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_物理_初二【物理】_八年级上册物理_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含*_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674 KB

页数:22页

ID:640a925013555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10每题2分,1117题选对的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1.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来源:学科网]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A.B.C.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眼睛能看到成在光屏上的像B.有的虚像看的见,有的虚像看不见C.眼睛可以直接看到凸透镜所成的实像D.眼睛既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 4.如图是2009年6月30日,醉酒超速驾车造成5死4伤的事故车辆,事故后严重变形.汽车变形说明(  )A.汽车受重力的作用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C.汽车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体征;下列体征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B.泥鳅身上的黏液C.斑马身上的条纹D.蛇身上的粗糙鱗片 6.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小雪B.霜冻C.雾D.*雹 7.要测一拇指粗细、长短的柱形金属块的体积,现有足量的水和表中所示的量筒可供选择,从可行*和准确*上考虑,应选用的量筒是(  ) 编号量程(ml)分度值(ml)A100.2B501C1002D2005A.100,2B.50,1C.100,2D.200,5 8.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形成的是(  )A.日全食B.雨后*虹搭起天桥C.水面鸟儿顾影双D.在海面上看见水下*山 9.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0.如图所示,*簧的重力不计,*簧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簧的拉力和*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C.球对*簧的拉力和*簧对球的拉力D.球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1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一定是静止不动的B.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C.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D.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我们常选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额“*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利用干*人工增雨,是因为干*能迅速升华放热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14.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5.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七*光D.图(d)中,漫反*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定律 16.如图所示*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其中图片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拉弓过程中弓发生了**形变B.游泳时人没有受到水的推力C.人举着杠铃不动时对杠铃做功了D.力能改变曲棍球的运动状态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具有惯*,静止的物体没有惯*B.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平衡力的作用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平衡状态D.人推车子而未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请按要求作答10+6+6=22分)18.小华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9.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簧测力计      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簧测力计      的示数.(填“C”或“D”)(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      ,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      ,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填“运动”或“静止”)(4)分析实验数据,若      ,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20.某小组测量﹣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1、2所示.(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      g.(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      cm3.(3)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3.(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计算要有公式,解题步骤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只给出结果不得分,8+6+10=24)21.一质量为0.25kg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总质量为1.5kg.①若盛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1.75kg②若空瓶中放入质量为0.54kg某金属再加满水称得总质量为1.84kg.求:①液体密度;②金属密度. 22.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了体积为100mL的液体,总质量为130g,求该液体的密度. 23.目前*上酒的度数表示法有三种,其中一种称为标准酒度,是指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量的毫升数.*也使用这种表示法,它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制定的,又称盖•吕萨克酒度.蒸馏出来的酒液需要进行勾兑,勾兑一方面为了保障酒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调整酒的度数.若现有60度和30度的酒液若干,酒液中的微量元素忽略不计.求:(1)60度酒液的密度.(2)如果用这两种酒液进行勾兑,获得42度、1000毫升的酒液,那么需要这两种酒液各多少毫升.(已知ρ酒精=0.8×103kg/m3,ρ水=1.0×103kg/m3,不考虑酒液混合后体积减少)  四、科普阅读题(6分)24.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的设想,如图是他画的“大*”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以不同的速度将**平*出去,*出速度越大,**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出速度足够大时,**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3)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      . [来源:学科网ZXXK]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10每题2分,1117题选对的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1.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专题】参照思想.【分析】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是鸟类的速度非常大的缘故,参照物不同,飞鸟的速度不同.【解答】解:(1)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大致相同,鸟的速度大致相同.(2)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故选D.【点评】静止和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A.B.C.D.【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物理常识以及图中的标志即可判断.【解答】解:A、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100km/h,不合题意.B、交通标志牌,图中的“20t”表示车辆限载20吨.不合题意.C、标志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D、交通标志牌20km表示距南昌20km.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物理常识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题,解此类题目,不仅要求我们对物理常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还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多留心观察.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眼睛能看到成在光屏上的像B.有的虚像看的见,有的虚像看不见C.眼睛可以直接看到凸透镜所成的实像D.眼睛既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即能在光屏上成像;(2)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眼睛既能看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解答】解:A、实像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眼睛能看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眼睛既能看实像,又能看虚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C、眼睛可以直接看到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眼睛既能看实像,又能看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3)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共同点: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得到. 4.如图是2009年6月30日,醉酒超速驾车造成5死4伤的事故车辆,事故后严重变形.汽车变形说明(  )A.汽车受重力的作用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C.汽车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考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重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专题】学科综合题.【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碰撞事故.(3)只要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运动趋势时,存在摩擦力.(4)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需要的是物体的惯*.【解答】解:A、汽车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是水平方向的.不符合题意.B、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的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改变了汽车的形状,所以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符合题意.C、汽车地面上运动时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D、维持物体的运动的是物体的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力.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1)掌握力的作用效果.(2)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掌握摩擦力发生的条件.(4)掌握惯*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体征;下列体征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B.泥鳅身上的黏液C.斑马身上的条纹D.蛇身上的粗糙鱗片【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专题】重力、*力、摩擦力.【分析】动物为了生存的需要,进化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体征,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结构.结合不同动物的生活特点,分析其结构的功能,从而可以得到*.【解答】解:A、壁虎脚上长有肉垫,依靠大气压的作用吸附在竖直的墙上行走,故A错误.B、泥鳅身上的粘液,相当于在身上涂了一层润滑油,减小了身体与泥之间的摩擦,便于泥鳅在泥中穿行,故B正确.C、斑马身上的条纹,是一种保护*,是为了防止被其他肉食动物发现,故C错误.D、蛇身上的鳞片,增加了皮肤的硬度,是为了保护其在爬行时,不被划伤,故D错误.故选B.【点评】动物身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题目有很多:如啄木鸟的嘴尖而长、骆驼的脚掌面积非常大等等.如何将其结构特点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是这种题目的难点. 6.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小雪B.霜冻C.雾D.*雹【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据此分析.【解答】解:小雪、霜冻、*雹都是固态的,而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只有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接着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 7.要测一拇指粗细、长短的柱形金属块的体积,现有足量的水和表中所示的量筒可供选择,从可行*和准确*上考虑,应选用的量筒是(  ) 编号量程(ml)分度值(ml)A100.2B501C1002D2005A.100,2B.50,1C.100,2D.200,5【考点】量筒的使用.[来源:学科网]【专题】信息给予题;估算法.【分析】可以估算出金属块的体积,再根据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这样示数更准确.【解答】解:拇指粗细、长短的柱形金属块的体积约为10cm3,即10ml,使用排水法测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就大于10ml,所以不能使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程为50ml、100ml、200ml的量筒中,50ml的量筒分度值更小,测量结果更准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量筒的选择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量程合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分度值小的,这样测量结果更准确. 8.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形成的是(  )A.日全食B.雨后*虹搭起天桥C.水面鸟儿顾影双D.在海面上看见水下*山【考点】光的反*;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现象及其应用;光的*散.【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月食都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若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便为日食;若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则为月食.了解光的*散,是由光的折*形成的,由于不同*光折*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分成各种*光.*虹就属于*散现象.【解答】解:日全食属于日食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而形成的.所以A不符合题意.雨后*虹搭起天桥,属于光的*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形成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水面鸟儿顾影双,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形成的.所以C符合题意.在海面上看见水下*山,其实看到的是水面下*山的像,是由光的折*形成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光的折*、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散,知道*散是由光的折*形成的. 9.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除了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和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要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解: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只要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便可以解决此题. 10.如图所示,*簧的重力不计,*簧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簧的拉力和*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C.球对*簧的拉力和*簧对球的拉力D.球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考点】平衡力的辨别.【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缺一不可;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得出*.【解答】解:A、天花板对*簧的拉力,受力物是*簧;*簧对天花板的拉力,受力物是天花板;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B、*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符合题意;C、球对*簧的拉力,受力物是*簧;*簧对球的拉力,受力物是球;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D、球对*簧的拉力,受力物是*簧;球受到的重力,受力物是球,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力的辨别,学习中特别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 1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一定是静止不动的B.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C.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D.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我们常选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定*思想;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解答】解:AB、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不一定是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故AB错误;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故C正确;D、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常选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故D正确.故选CD.【点评】参照物可以按需要可以任意选择(除研究对象以外),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额“*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利用干*人工增雨,是因为干*能迅速升华放热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定*思想;顺推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解答】解:A、夏天,我们看到*糕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A错误;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利用干*人工增雨,是因为干*能迅速升华吸热,故C错误;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故D正确.故选AB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红外线;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应用题.【分析】A、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B、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分析;C、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又因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D、根据凸透镜成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分析此选项.【解答】解:A、夜视仪又叫红外线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本选项错误;B、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本选项正确;C、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所以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本选项错误;D、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故选B、D.【点评】此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较强,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中档题. 14.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考点】密度及其特*;密度的大小比较;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定*思想;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分析】A、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相同体积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②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B、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b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算出b物质的密度;C、分别算出a物质和c物质的密度,就能知道c物质的密度是不是a物质的两倍(或取体积相同,看c物质的质量是a物质的几倍,那么c物质的密度就是a物质的几倍);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A、由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kg时,a物质的体积最大,c物质的体积最小,所以a物质的密度最小,c物质的密度最大;B、由图象可知,当b物质的体积为1×10﹣3m3时,b物质的质量是1kg,所以b物质的密度是ρb===1.0×103kg/m3;C、由图象可知,当物质的体积为2×10﹣3m3时,a物质的质量是1kg,c物质的质量是4kg,根据m=ρV得体积相同密度和质量成正比,由此可知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4倍;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15.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A.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七*光D.图(d)中,漫反*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定律【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定律;*光的三原*和颜料的三原*.【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白光分解成七*光叫光的*散,是光的折*现象;不论是镜面反*还是漫反*,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都遵循光的反*定律.依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说法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说法正确;C、白光由七*光组成,不同*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光,这是光的*散现象,说法正确;D、光的反*都遵循光的反*定律,镜面反*和漫反*都遵循光的反*定律,说法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散、近视远视的矫正. 16.如图所示*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其中图片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拉弓过程中弓发生了**形变B.游泳时人没有受到水的推力C.人举着杠铃不动时对杠铃做功了D.力能改变曲棍球的运动状态【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力是否做功的判断.【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A、拉弓过程中弓发生了**形变.B、游泳就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工作.C、做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根据这两个条件分析看人对杠铃是否做功.D、曲棍球受到力的作用,改变运动方向或运动速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A、拉弓过程中弓发生了形变,松手后弓会恢复原状,所以弓发生了**形变,故A正确.B、游泳时,人对水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对人施加了一个向前的推力,使人前进,故B错误.C、人举着杠铃不动,杠铃虽然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对杠铃做功,故C错误;D、曲棍球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受到曲棍力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AD.【点评】这是一道力学的综合题,考查了**形变、力的相互作用*、做功、力的作用效果,是一道基础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具有惯*,静止的物体没有惯*B.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平衡力的作用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平衡状态D.人推车子而未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考点】惯*;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质,是物体的基本属*,任何物体都具有惯*;(2)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解答】解:A、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该选项说法正确;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种状态都叫平衡状态,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人推车子而未推动,车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推力等于摩擦力,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C.【点评】(1)惯*是物体的基本属*之一,衡量惯*大小的量度是质量;(2)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请按要求作答10+6+6=22分)18.小华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0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蜡烛、凸透镜、光屏没有在同一高度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填写像的*质); 投影仪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分析】(1)通过*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解答】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11.0cm.故*为:11.0.(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蜡烛、凸透镜、光屏没有在同一高度.故*为:蜡烛、凸透镜、光屏没有在同一高度(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即2f>u>f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为:放大;投影仪.(4)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远离透镜一段距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故*为:靠近.【点评】本题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掌握凸透镜的成像的几种情况是重点.此题不仅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考查了一个知识点:刻度尺的读数,别忘了估读这个细节,而写成11.这是此题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19.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簧测力计 D 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簧测力计 C 的示数.(填“C”或“D”)(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 减小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 ,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 增大压力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 静止 ,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填“运动”或“静止”)(4)分析实验数据,若 F1=F2 ,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对物体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和力的相互作用.(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3)使A、B保持相对静止,测出静摩擦力的大小.(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解答】解:(1)A受*簧测力计D的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故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簧测力计D的示数,同理,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簧测力计C的示数.(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故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4)分析实验数据,若F1=F2,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故*为:(1)D;C;(2)减小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增大压力;(3)静止;(4)F1=F2.【点评】掌握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0.某小组测量﹣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1、2所示.(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 零刻度 处,然后调节 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 147.6 g.(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 70 cm3.(3)该物质的密度是 2.1 g/cm3.(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小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专题】实验题;压轴题;实验分析法.【分析】使用把天平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根据砝码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质量,根据铁砂未和颗粒混合前后的刻度,求出颗粒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颗粒的密度.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和颗粒之间混有空气,根据密度公式比较密度的测量值和真实值.【解答】解:(1)用把天平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然后调节平衡螺母,在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位置,天平的横梁平衡.(2)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6g.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100g+20g+20g+5g+2.6g=147.6g.物体的体积=V﹣V'=160ml﹣90ml=70ml=70cm3.(3)ρ==≈2.1g/cm3.(4)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和颗粒之间混有空气,铁砂和颗粒的总体积增大,颗粒体积增大,根据ρ=,颗粒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故*为:(1)零刻度;平衡螺母;147.6;(2)70;(3)2.1;(4)小.【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量筒读数、天平的读数、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等.测固体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重要内容,学习中必须掌握!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计算要有公式,解题步骤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只给出结果不得分,8+6+10=24)21.一质量为0.25kg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总质量为1.5kg.①若盛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1.75kg②若空瓶中放入质量为0.54kg某金属再加满水称得总质量为1.84kg.求:①液体密度;②金属密度.【考点】密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空瓶的质量和盛满水时的质量求出水的质量,再由水的密度求出水的体积也就是瓶子的容积,即某液体的体积;由盛满某液体时的质量求出某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求出这种液体的密度.(2)根据空瓶的质量和加入某金属、加满水的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进一步求出金属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密度.【解答】解:①水的质量:m水=1.5kg﹣0.25kg=1.25kg,v水===1.25×10﹣3m3;∴V液=V瓶容=V水,液体的质量:m液=1.75kg﹣0.25kg=1.5kg∴ρ液===1.2×103kg/m3.②水的质量:m水′=1.84kg﹣0.25kg﹣0.54kg=1.05kg,v水′===1.05×10﹣3m3;金属的体积:V金=V瓶容﹣V水′=1.25×10﹣3m3﹣1.05×10﹣3m3=0.2×10﹣3m3;金属密度:ρ金===2.7×103kg/m3.答:①液体密度1.2×103kg/m3;②金属密度2.7×103kg/m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量,瓶子装满水的体积和装满液体的体积相等这一隐含条件,是一道中档题. 22.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了体积为100mL的液体,总质量为130g,求该液体的密度.【考点】密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来源:学。科。网Z。X。X。K]【分析】知道烧杯的质量,又知道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就可以求出液体的质量,又知道液体的体积,就可以利用公式求出它的密度了.【解答】解:液体的质量:m=m总﹣m杯=130g﹣50g=80g;液体的密度:ρ===0.8g/cm3.答:该液体的密度为0.8g/cm3.【点评】密度公式是我们力学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进行计算时要注意质量与体积的对应*,同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23.目前*上酒的度数表示法有三种,其中一种称为标准酒度,是指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量的毫升数.*也使用这种表示法,它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制定的,又称盖•吕萨克酒度.蒸馏出来的酒液需要进行勾兑,勾兑一方面为了保障酒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调整酒的度数.若现有60度和30度的酒液若干,酒液中的微量元素忽略不计.求:(1)60度酒液的密度.(2)如果用这两种酒液进行勾兑,获得42度、1000毫升的酒液,那么需要这两种酒液各多少毫升.(已知ρ酒精=0.8×103kg/m3,ρ水=1.0×103kg/m3,不考虑酒液混合后体积减少)【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压轴题;方程法.【分析】(1)要算60度酒液的密度,就需要知道酒液的质量和酒液的体积.酒液是由酒精和水组成的,所以酒液的质量是酒精质量和水的质量之和,酒液的体积是酒精体积和水的体积之和.根据题意可知,60度酒液是指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是60毫升,那么我们可选酒液体积为1m3,则酒精所占体积为0.6m3,水所占体积为0.4m3,这样我们就可以分别算出这1m3酒液中酒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从而算出1m3酒液的质量,然后除以体积1m3,即可得60度酒液的密度.(2)42度酒液是指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是42毫升,那么1000毫升的酒液中所含的酒精毫升数就是420毫升.要算60度和30度酒液各需要多少毫升,我们可设需要60度酒液为V,则需要30度酒液为(1000mL﹣V),那么体积为V的60度酒液中所含的酒精毫升数就是×V,体积为(1000mL﹣V)的30度酒液中所含的酒精毫升数是×(1000mL﹣V),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方程:×V+×(1000mL﹣V)=420mL,从而进行求解.【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60度酒液就是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是60毫升,那么1m3酒液中所含酒精的体积就是0.6m3,所含水的体积就是0.4m3,设60度酒液的密度为ρ酒,则:ρ酒===0.88×103kg/m3;(2)设需要60度酒液的体积为V,则需要30度酒液的体积为(1000ml﹣V),根据题意有:×V+×(1000mL﹣V)=420mL解得60度酒液的体积V=400ml,则30度酒液的体积为600ml.答:(1)60度酒液的密度是0.88×103kg/m3.(2)如果用这两种酒液进行勾兑,获得42度、1000毫升的酒液,那么需要这两种酒液分别为400ml和600ml.【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关键是首先要理解题中关于标准酒度的定义,其次要理解在算混合液的密度时,应该用混合液中各液体的质量之和除以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四、科普阅读题(6分)24.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的设想,如图是他画的“大*”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以不同的速度将**平*出去,*出速度越大,**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出速度足够大时,**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 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 .(3)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 人造地球卫星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的改变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是对相同的力去改变同一物体运动方向时,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方向越不易改变,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较小.【解答】解:(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2)由实验现象知,这是重力作用的效果,是石头的重力去改变石头运动方向,他从石头落回地面的距离不同,分析预测用相同的力去改变同一物体运动方向时,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方向越不易改变,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较小,会落回离掷出点更远的地方.所以牛顿设想: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以不同的速度将**平*出去,*出速度越大,**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于是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3)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制成了人造地球卫星.故*为:(1)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2)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3)人造地球卫星.【点评】本题要求我们观察自然现象时,注意物体的物理变化规律,并会合理的设想和大胆的预测.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19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