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解析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95 KB

页数:17页

ID:636c2cee50b45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本溪市2015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在开发和利用下列能源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风力发电用日光灯照明用太阳能加热水D.用煤气做饭、取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用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用日光灯照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用太阳能加热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用煤气做饭、取暖过程中,煤气中毒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1分)(2015•本溪模拟)下列物质可以看做是纯净物的是(  ) A.河水纯净的海水蒸馏水D.矿泉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河水中含有水、可溶*的杂质、不溶*的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纯净的海水中含有水、*化*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的钙镁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1分)(2015•本溪模拟)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气体产生.小*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A.收集气体并观察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D.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气体产生,根据所学知识无*气体有多种并结合实际来回答..解答:解: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中无*气体有多种,所以要研究此气体的成分,难度大,只有通过捷径如: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询问生产厂家工程师等方法来达到目的,而收集气体并观察,只能获取表面物理现象,对是什么气体根本无法作出判断.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4.(1分)(2015•本溪模拟)既能用来给固体加热又能用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有(  ) A.烧杯试管量筒D.集气瓶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烧杯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判断.B、根据试管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判断.C、量筒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判断.D、根据集气瓶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判断.解答:解:A、烧杯一般用于配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均可使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但是不适合给固体加热.所以错误.B、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均可使用,可直接加热,所以正确.C、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不能加热,所以错误.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的气体,不能加热,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加热是最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作之一,仪器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安全的基本保*,要重点掌握. 5.(1分)(2015•本溪模拟)规范*作室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有关试验中涉及到的*作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 用试管夹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在氧气中燃烧熄灭后,即可观察水面上升情况考点:氧气的化学*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作.分析:A、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能够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会炸裂瓶底;C、用试管夹试管给液体加热时,灼热的液体喷出会伤人;D、红*熄灭后,应该冷却到室温再观察水上升的情况.解答:解:A、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燃烧.该选项*作正确;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应预先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该选项*作正确;C、用试管夹试管给液体加热时,为防止灼热的液体喷出伤人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如果红*在氧气中燃烧熄灭后,立即观察水面上升情况,会导致测定的氧气含量偏低,该选项*作不正确.故选:D.点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实验*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6.(1分)(2015•本溪模拟)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了如下发言,正确的是(  ) A.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 小丹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 小鑫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 D.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新课标第一网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小,都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解答:解: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原子和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也都能构成物质,不同的分子和原子它们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 7.(1分)(2015•本溪模拟)人们常说“钙奶补钙”、“*盐补*”,这里的“钙”、“*”指的是(  ) A.元素原子分子D.离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钙奶补钙”、“*盐补*”,这里的“钙”、“*”指的是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对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就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分类、存在形式、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8.(1分)(2015•本溪模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该元素的中子数是18 D.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为39.95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故正确;B.该元素的汉字偏旁是“气”,故不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C.左上角的数字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质子数,而不是中子数,故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而不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9.(1分)(2015•本溪模拟)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火焰**钾受热分解成氧气 火柴燃烧看到了有无*气体生成D.木炭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考点: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钾受热分解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火柴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B、**钾受热分解成氧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火柴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看不到有无*气体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1分)(2015•本溪模拟)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事实结论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观察某固体为银白*该固体一定是镁红*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该变化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D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A.AD.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质与物理*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银白*的固体也可能是铁,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中含有氧气进行解答.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A说法错误;B、银白*的固体也可能是铁,故B错误;C、该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故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中含有氧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2分)(2009•绵阳)生活中应用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 酒精灯平稳燃烧D.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考点: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氧化反应中有的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解答:解:A、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通常要发生氧化反应,该种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B、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中通常要发生氧化反应,该种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C、酒精燃烧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D、人在长跑时容易缺氧,这时容易发生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反应的特点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重点考虑氧化反应的剧烈程度. 12.(2分)(2015•本溪模拟)实验室加热**钾制取氧气,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则(  ) A.不能产生氧气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D.也能迅速产生氧气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析,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用**钾制取氧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反应的速率将会减小,但仍然会产生氧气,故A错误;B、用**钾制取氧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反应的速率将会减慢,故B正确;C、用**钾制取氧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氧气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D、用**钾制取氧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虽然产生氧气的质量不会改变,但是反应的速率会减慢,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催化剂的特点进行.解答时要抓住“一变二不变”. 13.(2分)(2015•本溪模拟)3月29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日,主题为“蓝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当对当前*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焚烧 拒绝使用一次*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D.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塑料袋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焚烧会产生空气污染,而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塑料袋、拒绝一次*使用一次*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联系生活进行分析和选择.解答:解: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故A正确;B、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禁止焚烧垃圾是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故B错误;C、拒绝一次*使用一次*木筷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故C正确;D、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塑料袋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措施.我们要从多方面分析总结. 14.(2分)(2015•本溪模拟)下列实验*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 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成10mL酒精溶液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的收集方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量筒的精确度进行分析;B、根据天平的精确度进行分析;C、根据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但不纯净,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但不干燥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分析.解答:解:A、量筒能够精确到0.1mL,所以用10mL量筒可以量取8.2mL水,故A正确;B、天平能准确到0.1g,所以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故B正确;C、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但不纯净,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但不干燥,故C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用5mL水和5mL酒精配成的酒精溶液小于10mL,故D错误.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天平的准确度,量筒的精确度和分子之间有间隔的*质. 15.(2分)(2015•本溪模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良好的是(  ) A.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作.分析:装置气密*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气密*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是否良好;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该装置气密*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是否良好;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故不能判断气密*是否良好;D、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气密*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是否良好.*:C.点评:装置气密*的检查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一个难点,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时可以通过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6.(4分)(2015•本溪模拟)写出满足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1)*离子 Cl﹣ ;(2)两个硫原子 2S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4)保持水化学*质的最小粒子 H2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离子可表示为:Cl﹣;(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硫原子,就可表示为:2S;(3)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其化学*质由水分子保持,水分子可用水的化学式H2O表示.故*为:(1)Cl﹣(2)2S(3)Al(4)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4分)(2015•本溪模拟)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请回答:(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发生 物理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3)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 BC (填选项字母).A.二氧化碳B.可吸入颗粒物C.一氧化碳D.稀有气体(4)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化学*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类别;(2)根据变化的特征判断类别;(3)根据空气的污染源分析判断;(4)根据氧气的溶解*分析回答.解答:解:(1)由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所以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混合物.(2)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3)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4)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上述说法不正确.故答为:(1)混合物;(2)物理;(3)BC;(4)不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的组成、污染及氧气的*质等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8.(4分)(2015•本溪模拟)如图所示,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1)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是 ABC (填选项字母).(2)D结构示意图中,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有 2 个电子.(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D (填选项字母).(4)属于阳离子的是 B (填选项字母).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进行解答;(2)第一层上的电子能量最低;(3)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4)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进行判断;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粒子中有稳定结构的是ABC;(2)第一层上的电子能量最低;D结构示意图中,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3)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4)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属于阳离子的是B;*:(1)ABC;(2)2;(3)BD;(4)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19.(4分)(2015•本溪模拟)如图所示:(1)试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是 A (填选项字母)(2)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实验,请分别写出观察到的现象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燃着木条熄灭D:烧杯内壁有水雾 .新课标第一网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现象不明显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钙和水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据此解答;D、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据此解答;解答: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不明显;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钙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燃着的小木条会立即熄灭;D、蜡烛罩在干冷的烧杯上,燃烧产生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1)试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是A;(2)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是BCD;其现象分别是: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燃着木条熄灭D:烧杯内壁有水雾*:(1)A(2)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燃着木条熄灭D:烧杯内壁有水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和二氧化碳的*质,利用不同实验设计进行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并能进行实验改进. 三、简答题(共4小题,满分18分)20.(2分)(2015•本溪模拟)举例说明下列事实:(1)氮气化学*质稳定 充氮包装食品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闻到花香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专题:物质的*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事实分析物质的*质和微粒的运动即可.解答:解:(1)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用于防腐,说明氮气的化学*质稳定,无毒;(2)在进入花园之前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闻到了花的香味.故*为:(1)充氮包装食品;(2)闻到花香.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氮气的化学*质和分子的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1.(4分)(2015•本溪模拟)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生活中使用的铜火锅是利用铜的 导热 *.(2)飞机外壳用的主要材料是硬铝,推测硬铝的一点物理*质 硬度大或质轻 .(3)水银温度计能测量体温的高低,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温度降低,原子间隔变小或者*原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4)某些食品包装袋内放有一小包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受潮和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铁粉吸收的两种物质是 水和氧气 .考点:金属的物理*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金属的导热*来分析;(2)根据硬铝的特*来分析;(3)根据原子的*质来分析;(4)根据铁粉的*质和食品*的原因分析解答.解答:解:(1)生活中使用的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2)硬铝硬度大,质轻,适合制作飞机的外壳;(3)水银是金属*的俗称,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液柱上升;温度降低,*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体积收缩,液柱下降.(4)食品在有水和氧气的条件下易缓慢氧化而*,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故铁粉吸收的物质是水和氧气.故*为:(1)导热;(2)硬度大或质轻(合理即可);(3)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温度降低,原子间隔变小或者*原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合理即可);(4)水和氧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要把物质的*质和用途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 22.(7分)(2015•本溪模拟)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1)探究一: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如表是小组同学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物质镁条含碳量0.05%的铁丝含碳0.2%的铁丝含碳0.6%的铁丝燃烧时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剧烈燃烧极少火星剧烈燃烧少量火星剧烈燃烧火星四*请你分析并回答: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写出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氧化镁 ;铁燃烧时的“火星四*”现象可能与 铁中含碳量 有关.(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0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97.8883约1400查阅资料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沸点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断,*在燃烧时 有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考点:探究氧气的*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固体四氧化三铁,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对比可知铁丝含碳越高,火星越多,所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现象与含碳量有关;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2)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并用实例说明.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由以上探究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的多少与含碳量有关,所以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铁丝中含碳量≥0.6%.由前三项对比可知铁丝含碳量越高火星越多.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氧化镁;故*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镁+氧气氧化镁;铁中含碳量;(2)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①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②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③再分析*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故*是:沸点;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质及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设计信息知识多,此题创新*强,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5分)(2015•本溪模拟)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暗紫*固体,将A加热会产生无*无味的气体B.黑*固体C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气体D,D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加热A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钾锰*钾+二氧化锰+氧气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2)B物质的一种具体用途是 支持燃烧 ..(3)为了使C物质在B中充分燃烧,应该将C物质由上向下 缓慢 (填”快速“或“缓慢”)*入盛有B的集气瓶.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黑*固体C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有助燃*,B是氧气,C是木炭,A是暗紫*固体,将A加热会产生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品和方法可知,A是高锰*钾,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即可.解答:解:(1)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黑*固体C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有助燃*,B是氧气,C是木炭,A是暗紫*固体,将A加热会产生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品和方法可知,A是高锰*钾,高锰*钾分解生成锰*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木炭和氧气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推导正确,所以A是高锰*钾,B是氧气,C是木炭,D是二氧化碳,高锰*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钾锰*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满足分解反应一变多的条件,属于分解反应;(2)氧气有助燃*,可以支持燃烧;(3)为了使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应该将木炭由上向下缓慢*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故*为:(1)高锰*钾锰*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2)支持燃烧;(3)缓慢.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即可. 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8分)24.(3分)(2015•本溪模拟)请按下列要求填写.(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 锥形瓶 .(2)写出使用仪器③时的一条注意事项: 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器可以替代上述仪器中的 量筒 (写出一种仪器名称即可).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作.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解答;(2)要正确地使用酒精灯,以防发生安全事故;(3)医用注*器是用来吸取液体的,可以代替取用液体的仪器:胶头滴管、量筒等.解答:解:(1)②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2)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新课标第一网(3)医用注*器是有刻度的,可以代替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筒.故*为:(1)锥形瓶;(2)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3)量筒.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5.(2分)(2015•本溪模拟)根据化学实验*作要求,你认为下列实验*作错误的是 ①②③⑤ .①为了方便,称重时直接用手抓起*品②为了节约,把剩余的*品放回原瓶中③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④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悬空垂直于容器上方⑤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后,所盛液体必须达到试管容积的⑥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作.分析:①根据固体*品的正确取用方法进行分析;②根据实验室剩余*品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③根据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④根据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⑤根据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正确*作进行分析;⑥根据洗涤仪器的正确*作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①在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取用*品,故①错误;②在实验室中,剩余*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故②错误;③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瓶专用的,不能用水清洗,故③错误;④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悬空滴加,故④正确;⑤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⑤错误;⑥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故⑥正确.故*为:①②③⑤.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6.(8分)(2015•本溪模拟)根据已经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下装置图回答问题:(1)如果用A装置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请改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 伸入试管内导管应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新课标第一网(2)实验室利用装置B和E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水+氧气 ;实验时,若气体产生速度太快,写出合理的处理方法 调节活塞,减缓液体滴加速度(或者向分液漏斗中加水) ;判断E装置中集气瓶已经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小刚查阅资料得知,白*固体*化铵受热分解可以制得氨气和*化*气体,于是,小刚想用改正后的A装置加热*化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小刚选择的实验*品合理吗?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你说出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 因为产生氨气和*化*两种气体,不可能得到纯净的氨气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加热固体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2)装置B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气体,实验室利用过氧化*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可用此装置;实验时产生气体速度太快,可能是反应物的浓度过大或滴加的速度过快;并据排水法收集气体回答;(3)*化铵受热分解可以制得氨气和*化*气体,会导致收集的氨气不纯.解答:解:(1)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且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稍微露出塞子即可,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2)装置B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气体,实验室利用过氧化*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可用此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水+氧气;实验时产生气体速度太快,可能是反应物的浓度过大或滴加的速度过快,所以可调节活塞,减缓液体滴加速度或者向分液漏斗中加水使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收集满了;(3)*化铵受热分解可以制得氨气和*化*气体,会导致收集的氨气不纯,所以小刚的选择不合理;故*为:(1)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内导管应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2)过氧化*水+氧气;调节活塞,减缓液体滴加速度或者向分液漏斗中加水;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3)不合理;因为产生氨气和*化*两种气体,不可能得到纯净的氨气.点评:了解装置选取的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即可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7.(5分)(2015•本溪模拟)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他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十分可观.根据以上信息,*、乙、*、丁四位同学作出相应的预测:*:氧原子呈电中*,反氧原子带电.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16.*:氧气能供给呼吸,反氧气不能供给呼吸.丁: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1)你认为:上述四位同学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 乙 ;一定错误的是 * ;可能正确的是 *、丁 .(2)假设存在反氧气,请对反氧气能否支持燃烧设计实验验*,其实验*作、预测现象级实验结论是 用一根带火星木条伸入盛有反氧气的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氧原子的结构应该为:8个反质子,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由于中子不带电,故不存在反中子),核外有8个反电子.原子核带8个单位负电荷核外带8个单位正电荷,故反氧原子也呈电中*.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其相对原子质量也相等,都为16.而反氧气的化学*质(是否支持燃烧及是否供给呼吸)是不能妄下结论的,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解答:解:(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氧原子的结构应该为:8个反质子,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由于中子不带电,故不存在反中子),核外有8个反电子.原子核带8个单位负电荷核外带8个单位正电荷,故反氧原子也呈电中*;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其相对原子质量也相等,都为16;而反氧气的化学*质(是否支持燃烧及是否供给呼吸)是不能妄下结论的,必须通过实验来验*,故可能正确;故*为:乙;*;*、丁;(2)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表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则表明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故*为:用一根带火星木条伸入盛有反氧气的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并能设计实验进行检测猜想的正确与否.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28.(3分)(2015•本溪模拟)洋洋同学从与医生的交谈中获悉:正常人每分钟约呼吸30次,每次约吸入0.4L空气,请问一个人一昼夜吸入体内的氧气约为多少升?(列式计算,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计算.解答:解:一个人一昼夜吸入人体内的空气:24×60×30×0.4L=17280L,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所以,需要氧气的体积约为17280L×21%=3629L.答:一个人一昼夜吸入人体内的氧气约为3629L.点评:本题较简单,只要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即可计算. 29.(5分)(2015•本溪模拟)(1)某原子*有34个微粒,其中12个微粒不带电.则此原子的质子数是 11 相对质子质量为 23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通过列式计算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根据原子的结构以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的概念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34个粒子,其中12个粒子不带电,也就是说有12个中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共有34﹣12=22,又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其相对原子质量≈11+12=23.(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填:(1)11;23;(2)56.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的构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计算. HYPERLINK"http://.."..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14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