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专业4篇)

下载文档

类型:

ID:669c6f99e6a61

发布时间:2024-07-21 10:16:57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改进与优化:探秘布艺世界,玩转分数除法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 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1. 引入视频,营造氛围: 播放一段学生们参加布艺兴趣小组、制作玩偶服装的视频,鲜活的画面和生动的场景,瞬间将学生带入到布艺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互动交流,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喜欢玩布艺吗? 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感受)

师:看来同学们对布艺很感兴趣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去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二) 呈现情境,提取信息

1. 呈现图文并茂的情境图: 展示布艺小组制作小猴服装的情境图,图中包括:

一块写着“9/10米”的布料

3件已经做好的小猴背心

2条已经做好的小猴裤子

2. 引导学生观察,提取信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并尝试提取信息)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信息?

(三) 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我们找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做一件背心需要多少布”和“做一条裤子需要多少布”两个角度进行提问)

2. 板书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其中两个问题:(板书:做一件背心需要多少布? 做一条裤子需要多少布?)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一) 解决第一个问题,探索算法

1. 引导学生列式,明确算理: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做一件背心需要多少布?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列式,教师板书:9/10 ÷ 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解释算理:将9/10米的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 鼓励多种方法,自主探究:

师:9/10 ÷ 3 的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算一算。

(学生*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探索,例如:画图法、折纸法、分数乘法转化法等。)

3. 展示交流,优化算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算法,并进行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体会不同算法的特点和优势。)

画图法: 将9/10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表示出其中一份的大小,即为3/10米。

分数乘法转化法: 将除法转化为乘法,9/10 ÷ 3 = 9/10 × 1/3 = 3/10

师:通过大家的探索,我们发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而且每种方法都很有道理。那么,分数除以整数,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

(二) 解决第二个问题,巩固新知

1. 引导学生*完成: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现在你能解决第二个问题了吗?请同学们*完成。

(学生*完成“做一条裤子需要多少布”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 交流订正,强化理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加深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3. 拓展延伸,灵活应用:

师:如果这块布料还剩下1/2米,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可以做几条丝带?可以做几个蝴蝶结?等等,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 回顾知识,梳理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分享学习感受。)

2. 畅谈收获,反思提升:

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

四、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 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拓展练习: 自行设计一道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分数除以整数的应用题,并进行解答。

3. 实践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项与布艺相关的活动,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布艺作品,并记录下制作过程中所用到的布料长度和计算方法。

情境创设更生动有趣: 增加了视频导入环节,并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情境图,使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算法多样化,尊重个*发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的个*差异,促进学生个*化学习。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拓展练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导入新课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会探索数字之间的特殊关系,就像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倒数一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朋友是重要的,他们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同样,在数学中,数字之间也有着各种有趣的关系。我们今天要一起来探讨的问题是,哪些数字之间的乘积是1呢?如何找到这样的数字呢?

学习新知

1. 理解倒数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数对2

22和0.5

0.50.5互为倒数,因为2

×

0.5

=

1

2 \times 0.5 = 12×0.5=1。请大家注意,这些数中的乘积都等于1。这就是倒数的基本概念。

要找一个数的倒数,只需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互换位置。例如,数3

33的倒数是1

/

3

1/31/3,因为3

×

(

1

/

3

)

=

1

3 \times (1/3) = 13×(1/3)=1。

3. 归纳方法

我们观察到,对于一个数a

aa,它的倒数是1

/

a

1/a1/a。这意味着,如果a

×

(

1

/

a

)

=

1

a \times (1/a) = 1a×(1/a)=1,那么a

aa和1

/

a

1/a1/a就是互为倒数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0

00,任何数的倒数都存在。

巩固练习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加深对倒数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六第17题

让学生分别找出每个数的倒数,并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

练习题六第18题

学生*完成题目后,再进行集体讨论,让他们分享解题思路。

练习题六第19题

这道题目要求观察每组三个数的共同点,并写出它们的倒数。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倒数与原数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倒数,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倒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数字之间的特殊关系。

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板书计划

倒数的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需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位置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倒数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了折扣和纳税后的第三个百分数应用知识点,涉及解决问题中最关键的百分数应用之一,是本章节的难点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及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折扣和纳税等两个百分数应用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入的第三个应用点。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税的难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思想,积极参与储蓄,支持国家、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建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自主探索利息的计算方法;

理解利息税的扣除以及国债利息不扣税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与探究

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差异,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储蓄的一般知识和方式;

利率的含义及如何推导利息的计算方法;

在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及个人感受。

板书内容:利息与本金的比率称为利率。公式

公式公式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二、创设情境、体验储蓄

情景创设:设计相关情景。

储蓄体验:

学生填写复印好的储蓄存款凭证。

教师根据填写情况进行订正,引导学生牢记储蓄密码,妥善保管存折或存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如果告诉你某人的两年利率是2.43%,能计算出其储蓄到期时获得的利息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计算结果)

学习利息税知识:

引导学生理解存款利息需按照国家规定的5%税率纳税。

师:虽然计算出的利息是多少,但实际上张大爷并不能全部领取,这是因为......

巩固新知:学生进行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练习。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课后,学生将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如遇问题能够*解决,并记下不懂的问题,以便下节课讨论。

五、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6、9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深入解读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位置”单元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将深入解读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并以“位置”单元为例,详细分析其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一、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解读

小学六年级上册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它承接了前五年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为初中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应用意识。

1. 数与代数方面:

分数的运算: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分数运算体系。

比和比例: 理解比的意义和*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将比例的概念引入数学学习中,为日后学习比例函数奠定基础。

2. 图形与几何方面:

圆: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轴对称图形: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坐标: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这部分内容为学生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3. 统计与概率方面:

扇形统计图: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数据分析: 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断。

4. 数学思想方法方面:

问题解决: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5. 学习态度与习惯方面:

学习兴趣: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习惯: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 “位置”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位置”单元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它引入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对“位置”单元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1.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数对在确定位置时的简洁*和准确*。

在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3.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以生活中需要确定位置的实例导入新课,例如,在电*、教室等场景中如何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

引出问题:如何用简洁、准确的方式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2) 新课教学

教学例1:

创设情境:以教室里的座位为例,引导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同学的位置。

引入数对:介绍用数对(列数,行数)表示位置的方法,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例2:

创设情境:出示一张平面示意图,例如,动物园地图、游乐园地图等,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图中各个场馆或设施的位置。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数对找到对应的位置。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例如,根据地图上的坐标找到目的地,设计寻宝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

强调数对表示位置时,顺序的重要*。

(5)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搜集生活中需要用坐标确定位置的实例,并与同学分享。

三、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用学生熟悉的教室、电*等场景引入新课,用地图、游戏等形式进行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注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际*作,例如,在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同学的位置,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找到对应的位置等,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意义。

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用数对描述自己家或学校的位置,设计寻宝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位置”单元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为学生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结语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应深入解读教学目标,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位置”单元为例,教师应创设情境、注重*作、联系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