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历史_历史选修_选修1_编号16:历史:选修1人教版单元测试及练习解析_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1)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227 KB

页数:5页

ID:640bea24a42ab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同步测控1(人教版选修1)基础巩固1.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  )①阶级矛盾 ②民族矛盾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北宋中期的尖锐矛盾主要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D2.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权,主要是为了(  )A.加强*事力量B.抵抗辽的进攻C.防止*事割据D.限制贵族势力解析:北宋建立前,*经历了长期的*割据。赵匡胤自己是作为武将“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又吸取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集中*权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事割据。*:C3.北宋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武将夺权B.加强禁*战斗力C.*与地方禁*相互制约D.加强皇帝对*队的直接控制解析:北宋经常换防各地驻守的*队就是为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目的,这样就防止了兵将结合反抗*,但也削弱了*队的战斗力,故B项错误;C与史实不符;D项是根本目的。*:A4.与以往朝代相比,北宋统治者对土地集中的态度是(  )A.限制土地兼并B.不抑(土地)兼并C.土地收归国有D.禁止土地买卖解析:以往朝代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一般都限制土地兼并。而北宋统治者在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后,却鼓励他们多积田,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造成北宋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这也是北宋阶级矛盾尖锐的一个重要原因。*:B5.北宋*奉行养兵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B.平息农民起义C.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稳定社会秩序解析:北宋*的养兵主要是荒年募兵,将大量流民招进*队,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D综合应用6.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牺牲*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盟约是在战局对宋*有利的情况下签定的,以宋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为条件,换来暂时的苟安。此后很长时间双方没有发生战争,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B7.对于北宋初年加强*集权的基本评价是(  )A.弊大于利B.利大于弊C.利弊相当D.有利有弊解析:宋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防止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采取措施加强*集权。尽管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但它使五代以来重臣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是利大于弊。*:B8.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解析:本题先理解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即入不敷出,然后分析其原因。北宋的时候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官武将专权,造成冗官的局面。用募兵养兵的办法对付*反抗,造成冗兵的局面。冗官、冗兵使国用大增,每年还要送给辽国和西夏大量银帛,因此使得入不敷出。而究其根源正是吏治*。*:D基础达标9.下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画像,他对土地兼并实行的措施是()A.抑制B.禁止C.放任 D.鼓励解析:宋太祖为了巩固*,鼓励功臣“市田宅以遗子孙”,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C北宋中期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请回答2~6题。10.北宋初期加强*集权的主要体现有()①集中*权 ②集中行* ③集中财*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解析:北宋宋太祖加强*集权主要包括集中*权、行*和财*。*:D11.北宋中期之所以会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归根到底应与谁有关()A.赵匡胤 B.宋仁宗C.范仲淹 D.宋神宗解析:北宋中期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实际上是北宋初期赵匡胤加强*集权的结果。*:A12.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A.宋太祖时期B.宋神宗时期C.宋仁宗时期D.宋高宗时期解析:北宋这一局面发展到严重程度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C13.北宋形成冗官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B.增加科举录取的名额C.实行“恩荫”制度D.发展中小地主的势力解析:发展中小地主的势力与官僚机构的庞大没有关系。*:D14.宋太祖加强*集权的主要目的是…()A.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B.巩固统治C.抗击辽和西夏的进攻D.*农民起义解析:A、C、D三项均是加强*集权的原因,但最主要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B更上一层随着局势的严重,到宋仁宗时进行庆历新政。请回答15~16题。15.下图所示之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改革,改革是()A.王安石变法B.庆历新政C.仁宗变革D.*事改革解析:图中所示人物是范仲淹,他进行的改革是庆历新政。*:B16.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D.用人不当解析: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B17.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是北宋*牺牲*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在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B18.*集权的加强使得*的官俸和*费开支越来越大,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由此可得出的教训是()A.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加强*集权必须扩大*机构和*队解析:改革导致了“三冗”局面的出现,使*出现财政危机。*:C19.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解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A20.读《北宋时期*形势示意图》,请回答:(1)通过这一幅地图,你得到哪些历史信息?(2)北宋为解决图中所反映出的矛盾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局面与北宋中期的“三冗”中的哪个问题有关?(3)以上问题导致了北宋什么局面的出现?庆历新政的内容是否与此有关?解析:主要结合示意图得出北宋中期面临的民族问题,之后得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参考*:(1)北宋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它的西北边,有党项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夏*(西夏)。此外,还有云南的大理、*的吐蕃以及西北的高昌、龟兹、于阗等*。这反映了北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2)先是战争,然后战败,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冗兵、冗费。(3)积贫积弱局面。没有关系。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2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