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如此美好的季节,你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共同探索第二单元——《春之声》。
我们先回顾一下关于春天的一些词语和诗句:春归大地,大地回春,枯木逢春,欣欣向荣,柳暗花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天的感觉在我们心中萦绕,处处传来鸟语花香。
在刚才的图片展示中,我们欣赏了关于春天的画面。请大家回想一下,最后一张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柳树)
对于柳树,你们是怎么看待它的呢?请用更生动的语言来描述。
老师用相机捕捉到的春天的柳树,宛如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长的枝条柔顺地垂落,风吹过时摇曳生姿,仿佛在轻歌曼舞。
诗人贺知章也曾被春天的柳树深深吸引,他为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柳》。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贺知章的这首古诗《咏柳》。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咏”字。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这个字呢?没错,就是《咏鹅》。那么,“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一下“柳”字的写法,特别要注意第七笔是撇。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可以加入动作,感受诗人笔下柳树的风姿。
在诗中,作者描绘了柳树、柳枝和柳叶。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呢?
柳树高高的身姿,垂下新绿的叶子,宛如碧玉装点的树冠。
柳枝如绿*的丝带,千条垂落。
细细的柳叶又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春风,像一把剪*,将它们剪出来。
作者在赞美柳树的同时,也在歌颂春天的美好。
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请大家一起感悟诗人的赞美之情,共同朗读这首古诗。
最后,我们进行一个小练笔。想象春风像一把剪*,它还会剪出什么来呢?
同学们,让我们用笔记录下你们对春天的美好想象吧:
春风剪出桃花红胜火, 剪出江水绿如蓝。 剪出花草遍地香, 剪出温暖燕归来。
咏柳教案2
一、 设计意图部分:
建议在阐述设计意图时,突出本次活动选择的 独特* 和 创新* ,例如黄梅戏演唱形式的引入,以及对幼儿传统文化启蒙的意义。
>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春季万物复苏,柳树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植物,选择柳树作为切入点,可以引导幼儿关注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本次活动将古诗《咏柳》与 黄梅戏 的演唱形式相结合,旨在通过这一 新颖 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优美的旋律中体会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二、 教学目标部分:
目标设定清晰,但可以更加具体化、可*作化,例如在“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方面,可以具体到引导幼儿感受哪些情绪?如何表现这些情绪?
1. 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并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喜悦欢快的情绪。
2. 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尝试用语言或动作表达。
3. 对黄梅戏的演唱形式产生兴趣,愿意模仿学习黄梅戏的花腔唱法。
三、 教学准备部分:
教具准备充分,建议增加一些与黄梅戏相关的素材,例如黄梅戏服饰、视频片段等,可以更直观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 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 有关歌曲的音乐(包括歌曲《咏柳》和黄梅戏片段)。
3. 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4. 黄梅戏服饰或头饰若干,黄梅戏表演视频片段。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部分:
重点、难点表述准确。
五、 教学过程部分:
(一)导入部分:
1. 衔接不够自然 ,建议将《春天在哪里》的音乐与春天的主题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2. 缺乏互动 ,可以增加一些与幼儿互动的环节,例如提问“春天在哪里?”、“你们在春天看到了什么?”等,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1.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律动进入教室。
2. 师: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引导幼儿接唱)“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让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吧!”
(二)欣赏图片,引出主题:
1. 提问设计合理,但语言可以更加 简洁 、 生动 ,例如将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改为 “暖暖的春天来了,你们发现了吗?”
2. 图片的选择可以更具有 层次* ,例如从春天景*全景图到柳树特写图,逐步引导幼儿关注到柳树的变化。
1. 师:“暖暖的春天来了,你们发现了吗?春天,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生机。让我们一起看看春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播放春天景*PPT,包含花草树木、人物活动等)
2. 师:“看,这些是什么树呀?春天到了,柳树也发芽了,长出了嫩绿的枝条,就像...” (播放柳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柳树的特点,并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
(三)欣赏歌曲《咏柳》:
1. 古诗的引入略显 突兀 ,建议增加一些过渡语,例如“有一位诗人看到了美丽的柳树,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做《咏柳》”。
2. 可以先让幼儿 尝试朗读 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再欣赏歌曲。
1. 师:“春天里的柳树真美啊!有一位诗人看到了美丽的柳树,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做《咏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诗人是怎么夸奖柳树的?” (教师朗诵古诗《咏柳》)
2. 师:“这首诗写的真好听!我们也来学着诗人,一起朗诵一遍吧!”(带领幼儿朗诵古诗)
3. 师:“这首诗不仅可以朗诵,还可以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播放歌曲《咏柳》)
(四)学唱歌曲:
1. 图谱的使用可以更加 灵活 ,例如可以将图谱制作成可以移动的卡片,方便幼儿跟随旋律进行演唱。
2. 可以设计一些 游戏 环节,例如“找朋友”、“节奏接龙”等,提高幼儿学习的趣味*。
1. 出示歌曲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谱内容。
2. 教师*奏旋律,幼儿跟随图谱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 游戏: “节奏接龙”。教师演唱一句歌曲,幼儿模仿演唱,并逐步加快演唱速度,提高幼儿对歌曲节奏的掌握。
(五) 表演歌曲:
1. 可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 表情 、 动作 来表现歌曲的情感,例如可以用摇摆身体、转圈等动作表现柳树的婀娜多姿。
2. 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 分组演唱 或 表演唱 ,增强活动的趣味*和互动*。
1. 师:“柳树姑娘听到我们唱的歌,它的心情怎么样啊?”(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表现柳树开心的样子)
2. 师:“让我们戴上漂亮的头饰,一起变成快乐的柳树姑娘,来表演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幼儿戴上黄梅戏头饰,分组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
(六)结束部分:
1. 结束语可以更加 呼应主题 ,例如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习了一首关于什么的歌曲?”、“柳树是什么样子的?”等,加深幼儿对歌曲和柳树的印象。
2. 延伸活动建议更加 具体 ,例如可以引导幼儿回家后将歌曲唱给家人听,或者观察其他植物的变化,并尝试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出来。
1.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咏柳》,还认识了美丽的柳树姑娘。让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找找柳树,看看它长得怎么样吧!”(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户外的柳树)
2. 延伸活动:
回家后,将歌曲《咏柳》唱给家人听。
观察其他植物的变化,并尝试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出来。
六、 教学反思部分:
反思内容较为全面,但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活动中的 亮点 和 不足 ,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例如如何更好地将黄梅戏元素融入到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和主动*等。
本次活动尝试将古诗《咏柳》与黄梅戏的演唱形式相结合,旨在通过新颖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中,我利用了图片、音乐、图谱等多种教学手段,并设计了游戏、表演等环节,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感受春天。
活动亮点:
1. 将古诗《咏柳》与黄梅戏演唱形式相结合,形式新颖,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活动环节设计丰富多样,例如游戏“节奏接龙”、表演唱等,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和主动*。
不足之处:
1. 黄梅戏元素的融入还不够深入,幼儿对黄梅戏的了解还比较 superficial,可以增加一些黄梅戏知识的介绍和欣赏环节。
2. 部分环节的衔接还不够自然流畅,例如从古诗引入到歌曲演唱,可以设计更自然的过渡语。
改进措施:
1. 在活动前期,可以开展一些关于黄梅戏的主题活动,例如观看黄梅戏片段、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等,为幼儿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2. 在活动设计时,要更加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可以使用更自然、更流畅的语言进行过渡。
总而言之,本次音乐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幼儿创造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
《咏柳》教案3
本次教学课程聚焦于唐代诗人贺知章赞美春天的诗作,诗中生动描绘了柳树吐露新芽、碧绿垂拂的景象。
我们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意,在朗诵中体验情感,通过情景模拟和氛围营造,使学生沉浸其中,激发想象力,开拓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三个生字的意思。
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诗文。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老师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柳叶及相关柳树图片。
解释为何布置这样的作业,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并解释。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学生自主阅读古诗,标出本课的生字,并反复阅读以准确发音。
分别进行指名读、开火车读和全班读。
特别关注“咏、妆、绦”三个字的发音。
学生再次自由阅读古诗,确保流畅并正确发音。
指名学生纠正发音错误,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指导解读诗句第一、二句,并结合图片讨论柳树的形象和诗人的赞美。
自主阅读第三、四句,理解诗人的赞美视角。
引导学生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并与同桌分享。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学生闭眼听老师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场景。
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尝试背诵诗文。
五、指导说句,写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柳树,与同桌交流并记录下来。
选取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赞美之词。
六、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进行开火车背和指名背诵。
全班背诵。
二、讲评
评选优秀赞美句子并让学生朗读。
指出语法和拼写错误,并进行纠正。
三、指导写生字
出示待写的生字,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记忆这些字。
解释难写难记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四、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板书课文《咏柳》的部分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咏柳》教案4
教学目标:
学习和掌握“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的认读。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结合图画理解古诗的大意,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的正确使用。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结合图画理解古诗的大意,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临,自然界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听到春天的音乐,你们心中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充满生机、美好的季节。自古以来,有许多诗文歌颂春天的美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诗,通过赞美柳树来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通过教师的朗读,学生整体感受诗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我尝试:学生自己试读课文,熟悉诗句。
生字学习:使用生字卡,学生互相帮助,确保准确的字音。
三、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诗句的意境。
多次朗读:学生反复朗读诗句,加深理解和记忆。
配合音乐朗读:选择读得好的学生,配合音乐进行诗歌朗读,增加艺术感染力。
朗读比赛: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力。
四、朗读和背诵,体验情感。
过渡:在这明媚的春光中,柳树的垂柳仿佛姑娘的长发,在春风中轻舞,绿叶像碧玉一样在春光中闪烁,仿佛无数小生命在颤动,春天的美丽令人陶醉。
指导背诵:引导学生开始背诵古诗。
学生背诵:指名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
小组合作背诵:分成小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诗歌的合作背诵。
集体背诵:全班一起进行诗歌的集体背诵,增强集体合作和团结精神。
五、课外延伸,积累春天的美好。
故事分享:学生分享春天相关的故事或传说,增加学生对春天的了解和情感投入。
创作小诗: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赞美春天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板书设计: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
《咏柳》教案5
以儿童为中心的《咏柳》教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贺知章的《咏柳》,本教学设计将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领略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1. 游戏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带领学生模仿柳树枝条随风摇摆的动作,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它像什么呀?”
2. 图片展示: 教师展示一幅春意盎然的柳树图,图中柳树枝条细长柔软,垂在清澈的河面上,微风吹过,柳枝轻轻摇曳,像是在跳舞。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柳树的特点,如:“柳树的枝条像什么?它是什么颜*的?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和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二、 初识古诗,感知意境 (10分钟)
1. 播放视频: 教师播放一段配有优美画面的《咏柳》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教师范读: 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古诗,并引导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3. 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朗读,谈谈对古诗的初步感受,如:“你听到了哪些词语?你看到了哪些画面?你感觉这首诗怎么样?”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为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做好铺垫。
三、 解读诗句,品味语言 (15分钟)
1. 逐句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句,并结合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碧玉妆成一树高”:教师可以指着图片上的柳树,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的颜*,并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诗人为什么说柳树是‘碧玉妆成’的呢?”
“万条垂下绿丝绦”:教师可以拿出绿*丝带,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丝带的柔软,并提问:“‘丝绦’是什么样子的?柳条和丝绦有什么相似之处?”
2. 想象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如:“你能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吗?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3. 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柳树?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逐句讲解、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 体验韵律,朗诵古诗 (10分钟)
1. 节奏游戏: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拍手、跺脚等节奏游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多种形式朗诵: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诵古诗,如:齐读、轮读、小组读、配乐朗诵等,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表演朗诵: 鼓励学生自编动作,进行表演朗诵,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 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5分钟)
1. 绘画创作: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将诗中描绘的景象画出来。
2. 查找资料: 请学生课后查找有关柳树的资料,了解柳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3. 仿编诗歌: 请学生模仿《咏柳》的写作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春天景物进行仿编。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积累语言,并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解读诗句、体验韵律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为学生今后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诗《咏柳》教案6
为了满足活动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设计了一次关于歌曲《咏柳》的活动。以下是活动的详细安排:
活动目标:
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情感表达。
能够大胆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喜欢并能够使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歌唱。
尝试仿编歌词,理解歌曲的意境。
熟悉歌曲旋律,创作与歌曲配合的动作。
活动准备:
春天主题的PPT,包含花、草、树等元素。
歌曲《咏柳》的音乐。
一张描绘笑脸柳树的图片。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
师:播放《春天在哪里》音乐,引导幼儿做出动作,例如随歌词编排的动作,或者简单的节奏动作,以活跃气氛。
师:引出春天的主题,通过问答让幼儿回忆春天的特点,例如绿草、开花等,逐步引入柳树的话题。
欣赏春天的图片
师: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幼儿讨论和感受春天的美好变化,特别是柳树的特征。
欣赏歌曲《咏柳》
师:介绍《咏柳》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幼儿对柳树和春天的联想和感受。
师:播放《咏柳》的音乐,引导幼儿仔细聆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学唱歌曲《咏柳》
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图谱,教导幼儿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唱歌,强调表达对春天和柳树美好的情感。
自主演唱与动作创编
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意境自主演唱,并根据歌曲节奏创编动作。
师:引导幼儿在自主演唱时,加入黄梅戏的花腔调式,提升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结束活动
师:再次唱一遍《咏柳》,并表扬幼儿的表现,特别强调他们对柳树的表达。
师:鼓励幼儿将学会的内容展示给家长或其他幼儿。
延伸活动
师:鼓励幼儿将《咏柳》的诗歌部分用黄梅戏的形式演唱,扩展他们的表演和学习体验。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一首新的歌曲,还体验到了黄梅戏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他们对春天和柳树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通过歌唱和动作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活动中的图片、音乐和互动设计都有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