 可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导入新课,例如:
图片导入: 展示富春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导入: 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营造课堂氛围。
故事导入: 讲述吴均与富春江的故事,引出课文。
2. 朗读环节: 可以增加多种形式的朗读,例如:
范读: 教师范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示范。
齐读: 学生齐声朗读,感受文章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个别读: 学生个别朗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分角*朗读: 将课文改编成对话形式,学生分角*朗读,增强趣味*。
3. 翻译环节: 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如:
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组,合作翻译课文,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补充。
竞赛抢答: 将课文中的句子打乱顺序,让学生抢答翻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情景演绎: 将课文内容改编成小品,让学生进行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品析环节: 可以采用更加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例如:
对比阅读: 将本文与其他描写山水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富春江的资料,例如图片、视频、诗歌等,加深对富春江的了解。
5. 探究环节: 可以设计更开放、更有层次*的问题,例如:
除了追求自由,你认为作者还表达了哪些情感?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的理解。
你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由思想的认识。
四、 作业设计分析
您的作业设计较为传统,可以尝试设计更加开放、多样化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创意作业: 以“假如我是吴均”为题,写一封信给自己的朋友,介绍富春江的景*,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实践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富春江的资料,制作一份电子报刊或PPT,并在班级展示。
绘画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富春江的山水画。
五、 其他建议
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增强教学的直观*和趣味*。
创设情境: 可以利用音乐、图片、语言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更深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探究,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展示的机会。
总而言之,您的教学设计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以上优化建议,相信您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的质量,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疏通文意并且熟练地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受。
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三)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是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是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节都可以稍作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同学示范。
教学时可通过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设情节并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祖国的著名景点,然后展示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要求学生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三、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对课文中生字词进行解释和讨论,确保学生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四、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部分:描述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描写富春江的水*和急流。
第三部分:详细描写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作者在此山中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通过以上步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6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 2、用心领悟课文内容,养成积累语汇的习惯。 3、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感悟美、品位美、尝到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五一”假期马上要到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旅游)。老师给你推荐一个旅游胜地“富春江”,那儿可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从网上收集了好多图片,想先一睹为快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欣赏完后,请学生谈感受。
3、师:宋代作家吴均他也曾游历富春江,并为之陶醉,想知道吴均有何感受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这篇曾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写景小品文《与朱元思书》。
二、初读,整体感悟。
1、齐读文题,指名释题(多媒体出示)。
2、你觉得该怎样学习这篇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以下词语:
-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2. 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 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二. 过程与方法
1. 课内自读(一课时)
- 学生自读课文,正音正字。
- 根据提示,掌握学习重点。
2. 课文学习(三课时)
- 第一课时:
- 翻译第一段,明确各句意思和总体写意。
- 分析第一段,理解作者描绘天光山*的手法。
- 第二课时:
- 翻译第二段,概括段意。
- 分析第二段,了解作者描绘江水之美的角度和方法。
- 第三课时:
- 朗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 分析第三段,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奇山的特点。
- 通读全文,总结作者描写景物的特*:多层次、多角度、动静结合、感情融入。
- 练习:
- 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 区别不同词语的含义。
作业
- 课后练习:
- 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 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 完成同步练习。
- 课后记:
- 纠正课下注解中“疏条交映”的解释,改为: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课文《与朱元思书》教后反思8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简练而精彩的山水小品文,仿若一首充满韵味的诗篇。选文层次清晰,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光水*,生动展现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令读者在阅读后产生悠然神往之感。从形式上看,本文采用了骈文的写作风格,文字经过千锤百炼,既生动又晓畅,主要运用了四言和六言句式。
这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极佳素材,因此,诵读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包括学生范读、录音听读、学生跟着感觉自由读以及全体学生齐读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感悟、积累。
在疏通课文、研读课文的环节,我没有采用一字一句地讲解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疏通字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相互讨论,学生在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得以提升。对于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词句,最终由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尽管这样可能花费较多时间,但我认为效果是显著的。学生通过互助合作得出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情景兼美,辞章俱佳━━《与朱元思书》赏析9
一、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发放《论骈文之所长》(或其他有关骈文的资料)。
二、引入课文
从吴均的小诗《山中杂诗》切入,介绍作者及其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明确:描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中的茅屋,看到四种景物。)
提问: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他是一位擅长山水诗的大家。)
引入:今天我们将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三、阅读分析
明确读音和句读
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记下读音和句读。
导引:询问学生是否有不明白的读音或句读。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时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句式停顿处理。
点评:侧重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圈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看看是否能解释?有没有觉得难以理解或翻译的部分?
讨论:学生发问时,视情况处理:
一般词语可互相解答;
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依然互相解答;
如无人发言时,指定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风尘和雾气完全消散,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青*。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向东或向西飘荡。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飞奔,比箭还快;波涛汹涌,犹如骏马奔腾。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两岸高山上生长着常青的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高处延伸。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一样渴望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遮蔽天空,即使白天也像黄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错的地方,或许能透出一些阳光。
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法,其他同学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描绘的景*特征?
(请1—2个水平较差的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的特征,全文围绕这两个字展开。)
讨论:作者如何一步步展现“异”和“奇”?
(请2—3个水平较好的学生谈看法,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和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后,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鼓励开放回答,要求用简练的词或短语概括;回答人数不少于5人,适当板书待用。)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及绘景语言,明确:
志——无拘无束,任*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
梁武帝曾斥责吴均:“吴均不均”,体现了他的个*。他不仅超越职务私自撰写历史,还偏向记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然使用当时流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任*自成一体,被称为“吴均体”。
综上所述,从生平可以看出,虽有奋发有为的渴望,但最终未能显达,因此有些消极遁世的情绪。
体会写作特*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提问:读到现在,你认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鼓励开放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白白朱朱10
【成语名字】白白朱朱
【汉语拼音】báibáizhūzhū
【近义词】:朱朱白白、五颜六*
【反义词】:*彩单一
【成语出处】唐·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成语解释】白的白,红的红。形容不同种类、*彩各异的花木。
【白白朱朱造句】这幅画的*彩白白朱朱,十分艳丽。
【白白朱朱的成语故事】 《感春三首》唐韩愈 偶坐藤树下,暮春下旬间。藤*已可庇,落蕊还漫漫。新叶大,珑珑晚花乾。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时节适当尔,怀悲自无端。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狂风簸枯榆,狼藉九衢内。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谁能驾飞车,相从观海外。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柳枝弱而细,悬树垂百尺。左右同来人,金紫贵显剧。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心怀平生友,莫一在燕席。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