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游戏活动方案优化设计
一、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和游戏,感知泡泡的形状特征(圆形、椭圆形),并发现泡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的五颜六*。
2. 技能目标:
能够跟随儿歌节奏,尝试用跳跃、下蹲等动作抓泡泡,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
3. 情感目标:
体验吹泡泡和抓泡泡游戏的乐趣,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氛围。
4. 语言目标:
在游戏情境中,理解儿歌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泡泡的观察和感受。
二、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吹泡泡和抓泡泡游戏,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2. 难点: 能够跟随儿歌节奏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跳跃、下蹲)来抓泡泡。
三、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吹泡泡工具若干个(可准备不同造型的吹泡泡工具,增加趣味*)。
泡泡水若干(可加入少量洗洁精,使泡泡更持久)。
音乐播放器、儿歌《会飞的泡泡》音频。
场地布置:选择安全宽阔的户外场地,可以是*场或者草坪。
2.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玩吹泡泡游戏的经验,对泡泡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提前熟悉儿歌内容,并设计好相应的动作。
四、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 (5分钟)
1. 音乐律动,激发兴趣: 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吹泡泡的动作,自由地舞动身体,进入游戏氛围。
2. 观察交流,引出主题: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提问:“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泡泡的形状、颜*等特征。
(二) 吹泡泡,玩游戏 (15分钟)
1. 自由探索,体验乐趣: 教师为每位幼儿提供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自由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吹泡泡,例如:轻轻地吹、用力地吹、对着手掌吹等等,感受不同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
2. 儿歌伴奏,快乐游戏:
教师播放儿歌《会飞的泡泡》,并带领幼儿一起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抓泡泡。
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吹泡泡的速度和方向,引导幼儿变换动作来抓泡泡,例如:泡泡飞得高,就跳起来抓;泡泡飞得低,就蹲下来抓。
在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和动作,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并掌握抓泡泡的技巧。
(三) 游戏延伸 (5分钟)
1. 分享交流,表达感受: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例如:“你抓到泡泡了吗?你是怎么抓到的?抓到泡泡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想象创造,拓展思维: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例如:“泡泡飞到哪里去了?它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鼓励幼儿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 活动延伸
1. 区域活动: 在科学区提供各种吹泡泡工具和材料,例如:吸管、毛根、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等,让幼儿自由探索,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2. 家园共育: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泡泡的资料,例如:图片、视频、故事等,并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感受亲子游戏的快乐。
六、 活动反思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泡泡世界,增强活动的趣味*和互动*。
可以将吹泡泡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例如:与数学领域结合,引导幼儿比较泡泡的大小、多少等;与艺术领域结合,引导幼儿用泡泡水进行创作等。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2
设计意图: 在环保方面,幼儿通常对于真正的环保含义缺乏理解,他们可能认为环保仅仅意味着保持环境干净,或者简单地捡起垃圾就能达到环保的目的。然而,真正的环保意味着更深层次的行为和意识,涉及到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节名为《会唱歌的瓶娃娃》的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作,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和感受环保的真实含义,以及废物利用的重要*。
活动目标:
通过收集各种瓶子并制作环保小制作,培养幼儿的初步环保意识。
引导幼儿学习使用糨糊在瓶子上粘贴眼睛、嘴巴,培养他们的手工技能和对粘贴活动的兴趣。
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瓶娃娃,体验将废物变废为宝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瓶子,确保它们是干净的并且可以用于制作瓶娃娃。
准备好已经剪好的蜡光纸眼睛、嘴巴等装饰物品。
准备沙子、小石子、糨糊等材料,用于填充和粘贴瓶娃娃。
准备录音磁带或录音机,用于在活动中播放音乐和声音效果。
活动过程: (一)欣赏环保小制作
展示已经制作好的环保小制作给幼儿观看,并告诉他们这些是其他孩子们的作品。
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所用的材料,并询问废弃物成为垃圾后对环境的影响,以此让幼儿意识到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
(二)“变戏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展示一个空瓶子并询问幼儿:“这是什么?”接着展示已经制作好的瓶娃娃。
通过展示和讲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作欲望,告诉他们这个瓶子变成了一个摇晃娃娃,并可以发出声音,例如歌声。提出让幼儿参与制作瓶娃娃的建议,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三)幼儿制作瓶娃娃,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教师进行简单的示范,展示如何在瓶子上合理地粘贴眼睛、嘴巴,然后填充瓶子内部的沙子或小石子,最后密封瓶盖。
让幼儿根据示范,自行制作瓶娃娃,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最后,播放音乐,让幼儿一起玩耍,比较各自制作的瓶娃娃唱歌的效果,以此分享和欣赏彼此的成果。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我希望能够在幼儿心中播种环保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亲身参与废物利用的实践,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思考和行动,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3
棉花变变变
活动目标
1. 喜欢听故事,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角*和故事情节。
2. 能够大胆想象,并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3. 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棉花、棉花糖、小老鼠头饰若干、枕头和棉衣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 神奇的棉花 (3分钟)
1. 教师出示棉花,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描述。
师: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像天上的什么?
二、 棉花变变变 (10分钟)
1. 播放课件,分段讲述故事《棉花变变变》。
2. 第一段:神奇的棉花
(1)教师播放课件第一段,并提问:
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什么东西飞到了鼠小小的屋子里?鼠老二和鼠老大用棉花做了什么?(教师出示枕头和棉衣的图片)
(2)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
3. 第二段:香甜的棉花糖
(1)教师播放课件第二段,并提问:
师:鼠小小把棉花做成了什么?它把棉花糖分给谁吃了?它为什么要把棉花糖分给别人吃呢?如果是你,你会把棉花做成什么呢?
(2)幼儿观看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 分享甜蜜 (8分钟)
1. 教师完整播放故事,引导幼儿体验角*情感。
师:为什么三个小老鼠把棉花糖分给了别人,自己只吃了一点点还很高兴呢?
小结:好吃的只有与大家一起分享才会觉得更加香甜。
2. 幼儿戴上小老鼠头饰,一起分享棉花糖。
师:棉花糖吃到嘴里什么感觉?什么味道?可能加了哪种水果?
四、 活动结束 (2分钟)
提醒幼儿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