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实用4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实用4篇)

发布时间:2024-08-02 14:49:55

活动目标:

运用已掌握的数学和形状知识,学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与同伴合作,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和积极参与。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交流和表达的兴趣。

活动重点:

巩固数学和形状知识。

难点:

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寻宝地图》。

每人一张密码条。

寻宝所需物品(如手电筒、地图、干粮等)。

活动过程:

准备物品

选购干粮:“如果每天吃一包饼干,一星期需要几包?”

讨论为什么要买7包饼干。

研究地图

出示地图,探讨寻宝路径:“有3条路,哪条路可以找到宝藏?”(幼儿讨论)

进行寻宝活动

“门上的锁有密码,你们必须补全密码才能打开。”

填写密码条:____ 5 ____ 2 ____ 4(相邻数)、1 ____ 5 ____ 9(从小到大排列的单数)、10 ____ 6 ____ 2(从大到小排列的双数)。

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8+2= __, 9-4= __, 6+3= __。

寻找聪明果

寻找藏在树上的聪明果。

交流和分享

幼儿相互交流寻宝的过程,分享成功的经历和乐趣。

教学反思: 我第二次开展了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这次活动中,我改进了许多不足之处。我更加细化了整个活动过程,使其更具游戏*,通过不断隐藏和寻找数字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寻宝的过程中巩固了数学知识。在这次活动中,我将数字藏在不同的地方,如气球上和数字格中,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不仅学会了解简单的方位,还通过活动中的互动和讨论,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正确辨认和分类几何形体,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为了达到活动目标,我们准备了以下物品:

课件:用于展示不同几何形体的图片和信息。

幼儿玩具:用于实际*作和体验不同几何形体。

生活中的物品:用于认知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卡片:用于练习几何形体的辨认和分类。

音乐律动:用于活跃气氛和引导活动节奏。

活动过程: 一、热身:音乐律动《公共汽车》 老师角*扮演为“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通过音乐和角*扮演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二、导入:情境导入(构建区和拼插区玩具混放) 老师提醒幼儿整理玩具,并引导他们根据形状分类和摆放。

提问:

幼儿们如何分类玩具?

在构建区有哪些形状?

三、练习: 老师介绍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要和幼儿们玩闯关游戏,鼓励幼儿参与并奖励勋章和小礼物。

第一关:课件观察和统计图中的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

第二关:在生活中找出对应形状的物品,并统计数量。

第三关:使用练习卡片进行形状的练习。

活动延伸:

发放勋章和小礼物,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家庭小任务: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几何形体,并填写统计表格。

活动结束: 在活动的最后,老师与幼儿道别,播放音乐律动,带领幼儿们离开几何形体乐园。

通过以上活动设计,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学习认知几何形体,还能体验团队合作和乐趣,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探索长短高矮的秘密:一场趣味纸条游戏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引导幼儿学习将物体按照长短或高矮的顺序进行排序。

在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初步具备大小、长短排序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 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教具和学具,例如:彩*纸条、排序底板、圆形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 五彩纸条,开启探索之旅 (5分钟)

1. 导入: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并进行自由交流:“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哪些颜*的纸?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在哪里看到过呢?”

2. 观察与比较: 教师出示几张长短不同的红*卡纸纸条,请幼儿仔细观察和触摸,并鼓励他们说出:“这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 纸条排排队,探秘长短奥秘 (15分钟)

1. 初次尝试排序: 教师出示排序底板,并鼓励幼儿尝试将纸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2. 分享与交流: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排序方法,并鼓励他们清晰地表达:“你是怎么排的?先排的哪一张?再排的哪一张?你用了什么方法?”

3. 启发多元思考: 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你还有其他的排队方法吗?这些纸条还可以怎么排呢?”

三、 小组合作,拓展高矮认知 (15分钟)

1. 涂圆圈游戏: 为每个小组提供若干张长短不同的纸条,并请他们在每张纸条上涂上相同数量的圆圈。

2. 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观察涂有圆圈的纸条,并思考:“哪些纸条比较高?哪些纸条比较矮?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四、 活动延伸 (5分钟)

1. 鼓励迁移运用: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比较长短和高矮,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和比较。

2. 区域游戏: 在数学区投放相关材料,例如:不同长度的积木、不同高度的玩具等,供幼儿自由探索和*作,进一步巩固对长短、高矮概念的理解。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观察、比较、*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直观地感知和理解长短、高矮的概念,并学习运用排序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通过大小、数量和序数等方式进行1至5的排序。

提升幼儿的排序能力,让他们在排序游戏中感受快乐。

让幼儿感知序数的方向*,初步学习使用序数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带来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

5个不同颜*且带刻度的瓶子

头饰

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

可挂在脖子上的带有序号(1至5)的纸牌

5套不同颜*、大小和形状的卡纸组成的套卡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班迎来了一个新朋友,他不知道应该站在队伍的哪个位置。

二、排队排序

请三名小朋友上前,一位"老师"帮助他们排队。

老师:我请一位小朋友当老师,帮助这三位小朋友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四名小朋友排队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此部分主要让幼儿学会根据老师要求,根据高矮或矮高进行纵队排列)

过渡:看起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他们能够自己当老师了!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让小朋友帮助五个小瓶子排队。

教师出示五个颜*和大小不同的瓶子,事先打乱它们的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可以按数量多少或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排列完成后,请幼儿解释他们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以根据数量、大小刻度或目测高低进行排列。)

过渡:小朋友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师这里有五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五盘苹果,每盘苹果的数量从1到5不等,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可以按照数量多少或少来排列,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

游戏规则:五名小朋友手持带有1至5序号的纸牌,有五把按顺序排列的椅子,每把椅子背上贴有序号(1至5)。当老师喊:“预备,坐!”时,小朋友根据自己纸牌上的数字找到对应的椅子。看看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

(适当增加难度)去掉椅子背上的数字,根据老师指示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至5坐下,看看哪位小朋友的反应更快。

(此活动让幼儿学会按照序数进行排序。)

三、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现在到了动手*作的时间了。

(以上活动帮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