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历史_历史必修_必修二_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卷-2017_同步测试_专题04古代的经济政策(讲)-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98 KB

页数:8页

ID:640be9d364ee2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gkstk.【课堂讲解】一、*古代的土地制度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奴隶社会──井田制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有: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④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拓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核心讲解: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包括哪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例题1】《诗经·小雅·大田》中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列对此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出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表明私田已占主导地位C.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高超D.水利工程技术空前发展【*】A【考点】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 【拓展】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①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②其中,最典型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也较为彻底。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③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②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③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核心讲解:如何认识土地兼并?*: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例题2】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C.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A【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土地制度•宋代土地政策2.“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目的和评价(1)内容: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A.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重农抑商”政策是*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统治者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拓展】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其核心是农业,商业是辅助和补充。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初,该政策维护了封建经济尤其是保护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因此,这一时期,如教材所述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和西汉*抑制富商大贾的做法,都具有进步的作用。B.明清两代的“重农抑商” 明清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这一时期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统治,封建*继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拓展】明清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明清两代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 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核心讲解:如何对“重农抑商”政策进行评价?*①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②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从根本上造成了*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例题3】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实现“均贫”“均平”的社会秩序。这主要是因为重农抑商A.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B.实践了儒家的“仁政”主张C.彰显了传统的“民本”思想D.抑制了工商业者私欲的膨胀【*】A【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3.“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和评价(1)含义:明清*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拓展】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2)原因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②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③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的表现。满清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核心讲解:如何对“闭关锁国”政策进行评价?*①积极作用:清*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②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拓展】启示:*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例题4】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一观点认为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集权统治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B【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例题5】“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清*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这种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经济政策是A.闭关锁国B.重商主义C.“朝贡”贸易D.海外殖民【*】A【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名师点睛】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评价:①这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加深,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②使*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例题6】乾隆后期谕旨中提到英国:“在西洋诸国中较强悍,且闻向在海洋有劫掠各国商船之事”。对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等要求,谕旨指出:“如此非分于求,究其心怀叵测,不可不留心筹计……因思各省海疆,最为紧要。”据此推断乾隆帝A.以天朝观念应对英国人B.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C.认清了英国通商的本质D.对与英国交往有所*觉【*】D【解析】天朝观念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乾隆帝认为“因思各省海疆,最为紧要”只能说明交往过程中注意防范潜在的威胁,故B项错误;乾隆帝并未认清英国寻求通商的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海洋有劫掠各国商船之事”“因思各省海疆,最为紧要”等信息可知乾隆帝看到了潜在的威胁提早做应对计划以备不测,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例题7】“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近代史》)这表明清*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D【考点】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情况。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新生事物。但资本主义萌芽受到的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正是这种“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相结合,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并使*与世隔绝,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落后于世界潮流,从而埋下了日后落后挨打的祸根。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5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