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历史_历史必修_必修二_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卷-2017_同步测试_专题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讲)-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含解析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136 KB

页数:10页

ID:640be9da0e6a5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堂讲解】一、经济特区(突破口)的创办1、创办:(1)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2)1988年,海南(最大)。特点: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影响:发展外向型经济排头兵;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全面开展的突破口。【拓展】1979年4月*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核心讲解】怎样正确认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例题1】“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A.特别行政区B.民族自治区C.沿海经济开放区D.浦东新区【*】C【考点】*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二、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1、步骤:(1)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苏境内的南通和连云港)(2)1985年,长*三角洲、珠*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4)在开放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核心讲解】怎样正确认识现代的对外开放与旧*“开放”的区别?*:①背景: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是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清*被英国的“坚船利*”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综合国力日益强大、*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②内容:旧*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③影响:旧*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的侵略,使*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④*质:旧*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的产物;当今*的开放是党*、*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例题2】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领土和*的惨痛事实,暴露了*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其主旨是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D.借屈辱历史影*特区建设【*】D【考点】*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设立。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1)兴办: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2)特点及影响: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行情的重要窗口。【拓展】经济特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区别①在管理体制上,前者是相对*的行政区域;后者则是在所在市面上**直接领导和具体管辖下的一块实行某些特殊政策的开放区域.②在经济结构上,前者是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依托所在城市面上,必要时,也可在区内设立外贸,金融,商业,仓储,运输,生活设施,但这主要是为本区域生产,经营,生活提供服务.③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上,前者的外商投资企业不论生产*或非生产*的,均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后者,只有生产,科技型企业才能享受这一待遇.④在减免关税上,前者在管理线内进口的生活消费品和市场物资多数是免征或减征关税;后者则一律照章征收关税.此外,后者在人口构成上,以国内人员,原有城市市域范围内的人口为主体,境外人员很少.⑤在地理特征上,后者既是相对*,有明显地理界限的用地,又是所在城市用地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城市一般的“建成区”.从1988年至2002年,全国共设立了哈尔滨,大连,皇岛,*台,威海,上海闵行,福州,福清,东山,惠州,重庆等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东部27个,中部10个,西部12个).四、浦东的开发开放(1990年)1、目的: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三角洲和整个长*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优势(原因):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3、成就: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拓展】*晚年遗憾:后悔搞经济特区时没加上海*指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他坦言:“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他自责:“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背景:1、*方面:①20世纪70年代*形势走向缓和20世纪70年代,*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这一切都为*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环境。2、国内方面:①“十年*”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②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3)*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78年和1979年,*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核心讲解】阅读下列材料:*同志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资金是不可能的。”请回答: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理论上:首先,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次,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具有必然*,也为其创造了可能*。再次,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实践上: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强对外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来看,封闭就要落后,开放才能获得迅速发展。【例题3】“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不断为世界创造惊喜……并不断地在*场合上发出自己清晰有力的声音。如果我们追溯新*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第一扇“窗”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深圳出口特区C.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考点】*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设立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核心讲解】如何认识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2)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例题4】*曾如此解释*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开放深圳?因为它对着*;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C.*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B【解析】考点:*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十四大【例题5】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B.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D.*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决策的作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问的是“根本问题”,浦东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根本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根本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例题6】《*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D.*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C【解析】考点:*特*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对外开放【例题7】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是A.提高了*的*地位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D.拓宽了*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C【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段内*高层出访最多的两类国家,一个是综合国力较强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类是正在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们国家的高层领导人希望通过找到改革之路实现综合国力的增强目的,故选C选项。A选项没有发现*的出访规律;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合作。考点:现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课堂小结】本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如比较*近代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现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地区都在东南沿海及长三角地区,同时总结具有共*的原因各是什么。课文中关于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浦东开发开放前后的巨大差异等,非常有限,也相对抽象,可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新区或邻近城市的对外开放区域去实地参观,增强感*认识和切身体会。构建本课知识网络版权所有:学优高考网(.gkstk.)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7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