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地理_地理必修_必修三_编号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试卷_综合测试_专题01小题好拿分(基础版)-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备考黄金30题(解析版)含解析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425 KB

页数:13页

ID:640c173dbcb7b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B.昼夜温差大,*辣可驱寒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D.气候潮湿,*辣可祛湿2.“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A.气候大陆*强,空气干燥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C.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1.D2.C近几年滴“滴打车”在*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发展迅猛,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出行模式对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与该模式相关度较低的行业是()①电子商务②商业地产③汽车维修④交通运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互联网+交通”的经济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A.GIS与GPSB.RS与GPSC.GIS与RSD.数字地球与RS【*】3.B4.A【解析】试题分析:3.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出行模式对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与该模式相关度较低的行业是商业地产、汽车维修,所以B正确。4.RS是借助传感器来接收遥远的地物发*或反*的电磁波,从而获得遥感影像,GIS主要用来处理空间信息,它是在计算机里借助软件来处理信息,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数字地球主要是用数字的手段将地球上的事物进行数字化。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上述材料应用到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①GIS②GPS③RS④数字地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因为该技术()①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②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和反*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③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④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C6.D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黄土高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读图2黄土高原小流域景观,回答下列各题。7.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A.崇山峻岭,地表崎岖B.遍布石林C.黄土广布,平坦广阔D.沟谷纵横8.目前,作用于黄土高原地貌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9.人类对a、b、c、d四地资源利用和环境整治合理的措施是①a处适度发展耕作业②b处大力开垦梯田种水稻③c处大力植树造林④d处宜打坝建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黄土高原林草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防风固沙,滞洪蓄水B.绿化美化,吸*滞尘C.保塬护坡,改良土壤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7.D8.C9.C10.C8.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目前,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特征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故选C.9.从图中看出,a为黄土源,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可以开垦为耕地;b处为缓坡,缓坡适合修建水平梯田,但黄土高原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cd两处为沟谷,应该植树造林和打坝建库.故选C.10.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图示地区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故植树种草、退耕还林恢复植被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保塬护坡,改良土壤。故*选C项【考点定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及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名师点睛】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水土流失形成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其中,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气候、风、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所致,进人人类社会之后,人们生产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深入和拓展,水土流失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由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等人为因素而加速,因此,一定意义上讲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与修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读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1.图中B和D地区的森林系统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有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12.对B地区森林带来严重破坏的活动是()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D.过度引水灌溉【*】11.B12.A考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14.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13.B14.C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根据《新疆哈密地区煤炭工业“十二五”——2020年区域发展规划》,哈密地区将围绕“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规划到2015年末煤炭产能超过1.5亿吨,到2020年煤炭产能超过3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5.哈密地区提出“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丰富的煤炭资源B.接近消费市场C.交通条件D.国家政策扶持16.目前,制约该战略实施的条件有①交通运力不足,且运输距离远②输电线路少,电网建设滞后③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需求量急剧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A16.A【考点定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名师点睛】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流域,表为该流域四个河段平均坡度表。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河段①②③④平均坡度0.0850.1250.0450.00217.落差指河段两端之间的水面高程差。下列河段中落差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18.①②③④河段开发的重点是A.①—水产养殖B.②—水土保持C.③—内河航运D.④—梯级开发【*】17.A18.B考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解读信息的能力。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9.导致*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A.冬季风B.地势C.天气D.纬度20.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①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凌汛现象③地势低平④河网稠密=5\*GB3\*MERGEFORMAT⑤夏秋雨多=6\*GB3\*MERGEFORMAT⑥地下有永久冻土A.①③④=5\*GB3\*MERGEFORMAT⑤B.①③④=6\*GB3\*MERGEFORMAT⑥C.①②③④=5\*GB3\*MERGEFORMAT⑤D.①②③④=5\*GB3\*MERGEFORMAT⑤=6\*GB3\*MERGEFORMAT⑥【*】19.B20.D【解析】试题分析:19.读图可知,*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说明其年均温比东西两侧低,结合我国地形区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小兴安岭地区,海拔较两侧高,所以气温低,是由于地形地势影响,故选B。20.图中D处是我国东北的三*平原,纬度较高,所以蒸发微弱,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之一,故①正确。松花*自西南流向东北,在秋季时下游先结*,春季时下游后融*,这些都影响了*水下泻入海,使得地表积水,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之一,故②正确。这里地势低平,*水入海不畅,地面积水,也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之一,故③正确。地势低平处,河道较多,主河道不明显,也影响了河水下泻,也成为形成沼泽的条件,故④正确。我国东北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部分滞留在河床和低洼地中,在晚秋、冬季和初春时节,因低温形成冻土,甚至深层地下形成永久*冻土,这些都使得地表水没有充分下泻和渗透,大量残留在地表,所以⑤、⑥都是形成沼泽的条件,故选D。【考点定位】影响气温的因素湿地形成原因【知识拓展】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2.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3.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平行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5.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指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下列结果中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A.破坏*地震B.土地沙化日益严重C.火山喷发*尘满天D.海啸破坏的海岸设施22.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发展*家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②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率的模式;③体现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④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尖锐矛盾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21.B22.D22.“牧童经济”在发展*家、发达国家都曾产生过,①错。是一种低投入、低效率的模式,②错。体现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③对。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尖锐矛盾,④对。D对,A、B、C错。【考点定位】“牧童经济”的概念、特点,带来的问题。近年来,苏州市沿*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下列问题。23.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24.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23.B24.C【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5.西气东输工程起点和终点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温带大陆*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26.“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雨会增多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25.B26.D【考点定位】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西气东输的意义【名师点睛】西气东输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工程正式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INCLUDEPICTURE"daan.1010pic./pic7/pages/66A2/1943/0009/6b46f14f8c43bc7ef7263d2e55612b80/A/Image102.gif"\*MERGEFORMAT27.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增大汉*下游的防洪压力B.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28.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27.D28.B【考点定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拓展】南水北调是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中游及其支流汉*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对受水区而言,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中线工程的移民问题,对汉*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等。中线工程引起汉*环境的变化,将对武汉、湖北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其生态影响已超乎“专家”理解范围。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为上海市与浙*省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29.从上海向浙*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A.家具与皮革B.皮革与文体用品C.机械与通信D.*草与机械30.有关上述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产值降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B.加强*分工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C.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D.短期内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29.D30.C30.从图中看不出工业产值降低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第,A错。图示地区的产业转移为国内产业转移,与推动*经济一体化无关,B错。将有污染的企业外迁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C正确。产业转移出去短期内会减少就业机会,增大就业压力,D错。故选C。【考点定位】产业转移的原因与影响【方法总结】产业转移的原因与影响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发展*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度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10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