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园关于音乐的教案(专业4篇)

幼儿园关于音乐的教案(专业4篇)

发布时间:2024-07-22 05:39:32

教学活动设计:音乐与保护自然

教学目标:

幼儿园关于音乐的教案

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大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和帮手。

初步能够以感情的方式演唱歌曲,使声音更亲切、自然。

能够使用打击乐器按照乐谱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培养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

能够准确地按照打击乐谱使用乐器伴奏,培养合作和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多种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律动

二、游戏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请你学我说话”。

老师:现在我请你们看一些图片,你们能把这些图片内容编成故事吗?(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只小象》歌曲的三张图片:两只小象在河边走路、扬起鼻子互相勾勾、握手)学生编创

三、新授《两只小象》

老师:现在,我将这三张图片编成一首歌曲,让我们一起听听。

初听歌曲

a.你们听到了什么?

b.请给这首歌曲起一个名字。

熟悉歌曲

a.按照节奏读词。

b.根据歌曲内容编动作,并随着歌曲录音表演。

学唱歌曲

a.开口默唱歌词。

b.用感情演唱这首歌曲。

表现歌曲

老师:太棒了!美妙的歌声,精彩的表演!现在,我请了一些小乐器来为我们加油助威!快看,我们有哪些乐器?

(多媒体课件展示打击乐谱)

再认乐器— 名称和姿势。

观察乐谱— 各种乐器在乐谱中的排列。

分组练习

a.每组选择他们喜欢的乐器。

b.跟着乐谱练习,由组长带领,老师指导。

合奏为歌曲伴奏

以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包括舞蹈组、演唱组和伴奏组。

老师:小象慢慢长大,变成了大象,你们看(课件展示大象运木头的场面)。 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大象还能为我们做什么呢?请随意发表你们的想法。

小结:希望大家能爱护大象,与大象成为好朋友,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

幼儿园音乐教案2

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们自然而轻松地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滑音的唱法,同时初步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并能在表演中控制自己的歌声。另外,活动还着重培养孩子们大胆运用表情和动作,以展现歌曲中诙谐幽默的特点。

在活动准备阶段,准备了《老鼠画猫》这首歌曲的音乐和一张图谱。

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谈话引入阶段,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老鼠和猫的形象,并介绍歌曲中猫的形象,以此引入歌曲的内容。

接着是学唱歌曲的阶段,老师展示歌曲的图谱,帮助孩子们理解歌词内容。通过图谱,引导幼儿们演唱歌曲,并特别关注滑音的部分,教导他们如何标记滑音的位置并学习唱法。同时,老师合唱伴奏,带领孩子们全面理解和演唱整首歌曲。

接下来是利用歌曲表演形式来展现其诙谐幽默的风格。老师鼓励孩子们在表演中扮演小老鼠的角*,要求他们在唱歌的同时跳跃,通过表情和动作生动地表达小老鼠的得意和高兴,从而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情感和特点。

最后是活动的结束阶段,通过听音乐,让孩子们边表演边离开活动室,圆满结束这次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音乐活动。

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引导,不仅帮助孩子们在音乐和表演技能上有所提高,还能促进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音乐教案3

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区分音的强弱。

学习并掌握歌曲《大鼓与小鼓》。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

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辨别和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

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鼓和小鼓。

活动过程:

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来感受强弱的差别,例如拍手和轻轻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一幅上画有字母f,另一幅上画有字母p,向幼儿解释f表示强,p表示弱,并配合动作进行示范。

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

幼儿将实际*作大鼓和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听取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幼儿通过声音的大小来表现歌曲中大鼓和小鼓的强弱变化。

节奏乐器演奏:

幼儿使用节奏乐器演奏歌曲,注意并表现出声音的强弱变化。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内贴上强弱记号f、p,以便幼儿随时回顾和应用。

幼儿们可以表演唱《大鼓与小鼓》,展示他们学到的音乐表达能力。

评估:

幼儿能够通过动作和音量的变化有效地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身体动作和歌曲学唱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促进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为了确保幼儿的参与和学习效果,我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身体动作和音乐表达,有效解决了他们在处理节奏和情感技巧上的困难。活动中还存在改进的空间,期待各位老师和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幼儿园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歌曲《鞋匠舞》的学习,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具体目标如下:

首先,活动的第一个目标是让幼儿能够学会这首歌曲,并在音乐的节拍下,进行绕线、拉线、钉鞋钉等与鞋匠工作相关的动作。通过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学习,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引导他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完成一系列模拟鞋匠工作的动作,提升他们的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其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是让幼儿能够体验并感受歌曲中传递的劳动愉快的心情。通过歌曲的学习,幼儿不仅要掌握歌词内容,还要从中体会到鞋匠在劳动中的快乐情感。这种体验能够帮助幼儿认识到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也是充满乐趣的过程,培养他们对劳动的正面情感。

活动准备

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鞋匠舞》的音乐磁带。这是活动的核心材料之一,音乐磁带不仅提供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还为幼儿提供了进行动作表演的音乐基础。

活动过程

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将以富有表情的方式为幼儿范唱《鞋匠舞》这首歌曲。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内涵。教师可以问幼儿一些引导*的问题,如“你们知道鞋匠是做什么的吗?”“你们觉得这个鞋匠是快乐的还是伤心的呢?”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幼儿回顾歌词内容,并引导他们理解鞋匠在工作时的愉快心情。

接下来,教师将带领幼儿进行歌曲的学习。首先是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唱1到2遍歌曲。这一过程将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后续的动作创编和表演做好准备。

在幼儿熟悉了歌曲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将启发他们根据歌词创编与鞋匠工作相关的动作。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考动作的内容,例如“快乐的鞋匠是怎么绕线的?”“他是怎么拉线和钉鞋钉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将歌词内容与实际动作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幼儿创编了动作之后,教师将带领幼儿进行动作练习。此时,教师需要重点指导幼儿如何在音乐的节拍下有节奏地完成动作,以确保动作的协调*和节奏感。教师可以给予幼儿具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动作中表现出鞋匠的劳动乐趣。

当幼儿对动作较为熟练后,教师和幼儿将一起随音乐进行表演。这个阶段,教师将鼓励幼儿充分展示鞋匠劳动时的愉快情绪,帮助他们通过表情和动作表达对劳动的喜爱。教师可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表演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可以反思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活动是否有效地帮助幼儿在音乐的节拍下完成了绕线、拉线和钉鞋钉等动作?幼儿在动作的协调*和节奏感方面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次,活动是否让幼儿体验到了鞋匠工作中的愉快心情?他们是否通过表情和歌声表现出了对劳动的积极情感?

通过这些反思,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式,确保未来的活动能更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劳动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