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地理_地理必修_必修一_编号2: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小作业_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小作业_第一章章末小结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270 KB

页数:5页

ID:640c1701c7b68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INCLUDEPICTURE"阶段质量检测.tif"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假设有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其中有三颗固态行星在一共同轨道上绕着它运转,如图。这三颗行星的质量与大小都与地球差不多,其它基本数据与轨道参数如表所示(为方便对照,地球的数据附在表中的最后一列作为参考)。依据图表,回答1~2题。自转周期轨道倾角大气压力(atm)*行星42小时24度0.001乙行星20小时12度0.8*行星12小时65度1.2地球24小时23.5度1.01.*行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为(  )A.23.5°~90°        B.25°~90°C.65°~90°D.67.5°~90°2.*、乙、*三行星中,昼夜温度差别最大与最小的行星分别是(  )A.*、乙B.*、*C.乙、*D.*、乙解析:第1题,*行星轨道倾角为65°;其极圈应为90°-65°=25°,故其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为25°~90°。第2题,自转周期越长昼夜温差越大,故*行星昼夜温差最大,*行星昼夜温差最小。*:1.B 2.B下图是“M、N两地太阳辐*的年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INCLUDEPICTURE"1137.TIF"3.M地最可能位于(  )A.赤道B.回归线C.极圈D.极点4.N地五月一日时昼夜状况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极昼D.极夜5.5~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较M地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B.昼夜长短C.天气状况D.地面状况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的太阳辐*总量变化较小,且最大值出现在太阳直*赤道附近的春、秋分日前后,最小值出现在夏至日、冬至日前后,故该地最可能位于赤道。第4题,N地一年中只有从春分日至秋分日能获得太阳辐*,故它应位于北极点,五月一日太阳直*北半球,此时的北极点发生了极昼现象。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5~7月间,位于北极点的N地获得的太阳辐*较赤道处的M地多,这是因为N地发生了极昼,虽然它的太阳高度角没有M地大,但其昼长远长于M地,所以其获得的太阳辐*较多。*:3.A 4.C 5.B“天宫一号”于*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中心发*。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6~9题。INCLUDEPICTURE"1152.TIF"6.“天宫一号”发*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A.9月28日13时16分B.9月29日13时16分C.9月29日21时16分D.9月30日21时16分7.下列不包括“天宫一号”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8.当日太阳直*的纬度最接近(  )A.12°NB.23°SC.23°ND.0°9.当日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B.乙C.*D.丁解析:第6题,中时区在东八区西侧,与东八区相差8小时,故选B。第7题,河外星系不包括“天宫一号”天体系统。第8题,9月29日接近秋分日,且太阳直*点接近0°纬线。第9题,图中*处是秋分日,故选C。*:6.B 7.C 8.D 9.C10.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INCLUDEPICTURE"1153.TIF"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E、D合为岩石圈D.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G解析:图中A代表大气圈,B代表生物圈,C代表水圈,D代表地壳,E代表上地幔顶部,F代表地幔,G代表地核。*:C读“太阳直*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1~12题。INCLUDEPICTURE"1136.TIF"1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点的位置是(  )A.aB.bC.cD.d12.当太阳直*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正值夏季B.b地昼短夜长C.c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d地出现极昼现象解析:第11题,由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左图为南半球,右图为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赤道,且自赤道向南半球运动,应位于左图中的b点。第12题,太阳直*d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为冬季,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d地位于北回归线上无极昼、极夜现象。*:11.B 12.C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要求。(16分)INCLUDEPICTURE"1154.TIF"(1)图1所示太阳直*的纬度是________,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节气名称),此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________处(填序号),公转速度是________(多项选择)(6分)A.逐渐加快B.逐渐变慢C.接近最快D.接近最慢(2)图1中a~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该日过后太阳直*点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再过4个月,太阳直*在________半球。(3分)(3)*地区昼长大于夜长的时段位于图2中的________时段。(3分)(4)描述地球从④处运行到①处*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4分)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知太阳直*23°26′S,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②位置,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并接近最快。第(2)题,太阳直*23°26′S,距直*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故d>c>a=b;过了冬至日,太阳直*点将向北移动,再过四个月,太阳直*北半球。第(3)题,*昼长大于夜长的时间位于图2中③→④→①时段。第(4)题,从④至①*由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昼夜平分。*:(1)23°26′S 冬至 ② AC(2)d>c>a=b 北 北(3)③→④→①(4)昼渐短,夜渐长,昼大于夜。(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昼夜平分)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INCLUDEPICTURE"1139.TIF"(1)阳光直*的纬度是________。这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5分)(2)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北极圈上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南极圈上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5分)(3)图中AB是________线。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D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7分)(4)C地日出是________点;如果E地是星期日10点,那么D地是星期________的________点。(3分)(5)这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6月22日(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北回归线,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第(2)题,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北极圈上出现极昼,南极圈上出现极夜。第(3)题,图中AB为晨线,C点地方时为2时,昼长为12小时(赤道上);D点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昼长也为12小时;E点地方时为10时,昼长为4小时。第(4)题,C点位于赤道上,终年6时日出;若E地为星期日10点,则D地为星期一6时。第(5)题,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23°26′N 6 22 夏至 远日 慢 (2)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极昼 极夜 (3)晨 212 6 12 10 4 (4)6 一 6 (5)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2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