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地理_地理必修_必修一_编号7: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含解析_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含解析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394 KB

页数:10页

ID:640c172ccff8d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INCLUDEPICTURE"活动点拨.TIF"1.教材第29页活动(1)大气逆辐*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2)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地球上因为有大气存在,在白天,大气的反*、散*和吸收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使白天地面的气温不会过高;夜间,地面辐*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还给了地面,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2.教材第29~30页活动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雾在玻璃缸内的流动的方向,帮助同学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流动方向。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雾在玻璃缸内先由小洞向下,然后由装*块的盆飘向装热水的盆,由装热水的盆向上,后又飘向装*块的盆的上方,形成闭合的一圈。*雾飘动代表了空气流动,由实验可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空气环流。3.教材第30~31页活动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相当于白天陆地受热,海洋冷却;晚上相反。(1)图略。(提示: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上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2)一天之内,海岸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3)画图略。(提示:白天顺时针,夜间逆时针。)(4)由于海陆热力*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此,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调节作用。白天海滨地区受海风的影响气温不是太高,夜间海滨地区受陆风的影响虽然温度下降,但海洋热容量大,气温高,受其影响,海滨地区气温降得又不是太低,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气温年较差也较小。[课堂小结]INCLUDEPICTURE"214.tif"INCLUDEPICTURE"课时演练.TIF"eq\x(学)eq\x(业)eq\x(达)eq\x(标)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INCLUDEPICTURE"215.tif"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后,以地面辐*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越多,温度越高。*:1.B 2.B冬季,农民用人造*幕防止农作物受冻。读太阳辐*和地面辐*、大气逆辐*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INCLUDEPICTURE"216.tif"3.关于图中a、c、d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c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c、d代表的辐*波长的大小关系是c<d<aC.d代表的辐*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与天气状况无关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大气逆辐*,c表示太阳辐*,d表示地面辐*;其中,d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太阳辐*与天气状况有关。*:B4.图中箭头能表示人造*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原理的是(  )A.aB.bC.cD.d解析:人造*幕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防止农作物受冻。*:A读下图,回答5~6题。INCLUDEPICTURE"217.tif"5.图中城市中心与郊区相比(  )A.气温高,降水少B.气温高,降水多C.气温低,降水少D.气温低,降水多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市中心与郊区相比,降水更多,气温更高。*:B6.关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B.近地面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C.高空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D.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解析:由于城市温度比郊区高,故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城市上空产生的上升气流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D7.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B.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C.夜晚多云比白天多云气温高D.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解析:首先要明确大气对太阳辐*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反*和吸收。四个选项中,A是反*作用,B是吸收作用,C的叙述本身是错误的,D是大气逆辐*,与大气对太阳辐*的削弱作用无关。*:D8.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INCLUDEPICTURE"218.tif"*INCLUDEPICTURE"219.tif"乙(1)填写*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___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___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所示原理分析原因。(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据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面辐*,大气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大气逆辐*。(2)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有关。(3)青藏高原太阳能辐*丰富的原因从海拔、地形方面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4)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天的气温变化特征。*:(1)太阳辐* 地面辐* 大气逆辐* (2)B C(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的削弱作用弱。(4)② *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eq\x(能)eq\x(力)eq\x(提)eq\x(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9~10题。INCLUDEPICTURE"220.tif"塑料大棚生产蔬菜示意图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解析: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C10.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增强地面辐*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的反*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解析: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C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1~12题。INCLUDEPICTURE"221.tif"1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A1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INCLUDEPICTURE"222.tif"解析: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A13.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  )INCLUDEPICTURE"223.tif"A.Pa>Pb;Ta>TbB.Pa>Pb;Ta<TbC.Pa<Pb;Ta>TbD.Pa<Pb;Ta<Tb解析:由图中垂直气流方向可知,a地气流下沉,b地气流上升,故气压Pa>Pb,气温Ta<Tb。*:B14.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INCLUDEPICTURE"224.tif"(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由市中心向郊区气温呈波浪式下降,植被覆盖好的地区气温较低。第(2)题,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中心,高空风由市中心吹向郊区。第(3)题,绿*植物吸热增温较慢,它的蒸腾吸收热量,再加上它吸收CO2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量减少,从而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第(4)题,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会对市区造成污染,故不合理。*:(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2)略。(3)等量的太阳辐*使被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4)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7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