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历史_历史必修_必修二_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卷-2017_同步测试_专题20从“战时*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Wor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60 KB

页数:5页

ID:640be9e0885c7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gkstk.一、选择题1.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城市供应D.*显示出优越*【*】B考点:俄国十月*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一五计划及其成就2.列宁说:“*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B.恢复货*流通和商品交换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列宁领导的苏俄经济探索,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21年和“退却”,应当是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战时*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项农业集体化的措施;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措施。所以*选B。考点:俄国十月*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A.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B.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C.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谈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A【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关系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等人的观点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认为引进外资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故A项正确,D项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故B项错误;废除新经济政策是斯大林体制确立的一步,故C项错误;4.从1933年起,苏联*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播种及收获期、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仔集体农庄。这此措施()A.加速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为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推行C.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D.推动了苏联农业的飞速发展【*】B5.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索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O%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经济危机淡化了愈识形态的冲突D.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C【解析】苏联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就实际上停止了,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时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30年代英美等国把大量机器设备销往苏联,对苏联来说是抓住了巨大的机遇,转嫁危机至苏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C项正确。 6.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C.*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C【解析】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点是“1932年”,可以得出当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大危机中,联系当时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得出*。要求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纵向的联系能力,认识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抓住有利机遇。7.上个世纪20年*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家有共同之处,表明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调动分析与比较辨别能力,结合题目要求所选选项必须符合“共同点”的含义。A项明显错误;B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C项评价不够全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物,忽视了客观条件和*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在*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提出的。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9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从*的国情出发提出的,故选D选项。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52年,*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摘编自徐中约《*近代史》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一年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存在两种观点。观点一: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苏联社会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观点二: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五年计划过程中的特点。(2)阅读材料二中有关苏联工业化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1)*特点:得到苏联援助;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侧重观点一: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侧重观点二: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西方渡过经济危机提供借鉴。【解析】(2)观点一:“苏联社会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主要是站在*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苏联的工业化存在问题。根据材料二“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农民生活水平低、为工业化发展付出代价过大等方面作答即可。观点二:“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主要是站在工业化发展对国家建设的角度看待工业化的成就,联系所学知识从工业化的成就等积极方面作答即可。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2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