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通用3篇)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通用3篇)

发布时间:2024-08-17 08:58:47

根据常州市语文工作计划和我区第二学期工作要点,本学期我校的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将围绕推进课程改革展开,以课题研究为核心,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常规,明确工作目标为“立足课堂抓质量,加强备课、教法、评价研究,提高教学效率”,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小学语文学科的进一步提升。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安排如下: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我校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 为各级部订阅多种教学杂志,以级部为单位组织学习,定期交流心得,相互学习,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教师成长。 (2) 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来校进行讲座。 (3)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撰写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评比并向市区投稿,积极参加市“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 (4) 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校内评比后参加市区论文评比活动,如“教海探航”征文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实践课程标准,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围绕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五大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扎实的日常教学工作。每位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实践,努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学期教研组将按照年级和目标落实以下工作:

加强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学习的研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重视日常言语交际的实践。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五个班级,总学生人数超过200人,由5名语文教师分别负责1个班的语文教学及品德与生活课。这些一年级的小学生依然保留着幼儿期的一些特点,他们天真、可爱,但自由散漫,自控能力差,这对一年级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言能力有所发展。然而,也有个别学生缺乏学习自觉*,依赖*较强,因此班级的学习成绩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这些学生,今后的教学中需采取多种措施,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从而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使学习逐步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指导思想

细致、有效地做好一年级语文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建设有创意、积极进取的教研组团队,争创优秀教研组。

三、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改进教学思想 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明确每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重视培养能力 知识的获取是必要的,但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如果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的终身发展将受限。因此,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第二册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词句的能力、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需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避免“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的进步。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识字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后再让学生机械抄写。学生在上学期已掌握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结合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通过词句和实际生活理解字义,教师仅需对难点进行指导和讲解。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避免逐句讲解和繁琐分析,必须以读为主,将分析讲解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和背诵,增加语言积累。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语文能力。活动内容要与课内教学紧密联系,形式要活泼有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表演、竞赛、游戏等,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通过反复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这是实施中最具挑战*的部分,需要教研组教师集体讨论具体措施。)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及时交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组内教师应互相提醒不足之处。

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间的交流,承认个体差异,避免“一*切”的教学方式。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及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学生为核心,以质量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校本培训为手段,结合教研组教师的实际情况,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课堂教学应遵循精讲、互动、高效的原则,教研工作则以校本为中心,致力于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服务和指导功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业务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悉心指导,优化服务,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备课,注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教学效果,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教师要坚持参加县级教研活动,外出听课的教师需及时在教研活动中反馈和交流新信息。每位教师不仅要明确自己年级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还应对其他年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清晰的了解,以便于知识的上下衔接。

鼓励教师多读书,频繁交流,持续钻研业务,追求卓越。

四、课后辅导: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追求大面积提高

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各次测试成绩,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帮教辅导计划,组建帮教小组,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升。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采取“三优先”政策,即优先调动其学习积极*、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要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并与其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测与分析,确保章节把关,跟踪问题,落实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设计各单元的检测内容,通过检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本学期结合县市举办的经典诵读比赛和第二届“七彩语文杯”作文大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五、常抓不懈,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活动要定期、定点,并明确主要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教研组活动需注重“实”与“研”的结合,致力于教研活动的常态化、专题化和规范化。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展示活动,将新课标的学习与课堂教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研组活动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重点从四个方面研究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堂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创新想象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在课堂中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适应生存环境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