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泰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440 KB

页数:22页

ID:637205e9f0814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使用火*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使用火*的过程中,火*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科学合理膳食,使人体中各种元素形成“收支平衡”,以保障健康.下列属于人体中常量元素的是(  ) A.铁钙锌D.*考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氮、钙、*、钾、硫、*、*、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硒.A、铁属于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B、钙属于人体中的常量元素,故选项正确.C、锌属于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D、*属于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此类题的关键. 3.(2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豆油牛奶D.白糖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稳定*,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解:A、面粉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错误;B、豆油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B错误;C、牛奶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C错误;D、白糖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水溶*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2分)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化*氧气D.金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化*,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化*是由*离子和*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131和铯﹣137等.*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项正确.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 6.(2分)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它属于(  ) A.氮肥*肥钾肥D.复合肥料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元素的肥料称为*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而不是氮肥,故选项错误.B、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而不是*肥,故选项错误.C、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正确.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而不是复合肥,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不锈钢杯真丝围巾 涤纶制成的航天服D.陶瓷花盆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不锈钢是钢的一种,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真丝围巾是用真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C、涤纶制成的航天服是用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D、陶瓷花盆是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8.(2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民生视角下的生态观,要求全国落实“水十条”.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严格监管农*和化肥的使用 富含氮、*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对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水体严格保护 D.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题意,全国落实“水十条”,旨在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严格监管农*和化肥的使用,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错误.B、富含氮、*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正确.C、对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水体严格保护,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错误.D、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落实“水十条”旨在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2013•丰台区一模)医疗上,用小苏打治疗胃*过多的原理是:NaHCO3+HCl=NaCl+CO2↑+H2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A.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碳***和盐*反应能生成*化*和碳*NaHCO3+HCl=NaCl+H2CO3,碳*不稳定,能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2分)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若装置的气密*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选项ABD现象放大图 A.AD.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作.分析: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若装置的气密*良好,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中的液柱会上升,故应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作,领会原理,掌握实质. 11.(2分)2015年我国计划发*4颗北斗三期实验卫星,对全球*中的新技术进行验*.发*卫星的火箭常用的燃料是肼(N2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43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2NO3NOD.HNO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H4+N243X+4H2O,反应前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8、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2分)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 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 装置③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 D.装置④是收集CO2气体的验满方法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C、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装置③是向上排空气法,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常见气体的验满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C、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D、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解答:解:A、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错误.B、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来新鲜空气的助燃,故正确;C、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D、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 14.(2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2NH4+:二个铵根离子 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分子 Mg2+:一个镁离子带二个单位的正电荷 D.O: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解答:解:A、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NH4+中的“2”表示铵根离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5.(2分)地壳中含有的氧、硅、铝、铁.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铝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32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A、由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8,表示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B、硅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3,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分)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1)NaCl+NH32+H20═NaHCO3+NH4Cl(2)2NaHCO3Na2CO32↑+H2O.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只有一种溶质 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碳***比碳**受热更易分解考点:纯碱的制取..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B、过滤分离出碳***后,溶质是NH4Cl和NaCl.C、氨盐水显碱*,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D、碳***较碳**不稳定,易分解.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中无碳、*元素,而碳***中含碳、*两种元素,因此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本选项错误.B、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是NaHCO3、NH4Cl和NaCl,故本选项正确.C、氨盐水显碱*,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故本选项错误.D、碳***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信息的分析、处理是考查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题以方程式为信息源,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提供的诸多信息,透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7.(2分)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D.考点:溶液的*碱*与pH值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的通*.分析:A、根据溶液的*碱*与pH的关系解答;B、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解答;C、根据原子序数解答;D、根据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解答.解答:解:A、肥皂水呈碱*,pH大于7,食盐水呈中*,pH等于7,醋*呈**,pH小于7,pH逐渐减小,错误;B、在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在硫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在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化合价逐渐升高,正确;C、H的原子序数为1,C的原子序数为12,Na的原子序数为11,Mg的原子序数为12,逐渐增大,正确;D、**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化*溶于水温度不变,*氧化*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形成溶液时的温度逐渐升高,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较为全面的考查了化学知识,难度不是太大,要求抓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 18.(2分)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①*变质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②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酞试液③测定纯度取ag样品与足量*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④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①②①③②④D.③④考点:碱的化学*质;盐的化学*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分析:①*氧化*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而变质,*变质即**氧化*溶液中含有碳**;碳*盐的检验:滴加盐*,产生气体;②根据石灰水显碱*进行分析;③根据实验室检验碳*根离子的方法进行分析;④*氧化*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的碳**即杂质,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解答:解:①*变质即**氧化*溶液中含有碳**,根据碳**可与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故①正确;②确定成分即检验碳**和*氧化*的存在,采取加入石灰水与碳**反应生成碳*钙沉淀和*氧化*,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氧化*,此时滴加*酞变红不能*原溶液中含有*氧化*;故②不正确;③测定纯度即测定*氧化*或碳**的含量,采取加入*化钡与碳**反应产生碳*钡沉淀,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可以根据碳*钡质量结合方程式进行求解;故③正确;④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采取滴加*化钙至恰好完全反应,碳**与*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全部转变为*化*和碳*钙,过滤去碳*钙沉淀后*氧化*溶液中引入了*化*杂质;故④不正确;故选B点评:利用*氧化*与碳***质不同及变化规律的不同,选取恰当的试剂,可以检验、测定、除去*氧化*溶液中的碳**. 19.(2分)(2015•新泰市二模)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氧气的化学*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碳*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A、过氧化*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可以据此解答.B、二氧化碳可以和*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钙,可以据此解答.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可以据此解答.D、*氧化钙和碳**反应生成*氧化*,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过氧化*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这两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故A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可以和*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钙,常用此方法来检验二氧化,故B说法正确.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碳,故C说法错误.D、*氧化钙和碳**反应生成*氧化*,常用来制取烧碱,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较强,只有全面地掌握了常见物质的*质、反应的特点才能解答好本题. 20.(2分)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无白*沉淀 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考点:金属的化学*质;*的化学*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各反应的关系进行溶液质量的变化分析.解答:解:在金属活动*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Zn+2AgNO3=Zn(NO3)2+2Ag65216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Zn+Cu(NO3)2=Zn(NO3)26564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A、在a点时,**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银,滴加稀盐*,会生成白*沉淀,故A错误;B、锌和**铜反应生成**锌和铜,溶液质量增加,故B正确;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Ag,故C错误;D、c点和d点表示锌和**铜完全反应,所以溶质种类相同,金属单质种类也相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要求学生熟悉金属的活动*顺序表,能利用活动*判断反应的发生,还要结合坐标分析各段的意义.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21.(4分)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现有四种物质:①小苏打②干*③氮气④熟石灰.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③ ;(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① ;(3)改良**土壤的碱是 ④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②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碱的特*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专题:物质的*质与用途.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俗名是小苏打;熟石灰属于碱,能改良**土壤;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解答:解:(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因此氮气含量最多,故*为:③;(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俗名是小苏打;故*为:①;(3)熟石灰属于碱,能改良**土壤,故*为:④;(4)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故*为:②;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碱和盐的*质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6分)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C (填字母序号,下同);A.*雨B.温室效应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2)2014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或减少PM2.5措施错误的是 A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μm的颗粒物B.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C.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炭的吸附*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 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的使用 ;(4)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①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作是过滤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②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3所示: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6H2C2H4+4H2.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将煤燃烧的产物回答本题;(2)考虑PM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5微米的颗粒物;(3)根据图中的数据,可推测: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的使用;(4)①根据流程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②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气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则可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将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还能产生大量的灰尘,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形成*雨,产生的大量灰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2)因为PM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5微米的颗粒物,故A说法错误;而“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炭的吸附*”“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说法正确,故选A.(3)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可推测: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的使用.(4)①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反应的进行;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钙,*氧化钙能与碳**反应生成碳*钙沉淀和*氧化*;而*氧化*溶液可来“捕捉”CO2;故该过程只有二氧化碳、*氧化*等都可以循环利用;而含有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排出,并没有“实现CO2零排放”;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作是气体与液体分离,而非过滤;该过程化学反应有:碳*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钙、*氧化*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氧化钙能与碳**反应生成碳*钙沉淀和*氧化*,故至少发生了4个.故选D.②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2H4+4H2故*为:(1)石油、C;(2)A.(3)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的使用.(4)①D.②2CO2+6H22H4+4H2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识图时一定要仔细,要分析到方方面面,不要漏掉重要的信息.本题考查了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二氧化碳的*质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23.(5分)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化*结晶出来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图.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 100 g;将t2℃时MgCl2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是2、KCl (填物质化学式);(3)将纯净的*化*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化*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加入*化*的质量/g4.591820溶液质量/g596868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 941 g.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填序号).A.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20℃时,*化*的溶解度为36gD.20℃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过滤得18g固体.考点: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和降温后溶解度的变化考虑;(3)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求出加水的质量,根据四组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判断.解答:解:(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化*结晶出来.(2)由图示可知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100g,将t2℃的MgCl2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只要溶解度减小的都能析出晶体,由图示可知MgCl2、KCl的溶解度变小,都能析出晶体;(3)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知0.9%的生理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9g,因此溶液质量为=1000g,因此需加水的质量为1000g﹣59g=941g;分析上述四组溶液,由③组溶液可知50g水中最多溶解18g食盐,因此①②为不饱和溶液,③④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③④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20℃时,③中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且溶解了18g食盐,所以20℃时,*化*的溶解度为36g,故C正确;20℃时,*化*的溶解度为36g,50g水中最多溶解*化*的质量为18g,20℃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过滤能得9g固体,故D错误;故选D.故*为:(1)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化*结晶出来;(2)MgCl2、KCl;(3)941g;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24.(10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存在、*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以金属为例,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1)认识金属元素存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下同);(2)探究金属*质: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质活泼.图1为探究金属化学*质的实验,图2是金属化学*质网络图.①图1*中反应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生成黑*固体,放出热量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②图1只有乙中不反应,能得出三种金属活动*及它们和*元素的位置关系,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铝、铁、*、铜 (填元素符号);③依据图1完成金属*质网络,图2中的A属于 盐 (填物质类别);(3)认识金属的制备:工业上常采用还原法、置换法、电解法制备金属.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32 ;(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①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利用其导电*的是 B ;②合金*能优于单一金属,因而被广泛应用.焊锡(主要含锡、铅)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 熔点低 的特*,可用于焊接电子元件;③金属是一种有限资源,需要保护和回收利用.黄铜(铜锌合金)用作*壳的制造.现有一批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壳,处理这批*壳可以制得硫*锌和铜,其主要流程如下所示.【收集资料】*壳上的锈主要为Cu2(OH)2CO3,能与稀硫*反应得到硫*铜溶液;*壳和其他杂质不溶入水,也不参加反应.a.写出*壳上的锈与稀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2H2SO44+3H2O+CO2↑ .b.固体D为 锌、铜 .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的物理*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质;金属的化学*质;*的化学*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进行分析;(2)①根据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和硫*铜反应生成硫*亚铁和铜进行分析;②根据题中的现象,确定金属的活动*顺序;③根据活泼金属会与*、氧气、盐反应进行分析;(3)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4)①根据物质的*质决定物质的用途;②根据合金的*质比组成的纯金属的*质优良进行分析;a、根据碱式碳*铜和硫*反应生成硫*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b、根据碱式碳*铜能与硫*反应生成硫*铜、水和二氧化碳,硫*铜能与锌反应生成硫*锌和铜,溶液B是硫*锌,固体D能与硫*反应生成无*气体E,则D中除了含有铜,还含有锌,然后进行验*即可.解答: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是氧化铝,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故选:ACD;(2)①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生成黑*固体,放出热量,铁和硫*铜反应生成硫*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②只有乙中不反应,铁会与硫*铜反应,所以铁比铜活泼,提尔会与稀硫*反应,所以铁比*活泼,铝会与硫*亚铁反应,所以铝比铁活泼,所以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铁、*、铜;③活泼金属会与*、氧气、盐反应,所以图2中的A属于盐;(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32;(4)①A、铁锅利用了铁的导热*,故A错误;B、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故B正确;C、铝箔利用了铝的延展*,故C错误;D、黄金饰品利用了金属的光泽,故D错误.故选:B;②合金的*质比组成的纯金属的*质优良,所以焊锡(主要含锡、铅)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熔点低的特*;a、碱式碳*铜和硫*反应生成硫*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H2SO44+3H22↑;b、碱式碳*铜与硫*反应生成硫*铜、水、二氧化碳,所以蓝*溶液B是硫*铜溶液,E与硫*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锌,所以E是锌,铁与硫*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锌,得到的固体D与硫*反应后有气体生成,说明有锌剩余,锌与硫*铜反应生成了铜,固体D中含有锌和铜.故*为:(1)ACD;(2)①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生成黑*固体,放出热量,Fe+CuSO4=FeSO4+Cu;②铝、铁、*、铜;③盐;(3)3CO+Fe232;(4)①B;②熔点低;a、Cu2(OH)2CO3+2H2SO44+3H22↑;b、锌、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有关的*质和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加强记忆. 25.(5分)“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①不同*具有相似的化学*质,但*质也存在差异.图1中能体现*的通*的是 ABD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盐*不能与*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 Ba2+42﹣=BaSO4↓ ;②一杯水中*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和1个水分子中*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化*溶液的构成,则该*化*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13:40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质.根据图3硫***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NaHSO4的*质,其中合理的是 BCD .A.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B.其水溶液能使紫*石蕊试液变红C.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气D.其水溶液与**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钡沉淀.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的化学*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的*质进行分析解答,*的共*是*中的*离子表现出来的*质;硫*与*化钡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根离子结合生成了硫*钡沉淀的缘故;根据水中*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定值解答;根据*化*溶液中*化*和水分子的个数解答即可;根据硫***电离得到的离子解答即可.解答:解:(1)①稀盐*和硫*与镁条、氧化铁以及*氧化*溶液的反应属于*的共*,硫*与*化钡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根离子结合生成了硫*钡沉淀的缘故,故填:ABD,Ba2+42﹣=BaSO4↓;②一杯水中*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和1个水分子中*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都是(1×2):16=1:8,故填:相等;(2)①据图可以看出,该*化*溶液中,*化*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0,故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8.5:(10×18)=13:40,故填:13:40;②A.由于钾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钾和*气,故不会反应生成*,错误;B.电离出来*离子,水溶液呈**,其水溶液能使紫*石蕊试液变红,正确;C.电离出来*离子,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气,正确;D.电离出来硫*根离子,其水溶液与**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钡沉淀,正确;故填:BC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的知识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26.(10分)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质.实验一实验二(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3↓+H2;对比A瓶与 C (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石蕊试纸变红* ,结论是2+H2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实验三实验四(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 温度 对**钾溶解*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 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五(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 2Cu+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0mL20mL12mL 16% 定量实验*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 偏小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质;空气组成的测定;物质的溶解*及影响溶解*的因素;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质: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钙白*沉淀和水,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石蕊试纸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实验三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钾溶解*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6%;定量实验*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因为冷却以后,注*器推进的少了.解答:解:(1)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质: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钙白*沉淀和水,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故*为:Ca(OH)223↓+H2O;C;(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石蕊试纸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故*为: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石蕊试纸变红*;CO2+H22CO3;(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钾溶解*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故*为:温度;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6%;定量实验*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因为冷却以后,注*器推进的少了;故*为:2Cu+O22CuO;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16%;偏小;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质、空气组成的测定、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等,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题和实验题中. 27.(10分)“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铁与*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化亚铁.Fe+2FeCl3═3FeCl2②碱*的Na2CO3溶液可以和中*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3、CaO、Ca(OH)23【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实验*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稀盐* ,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气体产生,得到浅绿*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样品中一定含有 Fe和CaCO3 ,不含Fe23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酞试液.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液由无*变为红*样品中含有 氧化钙或*氧化钙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Fe23的结论,理由是 Fe2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试验.【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作二、*作三名称是 过滤 ;(2)固体Ⅰ的成分是 CaCO3和Fe23 (填物质化学式,下同);(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3↓+2NaOH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 Fe、Fe23、CaO、Ca(OH)2、CaCO3 .【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 D (填字母序号)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与定量实验的结合B.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盐*有4个反应发生.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质与用途;碱的化学*质;盐的化学*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探究1】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去分析解答;【实验质疑】从实验结论中的物质加水后发生的反应去分析解答;【实验探究2】(1)过滤可以将固体与液体分开;(2)根据方程式的质量比分析;(3)*氧化钙与碳**反应生成碳*钙沉淀和*氧化*;(4)从每一过程中剩余的物质及物质发生的反应去分析解答;【实验反思】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与定量实验的结合;B、从加入的是过量的碳**溶液,因此里面的溶质还有Na2CO3去分析解答;C、从实验探究1、2实验中生成的气体成分去分析解答;D、从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去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探究1】由题目中可知固体成分可能含有Fe、Fe23、CaO、Ca(OH)23,由表中实验现象:“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气体产生,得到浅绿*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和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浊的气体),和一种含有Fe2+的物质(得到浅绿*溶液),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为用石灰石和稀盐*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式为:CaCO3+2HCl═CaCl2+H22↑,而铁也可以和稀盐*反应生成*化亚铁和*气,其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可以推出加入的这种物质为稀盐*,固体物质中一定有的物质是Fe和CaCO3;其他的固体物质中可以和稀盐*反应的有:①氧化钙和盐*反应生成*化钙(溶液为无*)和水,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②*氧化钙和盐*反应生成*化钙(溶液为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③氧化铁和盐*反应生成*化铁(溶液为黄*)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3+6HCl═2FeCl3+3H2O.由于最后所得溶液没有显黄*,也就是溶液中没有,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没有Fe23.故*为:稀盐*Fe和CaCO3;加水溶解后,氧化钙可和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钙,同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钙的溶液呈碱*,能使无*的*酞试液变成红*;故*为:氧化钙或*氧化钙;【实验质疑】由于氧化铁和盐*反应生成的*化铁,可能会继续与铁反应生成*化亚铁;故*为:Fe2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实验探究2】(1)过滤可以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故*为:过滤;(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所以已经出去了铁粉,溶解过滤的固体Ⅰ的质量为2g,其中含有碳*钙还可能有氧化铁,由碳*钙与盐*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2↑;10044由于生成气体0.44g所以固体Ⅰ中含有1g碳*钙,所以固体Ⅰ中含有碳*钙和氧化铁,故*为:CaCO3和Fe23(3)*氧化钙与碳**反应生成碳*钙沉淀和*氧化*,方程式为Ca(OH)2+Na2CO33↓+2NaOH;故*为:Ca(OH)2+Na2CO33↓+2NaOH.(4)由于固体成分可能含有Fe、Fe23、CaO、Ca(OH)23,能够被磁铁吸引的0.4g固体是铁,剩余的2.6g固体中还可能含有Fe23(不溶于水)CaO[能和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微溶于水,加足量的水后完全溶解)和CaCO3(不溶于水),剩余的固体Ⅰ中的物质可能为:Fe233,溶解的物质为0.6g,所以滤液的成分为Ca(OH)2和碳**反应生成碳*钙和*氧化*,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3↓+2NaOH;又生成沉淀为1g,设生成1g碳*钙固体所需的*氧化钙质量为xCa(OH)2+Na2CO33↓+2NaOH;74100x1g解得x=0.74g>0.6g,所以滤液中的*氧化钙有部分是由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固体物质的成分为:Fe、Fe23、CaO、Ca(OH)2、CaCO3;【反思与评价】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与定量实验的结合;故A正确;B、由分析中可知实验中*氧化钙与碳**反应生成碳*钙沉淀和*氧化*,溶质有NaOH,由于加入的是过量的碳**溶液,因此里面的溶质还有Na2CO3,故B正确;C、由实验探究1可知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两种,由实验探究2可知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故C正确;D、由固体物质的成分为:Fe、Fe23、CaO、Ca(OH)2、CaCO3;最起码五种物质都与盐*反应,反应个数多于5个;故D错误;故*为:D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28.(4分)在世界范围内,据统计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图是两种氮肥标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从标签上看,碳**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质是 B (填字母序号);A.易溶于水B.受热易分解C.有挥发*(2)碳**铵的式量为 79 ;(3)纯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6.7% .这种尿素肥料的纯度至少为 90.6% .(计算结果精确至0.1%)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质与物理*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标签的内容即可获得物质的*质;(2)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合物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46%÷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解:(1)根据标签可以看出,这两种物质保存时都需要防潮,因此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碳**铵要避免高温施用,说明碳**铵受热易分解;(2)碳**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5+12+16×3=79(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42.3%÷46.7%≈90.6%.故*为:(1)B;(2)79;(3)46.7%90.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质和化学*质的认识,以及运用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9.(6分)我市盛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去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研碎和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g.)反应时间20406080100烧杯和*品质量/g137.8请计算:(1)表中的“m”为 134.5 g;(2)该石灰石中碳*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1)根据烧杯和*品质量的变化数据进行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计算出碳*钙的质量,再计算质量分数.解答:解:(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反应时间20﹣40固体减少了2.2g,所以40﹣60也可能减少2.2克,但是反应时间80时,固体质量是134.5g,所以m的值是134.5g;(2)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前烧杯的总质量为140g,所以石灰石样品质量为140g﹣100g﹣25g=15g,生成二氧化碳为140g﹣134.5g=5.5g,设样品中含有碳*钙为x,CaCO3+2HCl═CaCl2+H22↑,10044x5.5g=x=12.5g所以碳*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故*为:(1)134.5;(2)83.3%.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判断,即反应何时进行完全,每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是解题的关键.HYPERLINK"http://.."..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19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