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_物理_初二【物理】_八年级上册物理_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含*_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369 KB

页数:26页

ID:640a926187cd0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课桌80cmB.人步行的速度是5m/s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左右 2.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B.C.D. 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图中ABCD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4.如图所示是声现象中,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的是(  )A.*和乙B.*和丁C.乙和*D.*和丁 5.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A.B.C.D. 6.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A.B.C.D. 7.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cmB.12.5cmC.4.5cmD.10cm 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凝华 9.如图所示,是我国“9•3大阅兵”时飞机的空中梯队造型,充分体现了这次阅兵的主题,当梯队保持这个造型在空中飞行时,以下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领队机是静止的(  )A.白云B.梯队中的其他飞机C.地面上的观众D.*城楼 10.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和折*现象的是(  )A.B.C.D. 11.如图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如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如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如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光D.如图中,漫反*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定律 12.*、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ρ*>ρ乙B.ρ*<ρ乙C.若V*=V乙,则m*<m乙D.若m*=m乙,则V*>V乙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每个图2分,共29分)1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      产生的. 14.给某合金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合金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合金熔化过程共用了      min.(3)该合金的熔点是      ℃. 15.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此镜片对光有      作用,所以这镜片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6.如图所示,2015年5月9日,***三*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纪念我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伴随着前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主旋律走过莫斯科红场,吸引了全球目光,音乐的主旋律是通过      传播到每位士兵的耳中的,看上去队伍整齐划一,是因为光的      传播原因,由于光的      (选填“镜面反*”或“漫反*”)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17.把干*(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18.一个容积是1L的玻璃瓶,用它装满水,能装下      kg水,这只瓶子      (选填“能”或“不能”)装下与水相同质量的盐水(ρ盐水>ρ水). 19.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      .(2)如图乙所示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      、      的实像. 20.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角      (增大/不变/减小). 21.4只相同的杯子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球铝球、铁球、铜球、铅球分别抽入这4只杯子,液面升高最少的是放      球的杯子.(ρ铝<ρ铁<ρ铜<ρ铅) 22.(1)请在图a中画出对应的入*光线.(2)分别画出图b中已知的两条光线的折*光线和入*光线.(3)如图c,A′是A在平面镜中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出平面镜的位置(镜面有实线,镜面背面找斜线)(4)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d*所示,请在图d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三、解析题(第23题4分,第24题7分,共11分)23.已知A次和B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地﹣﹣乙地乙地﹣﹣*地运行里程A8:34开13:34到B18:31开20:39到840 km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1)A次列车从*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2)A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4.某金属物质的质量为135g,体积为0.05dm3,试根据表中提供的部分数据判断此物质是哪一种金属?若用该金属加工一个质量为810g的水壶(加工过程无损耗),则需用去这种金属多少cm3?金属密度铝2.7×103kg/m3铁7.9×103kg/m3铜8.9×103kg/m3  四、实验探究题(第25题3分,第26题10分,第27题5分,第28题5分,共24分)25.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如图的实验仪器.(1)图*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2)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g.(3)图*中岩石的体积是      cm3. 2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实验时点燃蜡烛A,蜡烛B      (选填“要”或“不要”)点燃,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3)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5)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 27.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把蜡烛(物体)、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若前后移动光屏后,将能看到一个      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2)小明要把物距调整为8cm,他想通过单独移动上面的其中一个器材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据如图所示的情景,写出小明调整物距的两种方法.方法一:单独把蜡烛座的中心线调到尺上      cm的位置;或方法二:      ;物距调整为8cm后,小明再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28.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图(b)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配备的码有100g、50g、20g、10g、5g等.(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王同学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2)小王同学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进行下列实验*作: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以上*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3)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用实验步骤中的字母符号表示).(4)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5)图(c)是另一组的小李同学在实验*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参考*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课桌80cmB.人步行的速度是5m/s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左右【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合理;B、正常情况下,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左右,故B不合理;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左右,故C合理;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左右,故D合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C、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接触.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图中ABCD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线是直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解答】解:A、如图,物体进行曲线运动.不符合题意.B、如图,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不符合题意.C、如图,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不符合题意.D、如图,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并且运动路线是直的,所以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从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上进行判断. 4.如图所示是声现象中,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的是(  )A.*和乙B.*和丁C.乙和*D.*和丁【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蝙蝠中的多数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回来,蝙蝠听到反*回来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解答】解:*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图: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声学中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5.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由图可知,D图最大,则拍摄D图照片时时,镜头伸出最长.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只要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便可以解决此题. 6.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A.B.C.D.【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水的沸腾是温度先不断升高,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A、图中物质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图中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凝固的规律: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C、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这与水的沸腾规律相符,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较强,各种不同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都涉及到了,解题时要抓住不同物质在熔化、凝固过程及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规律判断出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走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7.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cmB.12.5cmC.4.5cmD.10cm【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首先知道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实像,其次因为物体高2cm,像高4cm,所以是放大的像,所以像应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给出的焦距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物距的大小.【解答】解:根据题干条件,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满足:5cm=f<u<2f=10cm,处于这一物距范围内的只有A、7.5cm.故选A.【点评】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凝华【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判断物态变化名称,要先看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再看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解答】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故A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C正确;D、水正在慢慢地结*,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故D错误.故选:C.【点评】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9.如图所示,是我国“9•3大阅兵”时飞机的空中梯队造型,充分体现了这次阅兵的主题,当梯队保持这个造型在空中飞行时,以下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领队机是静止的(  )A.白云B.梯队中的其他飞机C.地面上的观众D.*城楼【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关键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以梯队中的其他飞机为参照物,领队机与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若以白云、地面上的观众或*城楼为参照物,领队机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0.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和折*现象的是(  )A.B.C.D.【考点】光的反*;作光的反*光路图;作光的折*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图析法.【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光从空气斜*入水中时,同时发生反*和折*.要光的反*定律的内容:反*光线与入*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光线和入*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角等于入*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定律的内容:入*光线、法线、折*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光线和入*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角小于入*角.【解答】解:光发生反*时,反*角与入*角相等.D、反*角不等于入*角,所以D错误.当光发生折*时,折*光线和入*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C图中折*光线与入*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C错误.当光从空气斜*入水中,折*角应小于入*角,而A中折*角大于入*角了,所以A错误.B符合光的反*和光的折*定律的内容.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和折*光路图的画法,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和折*定律的内容,同时要特别注意反*角与入*角、折*角与入*角的关系. 11.如图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如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如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如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光D.如图中,漫反*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定律【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光的*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定*思想;推理法;光的传播和反*、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光的*散.【分析】(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3)白光散开后单*光从上到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4)不论是镜面反*还是漫反*,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都遵循光的反*定律.依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正确;C、白光由七*光组成,不同*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光,此项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都遵循光的反*定律,镜面反*和漫反*都遵循光的反*定律,此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散、近视远视的矫正. 12.*、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ρ*>ρ乙B.ρ*<ρ乙C.若V*=V乙,则m*<m乙D.若m*=m乙,则V*>V乙【考点】密度及其特*.【专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V乙时,m*>m乙,所以ρ*>ρ乙;当m*=m乙时,V*<V乙,所以ρ*>ρ乙.故选A.【点评】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采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每个图2分,共29分)1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 音* (填“音调”、“响度”或“音*”)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 振动 产生的.【考点】音*;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特*有:音调、响度和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声音的音*不同,能够区别出来;我们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为:音*;振动.【点评】本题旨在考查音*及声音产生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声音的特征及声音的产生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14.给某合金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合金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合金熔化过程共用了 5 min.(3)该合金的熔点是 80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分析】(1)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2)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为熔化过程经历时间.(3)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的过程为熔化过程,此时的温度为熔点.【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2)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9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9min﹣4min=5min.(3)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80℃.故*为:(1)晶体;(2)5;(3)8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和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求对熔化过程的时间、温度、状态都有所了解. 15.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此镜片对光有 会聚 作用,所以这镜片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专题】图析法;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分析即可.【解答】解: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它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一点.因此是凸透镜.故*为:会聚;凸透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透镜类型的判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6.如图所示,2015年5月9日,***三*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纪念我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伴随着前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主旋律走过莫斯科红场,吸引了全球目光,音乐的主旋律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每位士兵的耳中的,看上去队伍整齐划一,是因为光的 直线 传播原因,由于光的 漫反* (选填“镜面反*”或“漫反*”)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漫反*.【专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平面镜成像.【分析】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③平行光线照*到凹凸不平的反*面上时,被反*面向四面八方反*,叫漫反*.我们能从不同方位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了漫反*.【解答】解:空气可以传递声音,音乐的主旋律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每位士兵的耳中的;看上去队伍整齐划一,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五星红旗,是五星红旗发生了漫反*.故*为:空气;直线;漫反*.【点评】此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漫反*现象,联系实际,关注热点,体现了物理学的社会*. 17.把干*(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水蒸气 经过 凝华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会放热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固态干*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粒形成霜,是凝华.冬季,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为: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18.一个容积是1L的玻璃瓶,用它装满水,能装下 1 kg水,这只瓶子 能 (选填“能”或“不能”)装下与水相同质量的盐水(ρ盐水>ρ水).【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知道玻璃瓶的容积,即能装水的体积,利用m=ρV求水的质量;(2)根据V=比较1kg水和盐水的体积,即可判断是否能装1kg的盐水.【解答】解:(1)玻璃瓶能装水的体积:V水=V容=1L=1dm3=0.001m3,由ρ=得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103kg/m3×0.001m3=1kg;(2)因为ρ=,所以V=,因为ρ盐水>ρ水,所以1kg盐水的体积小于1kg水的体积,所以这只瓶子能装下1kg的盐水.故*为:1;能.【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应用,关键是知道瓶子的容积不变,也就是它装满液体的体积相同. 19.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 红外线 .(2)如图乙所示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 倒立 、 缩小 的实像.【考点】红外线;生活中的透镜.【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光的折*、光的*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是不可见光,这种光*到墙壁上也会发生反*现象.(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物体在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物体经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解:(1)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不把它对准电视机,对着墙壁按按钮也能控制电视机,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发生反*现象.(2)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大于2倍焦距之外的物体发出或反*的光经透镜折*后,物体经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为:(1)红外线;(2)倒立;缩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红外线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也越小. 20.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左 (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角 不变 (增大/不变/减小).【考点】作光的折*光路图.【专题】光的折*、光的*散.【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一种介质斜*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到O点;(2)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入水中发生折*,折*角小于入*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角不变,折*角的大小也不变.故*为:左;不变.【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属于光学基础的考查,比较简单. 21.4只相同的杯子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球铝球、铁球、铜球、铅球分别抽入这4只杯子,液面升高最少的是放 铅 球的杯子.(ρ铝<ρ铁<ρ铜<ρ铅)【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推理法;密度及其应用.【分析】要判断哪个杯子水面最低,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球的体积最小,而要判断哪个金属球的体积最小,我们可根据密度公式ρ=进行判断.【解答】解:因为m铝=m铁=m铜=m铅,ρ铝<ρ铁<ρ铜<ρ铅,由V=可知:V铝>V铁>V铜>V铅,因为这四个金属球都浸没入水杯里,所以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则V铝排>V铁排>V铜排>V铅排,所以放铝球的杯子水面最高,放铅球的杯子最低.故*为:铅.【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能否根据密度求出相应的体积,关键是要知道这四者密度的大小顺序. 22.(1)请在图a中画出对应的入*光线.(2)分别画出图b中已知的两条光线的折*光线和入*光线.(3)如图c,A′是A在平面镜中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出平面镜的位置(镜面有实线,镜面背面找斜线)(4)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d*所示,请在图d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考点】作光的反*光路图;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根据反*定律的内容:反*光线、入*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光线、入*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角等于入*角,作出入*光线.(2)仔细观察入*光线和折*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作图.(4)由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判断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在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上画出路程和时间的正比函数图象.【解答】解:(1)过入*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根据反*角等于入*角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入*光线即可.如下图所示:(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后,折*光线过焦点;过焦点的入*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先连接A和A',再做AA'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4)由v﹣t图象知,电动玩具车的速度保持不变,电动玩具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并且能读出速度大小是2m/s,由v=得s=vt,可以计算电动玩具车在1s后、2s后、3s后、4s后、5s后、6s后的路程分别是:2m、4m、6m、8m、10m、12m,在s﹣t图象上画出路程和时间的对应点(1,2)(2,4)(3,6)(4,8)(5,10)(6,12),用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角与反*角的概念.(2)凸透镜三条特殊入*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后,折*光线过焦点;②过焦点的入*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后,平行于主光轴;③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3)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往的题目都是根据物体作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而此题是根据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总之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灵活运用.(4)本题首先判断电动玩具车的运动状态和速度,然后计算路程,最后画出对应点并把对应点连接起来. 三、解析题(第23题4分,第24题7分,共11分)23.已知A次和B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地﹣﹣乙地乙地﹣﹣*地运行里程A8:34开13:34到B18:31开20:39到840 km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1)A次列车从*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2)A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由开车时间和到站时间可求A次列车从*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2)又知道运行里程,利用速度公式求A次列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A次列车从*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t=13:34﹣8:34=5h=300min;(2)s=840km,A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168km/h.答:(1)A次列车从*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300min;(2)A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68km/h.【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24.某金属物质的质量为135g,体积为0.05dm3,试根据表中提供的部分数据判断此物质是哪一种金属?若用该金属加工一个质量为810g的水壶(加工过程无损耗),则需用去这种金属多少cm3?金属密度铝2.7×103kg/m3铁7.9×103kg/m3铜8.9×103kg/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知道金属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属的密度,对照密度表判断是哪一种金属?(2)知道用去金属的质量,利用V=求需要金属的体积.【解答】解:(1)金属的密度:ρ===2.7×103kg/m3=2.7g/cm3;由密度表可知该金属是铝;(2)根据ρ=可知,需要金属的体积:V′===300cm3.答:此物质是铝,加工一个质量为810g的水壶需用去这种金属300cm3.【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四、实验探究题(第25题3分,第26题10分,第27题5分,第28题5分,共24分)25.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如图的实验仪器.(1)图*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2.80 cm.(2)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152.4 g.(3)图*中岩石的体积是 20 cm3.【考点】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与天平;量筒的使用.【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由于该刻度尺的零刻度已经磨损,因此需要将紧挨物体左侧的5.50cm当作“零”刻度,然后让最后的读数减去“零”刻度的读数即为该木块的长度,注意刻度尺的读数需要进行估读;(2)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天平砝码与游码示数之和是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读数时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量筒两次的示数之差就是物体的体积.【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端以5.50cm作为“零”刻度,末端刻度值为8.30cm,因此物体的长度为:8.30cm﹣5.50cm=2.80cm;(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质量的和,该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m=100g+50g+2.4g=152.4g.(2)量筒的分度值是2ml=2cm3,岩石的体积V=40cm3﹣20cm3=20cm3故*为:(1)2.80;(2)152.4;(3)20.【点评】此题考查的刻度尺、天平、量筒的读数方法,在读数前一定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需要注意的是长度的测量需要进行估读. 2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暗 (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实验时点燃蜡烛A,蜡烛B 不要 (选填“要”或“不要”)点燃,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A 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3)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虚 像.(5)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进行.【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①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②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2)为了看得清晰的像,物体所在的一侧光线要强;实验过程中,眼睛要在蜡烛A侧观察,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3)透明的玻璃板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5)玻璃板是透明的,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因此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解答】解:(1)①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②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实验时点燃蜡烛A,为了能够清楚看得A的像与蜡烛B重合,故不要点燃蜡烛B;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3)实验中,将蜡烛B放置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并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可以方便的确定物、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物与像的大小相同,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5)因为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不能进行.故*为:(1)较暗;2;(2)不要;A;(3)相等;垂直;相等;(4)不能;虚.(5)不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2016届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7.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把蜡烛(物体)、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若前后移动光屏后,将能看到一个 倒 立、 缩小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2)小明要把物距调整为8cm,他想通过单独移动上面的其中一个器材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据如图所示的情景,写出小明调整物距的两种方法.方法一:单独把蜡烛座的中心线调到尺上 73 cm的位置;或方法二: 将凸透镜移动光具座的82cm的位置 ;物距调整为8cm后,小明再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根据小明要把物距调整为8cm,可确定蜡烛座的位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体离凸透镜25cm处,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由图可知,小明要把物距调整为8cm,方法一:单独把蜡烛座的中心线调到尺上73cm的位置,则u=73cm﹣65cm=8cm;方法二:将凸透镜移动光具座的82cm的位置,则u=90cm﹣82cm=8cm;物距调整为8cm后,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明再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故*为:(1)倒;缩小;实;(2)73;将凸透镜移动光具座的82cm的位置;不能.【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8.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图(b)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配备的码有100g、50g、20g、10g、5g等.(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王同学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2)小王同学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进行下列实验*作: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以上*作的正确顺序是: BAC (填字母代号).(3)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ρ= (用实验步骤中的字母符号表示).(4)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50 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5)图(c)是另一组的小李同学在实验*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在称量过程中用手调节平衡螺母 .【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方向移动.(2)测量盐水密度的正确顺序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再测出烧杯的质量,求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3)在密度公式中代入测量值,表示出密度的表达式;(4)测量过程中指针偏右,说明右盘中砝码质量大于左盘中物体的质量,应减少砝码;(5)使用天平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解答】解:(1)如图,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动.(2)测量盐水密度的正确顺序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再测出烧杯的质量,求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3)盐水的密度:ρ==.(4)测量过程中指针偏右,说明右盘中砝码质量大于左盘中物体的质量,应减少砝码(5)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为:(1)左;(2)BAC;(3)ρ=;(4)50;(5)在称量过程中用手调节平衡螺母.【点评】此题容易出现错误,同是指针右偏,在不同的过程中需要*作的步骤不同,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需要调节平衡螺母,在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需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23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