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

下载文档

类型:

ID:65e038934f053

发布时间:2024-02-29 15:56:03

1、语文就是语文——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沈大安指出语文要体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在面对《最大的“书“》这一常识*课文时,如何把握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亲密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体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通过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并利用句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介绍化石,以及利用给动画配音赏析文本。在师生、生生分角*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进一步认识这本最大的“书”,并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2、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要让文本活力充溢,就需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正如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通过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通过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这不仅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科学常识讲解,同时为学生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整堂课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

3、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有时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导致这个辅助工具“难以被驾驭”。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道,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较为准确地解决了常识*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当然,在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时,我则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课件,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4、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了三个难度层次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以及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作为引子,以大自然中更广泛的“书”作为结尾,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教室,语文教学也不再局限于课堂。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