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一中2014-2015年高二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免费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210 KB

页数:11页

ID:636ca3c05e86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③*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目迷五*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现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⑤技术是一个中*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B.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新*课标*第*一*网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少聪敏,数岁解属文,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开元初,累迁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苦之。耀卿到官,一切令出储蓄之家,预给其直,遂无奸僦之弊。十三年,为济州刺史,车驾东巡,耀卿躬自条理,科配得所。又历宣、冀二州刺史,皆有善政。二十年,礼部尚书、信安王祎受诏讨契丹,诏以耀卿为副。俄又令耀卿赍绢二十万匹分赐立功奚官。耀卿谓人曰:“夷虏贪残,今赍持财帛,深入寇境,不可不为备也。”乃令先期而往,分道互进,一朝而给付并毕。时突厥及室韦果勒兵袭之,比至而耀卿已还。迁京兆尹。明年秋,霖雨害稼,京城谷贵。上将幸东都,独召耀卿问救人之术,耀卿奏请唐玄宗通漕运,调运*淮粮赋进京。上深然其言。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又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圣明宽宥之意。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所定杖刑,并乞停减。”帝许之。俄而,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耀卿密上疏曰:“伏见盖嘉运立功破贼,诚精劲勇烈,然其近日言气矜夸,臣窃忧之。若不可回换,即望速遣进途,仍乞圣恩,勖以严命。”疏奏,上乃促嘉运赴*。天宝元年,改为尚书右仆*。一岁薨,年六十三,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选自《旧唐书·裴耀卿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数岁解属文属:写作B.耀卿躬自条理躬:亲自C.今赍持财帛,深入寇境赍:拿东西给人,送给D.上深然其言然:认为……是对的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乃促嘉运赴*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B.科配得所所定杖刑C.诏以耀卿为副以明功利D.乃令先期而往比至而耀卿已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耀卿躬自条理条理:治理、治办B.与*山相发挥发挥:辉映C.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功利:功名利禄D.因其固然固然:本来的样子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B.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C.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D.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裴耀卿出身于官宦之家,小时候聪明会写文章,青年时代在相王府中任典签。B.裴耀卿担任京兆尹的第二年,建议通漕运,调*淮粮赋进京,唐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C.唐玄宗采纳裴耀卿的建议,给贪赃犯死罪的夷州剌史杨浚免死流放,停减杖刑。D.裴耀卿历任济州刺史、京兆尹、尚书左丞相等职,不谋私利,颇有政绩。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3分)②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唐多令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注释]漫:徒然。10、“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5分)11、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周邦彦的《菩萨蛮》这首词写荷叶的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2)《李凭箜篌引》直接描写音乐的音*和表情的两句是。。(3)《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文采斐然,使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如描写六国的宝藏使用了互文:,,齐楚之精英。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所做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湖          陈彦斌(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漂浮的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2)“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3)绷得紧紧的网犁着湖面吱吱地响。一串气泡过后,一个*影从湖底浮上。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4)“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5)“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6)“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7)“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8)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乌云越集越密,*沉沉地徐徐往这面移过,他才觉出不妙,忙招呼儿子起网,可是已经不及了。他们刚把渔网起完拽到船上,划出还没有一里地远,铅灰*的乌云已低低地下沉,很快就覆盖住了整个天空,纷纷扬扬的大雪随着飘下,整个湖面都陷入*沉沉的风雪中。(9)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刚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渔船变得沉重起来。(10)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船被风刮得一个劲儿往后退,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都是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怕大浪把船掀翻了,把两只船桨深深地*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一直往东南方向漂去……(11)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12)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蔓延过,眼睁睁地看着涌动着的浪,几乎在瞬间就凝固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里。船浆抵在光滑的*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儿子被砸*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朝*砸下去。*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碴儿刮得“沙沙”响。(13)他疯狂地砸着*,儿子再把大*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管儿子了,只是更*劲儿地抡着船桨,朝*砸下去。(14)中午的时候,他终于看见有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15)“咔嚓”一声,桨断了。胳膊粗的船桨斜着劈断了,桨头甩在*上,滑出好远才停下,孤零零地躺在*面上。(16)“他妈的!”他凶*地骂了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朝湖岸那边看看,隐隐约约看得出那片深黑颜*的柳树林,而他家住的村子就在那片树林的后面。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裂声,*塌陷了,他掉进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17)“爹,你怎么啦?”儿子被*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在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上呀,爹!”(18)“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压下去,*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上……(19)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他的身上,儿子也哆嗦起来。可他还是用力地向爹点点头。(20)湖岸那边有船过了,爹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只有露在外面的左手更紧地抠住船帮,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小说第(8)段中有关天空、湖面的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生动,暗示了暴风雪即将来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故事创设了背景。B.小说的主人公为父子俩,小说描写了父子俩在湖上与暴风雪及湖*搏斗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紧张,人物形象典型鲜活,个*鲜明。C.小说中父亲的语言内涵极为丰富,如第(16)段中父亲骂人的语言“他妈的!”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暗示了其身份及文化程度。D.小说详略安排独具匠心,父子俩奋力划船回去、与风雪搏斗的过程写得很简略,父亲一人压碎*面,奋力拖船的过程写得极为详细,这更能突显父亲的形象。E.小说第(19)段中“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儿子也哆嗦起来”,“哆嗦”这一细节描写暗示环境寒冷,表现了父亲筋疲力尽,濒临死亡。(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6分)(3)小说的最后一段对表现父亲形象有何作用?作者没有明确交待出父子俩是否获救,这样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4)弗罗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爱,父爱是有条件的爱。”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杜甫在夔州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开始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估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除了歌咏山川和*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只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边*》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的优秀诗篇。C.“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致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E.“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2)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请简要分析。(6分)(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6分)(4)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6分)第Ⅱ卷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西晋时期,诗歌和现实的关系渐渐疏远,文人诗创作走入低谷,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不群。B.把我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有多重途径。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手法的认识。C.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D.历史上确有商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向官府暗送秋波,以此来获取*上的支持,或取得一定*地位,从而谋求更大利益。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抗生素虽然对治疗严重的传染病和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类疾病非常重要和必要,然而过度使用会使细菌产生抗**,给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B.面对群发短信,人们排斥的不是问候,而是怕这来得太“快”的问候打了折,更怕复制的祝福语和同质化的问候关心降低了“心灵的温度”。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D.自去年12月份以来,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一、二线城市局部区域的PM2.5值甚至爆表。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写思念的时代A.⑤③②⑥④①B.⑤③⑥④①②C.⑥④②⑤①③D.⑥④③②①⑤18、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诗歌的“意象”下定义。(50字左右)(6分)“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当我们吟诵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明月”“清泉”……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会被唤醒、驱动,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从诗歌艺术上说,它们是一个个意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一般说来,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诗歌王国里有许多为不同诗人所习用的相同的意象。但不是诗中每一种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5019、请看下面一幅国家领导人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的内容。(3分)(2)请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表现出来的习主席治国理念。不超过10字。(2分) 六、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6、【*】“功利”的意思为“功劳”。7、【*】C试题分析:此题“破”的主语是“盖嘉运”,故排除A、B;“经略”的宾语是“吐蕃”,又排除了D。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8、【*】C试题分析:C文中“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给犯死罪的杨浚杖打六十,免死流放,是唐玄宗的本意。裴耀卿的建议是“停减杖刑”。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①这样做是拿国家的财产来求得个人的恩宠,难道可以吗?(3分,“是谓”1分,“其可乎”1分,句意1分)②刺史,是*父母,是民俗风化瞻望的对象,现在要他们脱衣受鞭打,太过侮辱。(判断句1分,“瞻”1分,“解体”1分,句意1分)附【参考译文】裴耀卿,是曾任户都尚书裴守真的儿子。小时候很聪明,几岁就会做文章,二十岁即任秘书正字,不久补任为相王府典签。开元初年,不断升迁做了长安令。长安以前有配户和市之法,即以*名义按户征购财物,百姓深受其苦。裴耀卿到任后,一切所需专征豪富之家,并预先给钱,就杜绝了奸邪欺瞒的弊病。开元十三年(725年),裴耀卿升任济州刺史。当年,唐玄宗东巡,裴耀卿亲自应办10、①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1分)既突出季节为“秋”,(1分)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1分)  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2分)11、①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2分)②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2分)  ③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2分)12、(1)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燕赵之收藏,韩巍只经营13、【*】(1)B、E(4分)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B项错误在于,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E项错误在于,“儿子也哆嗦起”并不暗示环境寒冷,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担心,害怕父亲死亡。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①上午,父子俩起网收鱼;②下午,暴风雪即将临,父子回划渔船;③第二天,天快亮时,湖面封冻,父子砸*前行;④中午,父亲砸*压*拖行渔船;⑤看到获救的希望。(每点1分,答出5点得6分)(意思相近即可)试题分析:此题实际是要求压缩语段。答题时要将故事情节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简明地讲出来;顺序要合理。比如,可按上午、下午、第二天的顺序,略述父子俩所干的事情和结果。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表现出父亲的坚毅顽强,(2分)突出伟大的父爱。(1分)小说结尾,作者没有明确交待故事的最后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1分)激发读者的思考,(1分)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1分)(意思相近即可)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必须结合文本实际。小说最后一段写父亲“只有露在外面的左手更紧地抠住船帮”,这表现出父亲的坚毅顽强,突出了伟大的父爱。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交待故事的最后结局,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激发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①父爱与母爱一样是无条件的(或爱子女是父亲的义务)。(2分)小说中的父子遇到暴风雪,湖面封冻,父亲不惧严寒,下到*封的湖中,用自己的身体压碎湖*拖船前行,用自己的生命和意志,将儿子送上岸去,父亲将生的希望全部给予了儿子。(1分)②教导子女是父亲的责任,(2分)小说中的父亲要儿子打完这次鱼,回去上学;到最后还不忘“爹送你回去上学”,至死都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责任。(1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紧扣题干“谈谈对父爱的认识”这个要求。就题目中弗罗姆那句话进行评论。从文中可以看出,父爱与母爱一样是无条件的。小说中的父子在遇到暴风雪时,父亲不惧严寒下到*封的湖中,用自己的身体压碎湖*拖船前行,用自己的生命和意志将儿子送上岸去,这说明父亲将生的希望全部给予了儿子。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导子女是父亲的责任,父亲到最后还不忘送儿子回去上学,说明这是一个尽责尽职的父亲。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14、【*】(1)BD(B、说“是杜诗中最具代表*的优秀诗篇”,文中没有依据;D原文的意思是“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是说读诗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全答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2)①有的诗歌颂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②有的诗歌反映了*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等;③有的诗回忆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还有一些诗怀念友人,如《壮游》《八哀诗》等。(一点2分)(3)①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②夔州*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生活。③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④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全答对得6分,答对3点得4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1点得1分)(4)第一问:“变”在注重于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上,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上可以看出。产生的结果: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醉于诗的形式中而忽略了它的内涵,这反倒不如《写怀》《宿*边*》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第一问3分,第二问3分)15、【*】C忝列门墙,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试题分析:A自出机杼,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古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B提要钩玄,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D暗送秋波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暗中眉目传情;褒贬两用词。16、【*】B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到“抗生素”前面。C项偷换主语,把“自”放到“湖南”前面。D项不合逻辑,应把“不”去掉。17、【*】A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6个小句子,逐一分析,本段话题为“书信”,确定中心句⑤;③开头代词“它”,显然指书信,接⑤;②为语意转折,句末落在“回味”二字上,⑥起句为“怀念”,所以接⑥;④结构与⑥相同,紧接⑥;①在最后抒情。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意象是从外界移入诗中的(1分)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1分)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力量的(1分)鲜明生动的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3分)(写出的是单句,下定义的形式“意象是……”不是单句的不给分,字数超出和语序混乱酌情扣分)19、【*】(1)示例:图片以习主席高大的形象为中心,他的右手紧紧按在一个笼子上,笼子里边是代表权力的图章,上方有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意思对即可)(2)将权力锁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权力装进笼子里。/把权力锁起来。/限制滥用国家权力。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应用能力。要紧紧抓住漫画内容,如“习主席”“笼子”“图章”等。概括漫画内容一定要全,概括的过程要按顺序来,免得遗漏,又可避免无序;介绍过程要有重点,尤其是反应画面主题的点要详细介绍,最后,组织文字要兼顾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注意字数限制。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来组织文字,必须围绕治国理念,不能超过一句话。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8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