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七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32 KB

页数:3页

ID:635df09114a37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伯牙鼓琴文白对译  伯牙鼓琴,锺子期 听 之。方 鼓 琴    而 志 在 太 山, 锺子期曰:伯牙*琴,锺子期听他*奏。在伯牙刚开始*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的心志,锺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 而 志 在 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琴*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又表现出流水激荡的境界,锺子期又说:“琴*得好啊!汤汤乎若流 水。”锺子期 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 无 足复为 鼓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一生不再*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琴 者。*琴的人了。赏析  故事讲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喜欢*琴,锺子期则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将自己的情*和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和像*河一般奔腾不息的情感,而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遇到知音,伯牙是何等欣喜,故事中没有描述。接下来又写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锺子期去世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琴的决绝态度。主旨  此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说明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是真正的知音,赞美了两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且流露出知音难觅的孤寂和怀念之情。写作特*  1.正面描写,突出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伯牙鼓琴、锺子期评价的正面描写,突出了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二人之间心意相通。  2.结构紧凑,意犹未尽。本文先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总领全文,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围绕一“鼓”一“听”一一铺陈,结构自然紧凑,让人读来一气呵成。特别是比喻修辞的运用,让这种自然而美的感觉越发明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文意理解】1.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和节奏感,又使感情得以酣畅淋漓地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了解。2.结尾写伯牙破琴绝弦有何作用?*:流露出知音难求的感伤。从侧面表现了只有锺子期才能听懂伯牙的琴声。3.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意相通的人。4.本文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首先,只有相互了解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其次,因为知音难觅,所以一定要珍惜友情,珍惜和好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不断发展友谊,保持友谊长存。书戴嵩画牛文白对译  蜀中有 杜 处士, 好 书 画,所 宝 以 百 数。   有 戴 嵩蜀中有个姓杜的处士,喜好书法、绘画,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唐代画家)戴嵩《牛》 一轴,  尤 所 爱,    锦 囊    玉 轴, 常以 自 随。的《斗牛图》一轴,尤其被他所喜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常常随身携带。  一日曝书画,    有一牧童 见 之,   拊掌大笑,曰:“此画 斗 牛 也!一天,(杜处士)晒字画,有个牧童看到了《斗牛图》,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争斗的牛啊!牛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     今乃 掉 尾 而斗,牛争斗时,力全在牛角,牛尾(紧紧地)抽缩在两条大腿的中间。现在(这牛)竟摇着尾巴在争斗,谬矣。” 处 士笑 而    然之。古语有云:“耕 当 问 奴, 织 当 问 婢。”错误啊!”杜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古话说:“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不 可 改 也。这是不可改变的啊。赏析  文章开篇先写杜处士对于书画有着特别的爱好,尤其珍爱唐代画家戴嵩的名作《斗牛图》,“锦囊玉轴”,而且“常以自随”,可以说是喜爱到了极点。这是故事的背景和铺垫。接下来说有一天晾晒书画,被一个牧童看出了错误之处:两牛相斗,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应该是夹在大腿之间的。而不会像画中一样悠闲地摇着尾巴。牧童可能没有读过什么书,也不懂得书画鉴赏,却有着读书人、画家所缺少的特定的生活经验,具体来说就是见过太多的牛,所以一眼就能从大画家的名作中看出不妥之处。杜处士听了之后“笑而然之”,也就是承认了牧童的观点。故事讲完,作者才引用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古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虚心学习。主旨  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斗牛图》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深刻的真理,发人深思。写作特*  1.层层铺垫,跌宕起伏。文章先写杜处士喜好书画,“所宝以百数”,这是第一层铺垫。接着写他最珍爱的还是戴嵩画的《斗牛图》,简直到了爱不释手、形影不离的地步,这是第二层铺垫。最后才由牧童揭开谜底,原来画家把牛的尾巴画错了。经过前面的层层蓄势,故事最终达到了高潮。  2.生动逼真的神态描写。文章尽管篇幅短小,但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如写牧童见到《斗牛图》时“拊掌大笑”的情态,表现了牧童的率真、活泼。写杜处士听完牧童的一番话后“笑而然之”的情态,表现了杜处士的谦虚,能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文意理解】1.牧童为什么“拊掌大笑”?(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这有什么表达效果?你认为文中的牧童有怎样的*格特点?*:“拊掌大笑”的原因是:“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表达效果:这几句描写体现了牧童的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情态,很符合他的身份。牧童的*格特点:观察事物认真,敢于挑战权威。2.牧童的“笑”和杜处士的“笑”有何不同?*:牧童耻笑画家的失真,自己能够指出其谬,扬扬得意;而杜处士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辩驳,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此外,杜处士的“笑”也表现了他的谦虚,能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3.作者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作用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耕地的事应当问农民,织布的事应当问织工:古语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作者引用此古语表明自己的观点:要善于观察,不懂的问题要向*人士请教,不管其地位如何。4.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全文共 3 页阅读已结束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