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对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的孩子甚至用放大镜在地上仔细观察。然而,他们的使用方式并不总是正确的。有些孩子会把放大镜紧贴眼睛,有些则把放大镜贴在被观察的物体上。这表明,虽然孩子们认识放大镜,但对其具体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缺乏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科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放大镜的功能和正确使用方法,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目标预设
学习并理解放大镜的放大功能,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细心观察,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
发现放大镜的神奇之处,引发他们对科学工具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孩子们已有一定的放大镜使用经验。
准备了《放大镜的秘密》的课件。
每位幼儿配备实物放大镜,以及*作所需的材料、纸笔。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于通过活动让幼儿发现放大镜的奥秘,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由于之前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已自由探索过放大镜的神奇之处,对工具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他们似乎缺乏正确的使用技巧,因此,我设计了"找找小瓢虫"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在"森林"图片中隐藏了红*的小瓢虫,要求幼儿们利用放大镜找出它们。这一活动能让幼儿们亲身体验放大镜的作用。接下来的"这些瓢虫一样吗"游戏,则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小瓢虫,鼓励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最后的"生活中的放大镜"环节,拓展了幼儿们的视野,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放大镜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工具。因此,我设计了这些集体学习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放大镜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同时让他们享受使用工具进行观察的乐趣。
放大镜科学教案2
放大镜下的奇妙世界
活动目标
1. 认识放大镜: 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放大镜的外形特征和基本功能,知道它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 探索与发现: 利用放大镜观察周围常见的物体,例如植物、昆虫、文字等,感受放大镜带来的视觉变化,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3. 学习科学观察方法: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放大镜,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并尝试用图画或简单的语言记录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不同型号的放大镜若干(建议每个幼儿至少一个,方便观察和*作)。
供幼儿观察的各种物品:
自然物: 例如各种植物的叶子、花朵、种子,小昆虫(建议选择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的昆虫),石头等。
生活用品: 例如布料、纸张、硬币、纽扣等。
其他: 可以根据主题和幼儿的兴趣准备,例如地图、图片、字卡等。
观察记录单: 可选择使用绘画、粘贴图片或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帮助幼儿整理和表达观察发现。
绘画工具: 蜡笔、彩铅、记号笔等,供幼儿记录观察结果。
环境准备:
将活动室布置成科学探索角,营造探索和发现的氛围。
将准备好的观察物品分类摆放,方便幼儿取用。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初步的观察经验,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
教师可以提前进行有关放大镜的图片或视频分享,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神奇的“大眼睛”
1. 引发好奇: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放大镜,并用神秘的语气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神奇的宝贝,它可以把东西变大,你们猜猜是什么?” 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2. 揭晓谜底: 揭晓*是放大镜,并引导幼儿观察放大镜的外形特点:“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放大镜的外形特征,例如“圆圆的”、“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等。
3. 初步体验: 邀请几名幼儿尝试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例如自己的手、衣服、玩具等,感受放大镜带来的视觉变化,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探索环节:放大镜下的奇妙世界
1. 观察植物: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植物的叶子、花朵、种子等,例如:“用放大镜看看,叶子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细节,例如叶脉的纹理、花瓣的颜*变化等。
2. 观察昆虫: 选择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的昆虫,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例如昆虫的触角、翅膀、足等,并尝试数一数昆虫有多少条腿、几只眼睛等。提醒幼儿爱护小昆虫,观察结束后将它们放回大自然。
3. 观察生活用品: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布料、纸张、硬币、纽扣等生活用品,例如:“布料是由什么组成的?纸张上有什么?硬币上有什么图案?” 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尝试发现肉眼不易察觉的细节。
4. 记录与分享: 鼓励幼儿用绘画、粘贴图片或简单的文字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三、游戏环节:我是小小侦探
1. 游戏准备: 教师事先将一些小物品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例如纽扣、珠子、小玩具等。
2. 游戏规则: 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个放大镜,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放大镜寻找藏起来的小物品,并记录找到的物品数量。
3. 游戏结束: 统计各组找到的物品数量,并请幼儿分享寻找物品的过程和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四、延伸活动:阳光和放大镜
1. 安全教育: 进行户外活动前,教师需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幼儿不要用放大镜直接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2. 体验游戏: 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带领幼儿到户外空旷的地方,利用放大镜聚焦阳光,尝试点燃纸张或树叶,感受阳光的能量和放大镜的神奇作用。
活动评价
观察参与度: 幼儿是否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并乐于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物体。
观察的细致*: 幼儿是否能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并发现肉眼不易察觉的细节。
表达与分享: 幼儿是否能够用语言、绘画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并乐于与同伴分享。
安全意识: 幼儿是否能够遵守活动规则,安全地使用放大镜。
《放大镜》教案3
用好奇心点燃探索的火种:探秘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
幼儿,如同一颗颗充满活力的种子,对外界的一切都怀揣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他们精力充沛,想象力丰富,总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新奇与乐趣。他们着迷于手影游戏的千变万化,也惊叹于皮影戏的光影魅力,这些源于生活却又充满未知的现象,正是点燃他们科学探索火种的最佳燃料。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旨在引领幼儿们以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发现、探索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却蕴藏着无限奥秘的科学现象,开启一段充满趣味的科学探索之旅。
一、 从日常生活出发,点燃幼儿的探索热情
《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将目光聚焦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带领他们一步步走进科学的世界。光与影的游戏、物体的奇妙变化、水的形态转换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在幼儿好奇的目光下,都将转化为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奇妙谜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观察、实验、*作等环节,我们将引导幼儿们亲身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体会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从而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
二、 多维度目标设定,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为了让幼儿在《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我们设立了涵盖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培养三个维度的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激发探索热情,感受科学的魅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在亲身参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的奥秘,进而爱上科学,乐于探索。
2. 建立科学认知,形成积极探索的品质: 帮助幼儿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形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探索光学世界,了解成像原理: 通过观察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以及水面对物体成像的不同,初步了解不同介质的成像特点,感知光线的折射与反射现象。
2. 探究物质变化,认识溶解现象: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变化,了解有些物体能溶于水,初步建立物质溶解的概念。
3. 揭秘仿生学,感受自然智慧: 通过了解仿生学的概念和应用实例,感受人类从自然界汲取灵感,进行科学创造的智慧,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 感知视觉暂留,体验科学的奇妙: 通过有趣的视觉暂留实验,引导幼儿感知这一神奇的科学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 学习复制方法,拓展动手能力: 通过学习简单的复制方法,例如拓印、模具等,让幼儿体验复制的乐趣,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复制,发展他们的动手*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技能目标:
1. 发展精细动作,提升造型能力: 通过弯折电线制作立体造型,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空间想象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创作,表达创意。
2. 锻炼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通过立定跳远、花样跳绳等游戏,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 学习使用工具,提高动手*作能力: 学习使用剪*剪裁硬质物品,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提升他们的动手*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相信通过《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幼儿们将在玩中学、学中乐,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最终点燃他们心中探索科学的火种,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放大镜烧纸作文4
自从我们的科学课讲解了放大镜如何将光线聚焦到一点,迅速升温,我们班立即兴起了一股"烧纸热"。几乎每次下课铃响,都会看到许多同学站在走廊上,手持放大镜,热情洋溢地点燃纸张,我自然也不例外。
一天,下课铃声响起,我匆匆拿出放大镜和一张纸,迅速冲出教室,来到走廊上找好位置。天公作美,阳光高悬,万里无云。我手持纸张,放大镜,开始调整焦点。然而,尽管我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放大镜,焦点似乎不肯现身,一会儿太近、一会儿太远,一会儿偏左、一会儿偏右。费尽心思,终于将焦点对准了目标。我手一动不动,仿佛化为一尊雕像,静静地等待着。
然而,虽然我等待着,纸张却仍然没有被点燃,我忍不住移开放大镜,用手去碰已经被聚焦过的区域。奇怪的是,那里一点也不热,但当我触及焦点时,却感受到了灼热。我急忙缩回手,心中有了一丝明悟:原来放大镜提供的热量只存在于焦点之上,一旦移开,便会消失。于是,我再次将放大镜对准焦点,决心再次尝试。
一分钟过去了,没有任何反应;两分钟过去了,仍然寂静无声;三分钟过去了,当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缕轻烟,随之而来的是纸张上冒出的一个小洞。我不禁心生喜悦,因为我终于成功了!
《优点放大镜》读后感300字5
“相信不相信,有孩子的地方就有阳光。”这句话真是美妙至极,正如书中的小仙女蜜儿所说。在寒假里,我读了杨红樱老师的校园童话《优点放大镜》,里面包含了许多温馨的小故事,如“往事泡泡”、“留住阳光”、“形象小姐”、“优点放大镜”以及“盛满梦的篮子”。
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则故事——“优点放大镜”。小仙女蜜儿说:“我的眼镜除了透视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能,就是在观察他人时,它能够放大人们的优点,并让这些优点闪耀出光芒。”期末考试临近,班级里的每个同学都紧张不已,这不仅仅是因为考试本身,更因为每位同学都知道,家长将会看到班主任对他们的评语。以往,孟小乔的班级里有一半的同学因为学期评语而过得并不愉快。这一次,孟小乔求助于小仙女蜜儿,将她的“优点放大镜”戴在了班主任严老师的脸上,让严老师发现了每个学生身上闪耀的优点。因此,那些愁眉不展的同学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且欢欣鼓舞。
阅读这些小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非常地爱我们。我们应该更加体谅他们的辛劳,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懂得尊重他人的小学生。
中班科学教案《镜子》6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各种有趣的镜子游戏,激发幼儿对镜子和光反射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和成长。
活动准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准备了小镜子和不锈钢勺子作为主要的教具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们进入活动状态。教师拿起一个小镜子,开始在幼儿面前照来照去,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小镜子,它是不是很好玩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二、幼儿玩镜子
探索镜子的影响力 幼儿们开始自由探索镜子,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你们是怎么玩这个镜子的?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在这个阶段,他们可以发现镜子可以反射影像,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背影。
在阳光下的探索 一些幼儿在阳光下用镜子玩耍,引发了更多探索光反射的好奇心。
"你们在阳光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墙上会有光斑呢?"
幼儿们可以通过实验发现,镜子可以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形成有趣的光影效果。
互相追逐的游戏 幼儿们之间还可以玩一些互动的追逐游戏,体验镜子的不同用法和乐趣。
"大家来玩个追逐游戏吧!看看谁能跑得最快,追逐着自己的影子。"
这种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身体活动,还增强了他们对镜子使用的兴趣和理解。
三、勺子“哈哈镜” 除了小镜子,教师还准备了不锈钢勺子,让幼儿们发现它们也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影像。
探索不同的反射表面 幼儿们发现勺子的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凹面、凸面和勺柄。
"你们在勺子的哪个地方看到了自己?它看起来和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吗?"
通过这些实验,幼儿们可以理解到,勺子的不同部位反射的影像也不一样,这增加了他们对光和反射现象的理解。
四、镜子的更多玩法 最后,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在阳光下进一步探索镜子的使用和光的折射现象。
"大家看看,在镜子里你们能看到什么?"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不仅增加了对镜子的认识和理解,还享受到了在玩乐中学习的乐趣。
小百科: 镜子是人类利用反射光线原理制造的工具,有平面镜和曲面镜两种。它们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如整理仪容,还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如光学仪器和车灯等。
中班科学教案《镜子》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培养其对物体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使幼儿意识到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倡导尊重和接纳多样*的观念。
3、通过观察、体验和游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促进其认知和社交发展。
活动准备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准备了多种类型的镜子,包括普通平面镜、凹凸镜、望远镜、显微镜等,以及大口袋、万花筒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镜子
1、游戏:摸口袋
教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摸上去感觉怎样?你觉得它是什么?
2、自由探索
幼儿们将触摸和仔细观察镜子,发现镜子是用玻璃制成的,感觉平滑、凉**的,并能反射物体。
3、教师小结
二、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回忆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在哪里见过镜子,并探讨镜子除了用来整理仪容外还有哪些用途。
2、讨论
教师与幼儿讨论在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安装镜子的原因,例如汽车上的后视镜、商店的*镜等,以及通过镜子观察体形的差异,强调每个人的独特*和需要尊重他人。
3、多样镜子展示
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镜子,如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等,并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见过的镜子。
4、探索
教师鼓励幼儿将两面镜子放置在不同位置,并分享有趣的发现。
5、教师小结
三、游戏:照镜子
1、介绍规则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将做出各种动作,你们要模仿我的动作。
2、随音乐照镜子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照镜子的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和互动*。
四、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万花筒,进一步了解镜子在光学和视觉效果中的作用。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主要是观察类活动,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帮助幼儿从实际*作中认识镜子的特*和用途。活动设计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独特*的教育,通过互动和游戏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透镜》教案8
一、难点分析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时,除了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以获得直观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分析。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三棱镜时,会靠近法线折射。光线再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光线会远离法线折射。由于两次折射都使光线从薄处向厚处倾斜,凸透镜对光起到聚焦作用。如图(乙)所示。
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可参照上述方法,通过图(甲)和图(乙)进行分析。
正确认识“会聚”和“发散”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指的是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变得较为集中,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例如,光从S点发出的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为发散光束,凸透镜仅减少了光束的发散程度。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进一步散开,但不代表光束不能会聚。例如,左侧来的光束通过凹透镜后并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点会聚。凹透镜减弱了光束的会聚程度。
因此,在判断透镜对光束的作用或透镜的种类时,不能仅凭光束是否会聚于一点来做判断。应对比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结合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让学生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截面图,并通过提问加深对两种透镜的认识。
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演示实验 演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通过分析进一步理解会聚和发散的概念。
理论分析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光路,从理论上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眼镜、照相机镜头、幻灯机镜头、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镜头。可将教学内容绘制在胶片上,通过投影幻灯展示,便于课堂讲解。
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截面,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认识这两种透镜。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共*特征及不同类别透镜的特征。用投影仪展示六种透镜的截面图,帮助学生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用投影仪展示图例,讲解薄透镜的“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边演示边讲解,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来自无穷远的光线也是平行光,例如太阳光。 (2)透镜应正对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的折射现象。 (3)观察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是否会聚于一点,并指导学生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可以使用激光演示仪或烟箱进行演示,以清楚显示光线的传播路径。通过实验,学生将对透镜的作用和光的传播路径有更深刻的认识。
客厅穿衣镜如何摆放9
导语:为了让客厅更具生机,许多人会添加一些装饰品。而穿衣镜作为常见的摆设之一,您对客厅穿衣镜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客厅穿衣镜的相关内容。
客厅穿衣镜的摆放技巧:
避免直对大门入口:穿衣镜直接对着门口会让人感觉突然有人从对面冲过来,这会让不熟悉环境的客人感到惊吓。
控制点缀的程度:用于点缀空间的穿衣镜一般挂在客厅墙上。点缀要适可而止,最好在镜子的正对面摆放鲜花、植物或者挂上精美的画作,这样镜中的景象会更加美观。
避免嵌入天花板:最好不要将穿衣镜嵌入客厅的天花板上。有些设计师认为,天花板上的镜子会让下方的人感到头顶被踩,会带来不舒适的感觉。
避免直照书桌:穿衣镜最好不要正对着书桌,因为镜子容易让书房内读书的人分心。
避免对着卧室门:避免将穿衣镜放置在对着卧室门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夜间主人经过时被自己的倒影吓到。
这些摆放技巧能够让客厅的穿衣镜更好地融入空间,既美观又实用。
《照镜子》教案10
活动目标
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引导幼儿在自然中寻找不同类型的镜子。
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鼓励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格。
活动准备
为了进行这次活动,我们准备了月饼盒、水盆、杯子,以及凹面镜和凸面镜等不同类型的镜子。
活动过程
一、了解镜子的特征及用途
教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让一个小朋友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小朋友:(摸上去)感觉滑滑的。
教师:看看是什么?(展示镜子)
教师:你觉得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镜子?
教师:除了这种镜子,你还见过哪些不同的镜子?(如凹面镜、凸面镜等)
二、探索发现生活中的镜子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真厉害,提到了很多种镜子。除了这些,你们认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镜子?(讨论)
让小朋友到活动室里去找找。(伴随音乐)
教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可以作为镜子的东西?(让幼儿介绍)
教师:除了我们找到的,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反射影像?(举例如眼睛)
三、游戏:照镜子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你们做我的镜子。(教师做动作,幼儿跟随)
伴随音乐进行照镜子的游戏。
设计背景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探索镜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照镜子游戏,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享受照镜子游戏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的灵活*。
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镜子,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探索和表达他们的发现过程。
能够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
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和动作协调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照镜子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乐趣。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我们准备了平面镜、哈哈镜等各种类型的镜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谜语:“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
让幼儿猜谜底。
通过谜底引出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二、探索与发现
为幼儿提供平面镜、三棱镜、哈哈镜、U形镜等各种类型的镜子,让他们自由地照镜子。
幼儿观察镜子反射时产生的有趣现象,并比比谁发现的更多。
引导幼儿发现镜子能反射物体影像的原理。
三、讨论
你是如何照镜子的?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镜子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你还见过哪些不同类型的镜子?
四、小游戏
不转身也能看见你:幼儿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背后,说出身后站立的人或物品。
镜子反光照到你:指导幼儿在阳光下,让镜子的反射照到自己选择的伙伴身上。(提醒幼儿注意光线反射的安全*,避免光线反射到他人眼睛)
五、活动延伸
除了镜子外,我们还能在哪些地方看到自己?(如照片、玻璃、水盆等)
教学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简单而有趣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能体验到镜子带来的乐趣,还能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镜子,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吸引幼儿的参与,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