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_语文_初二【语文】_8下_课堂练习多套_9《桃花源记》原创同步练习(含解析)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22 KB

页数:8页

ID:640ac8d0ce8a0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对“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既然出来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的方向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B.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着树枝向着道路的方向走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C.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每一处都记着它。 D.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D解析:分析:“既”是已经的意思;“向路”指“原来的路”;“志”是“做标记”。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2.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便舍船 shè        屋舍俨然shě   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    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 *:B解析:分析:A项“舍”前边应读三声,后边应读四声;C、“要”后边应读一声;D语,后边应读四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D解析:分析:D项应为:后遂/无问津者。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B解析:分析:B项“交通”意思是“交错相通”。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翻译。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A解析:分析:“屋舍俨然”意思是“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6.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解析:分析:D项“桑竹”指“桑树、竹子”。跟现代意思基本一致。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辨析。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标记*:D解析:分析:D项“志”应为“做标记”。故选D。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魏晋(不管)      B.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 C.寻病终(不久)       D.后遂无问津者(探访)*:A解析:分析:“无论”意思是“不要说,更不要说”的意思。所以应该选A。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翻译。9.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C.便扶向路(沿,顺着)       D.寻病终(寻找) *:D解析:分析:“寻”是“不久”的意思。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10.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吾与将*俱不敢问也*:C解析:分析:C“具”是“详细的”意思,不能用“皆”代替。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翻译。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D解析:分析:今:现在;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故选A。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1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C解析:分析:“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复行:再走;“豁然开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1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B解析:分析:A林尽水源:树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C寻病终:不久就病死了;D无问津者:再也没有人询问此事了。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句子翻译的能力。1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B.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很奇怪。)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D解析:分析:A并,一起;B“异”,以……奇异;认为……奇异;C妻子:妻子儿女。故*选D。点评: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的翻译。15.选出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田间道路,交通方便,能听到鸡鸣*叫。 B.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听到鸡鸣*叫的声音。 C.田间小路,交通相错,鸡鸣*叫听得见。 D.东西南北交通方便,村落间能听到鸡鸣*叫的声音。*:B解析:分析:A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二、填空题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他名,字,是时期的诗人。也是成语的由来。*:陶渊明|潜|元亮|东晋|世外桃源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17.(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解析:分析:熟读课文,归纳并找出描写桃花源环境美好的句子。点评: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该题不难。18.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解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抓住桃花林、桃花源的特点,用对偶句概括出来。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19.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解析: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找出相应句子。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0.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解析:分析:人人都希望过太平安定的生活。桃源人不再出去,是因为这里没有战乱。点评: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即可。三、阅读理解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属:                    要:*:属:类 要:同“邀”,邀请。解析:分析:结合文意、句意理解词义。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2)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析:分析:桃源的人个个开心快乐。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22.晏子之晋,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负刍②、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③父也。”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④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⑤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⑥乎不知己,而信⑦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⑧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⑨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⑩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晏子春秋•内篇第五》)【注】①中牟:地名,在今河南。②刍:柴草。③越石:地名。④骖:指驾在车两旁的马。⑤暴:猛、急。⑥诎:通“屈”,屈服。⑦信:通“伸”,伸展。⑧鬻(yù):卖。⑨行:德行。⑩辞:谢罪、道歉。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格,颇为传神。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格特点。*:晏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解析:分析:熟读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即可。点评: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2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                                   *:①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②(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解析:分析:抓住关键实词,翻译文言语句,注意词类活用现象。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解析:分析:在理解诗句内容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再现。点评: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5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