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五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37 KB

页数:25页

ID:6361a3d715508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集体备课教案课题:17《杨柳》时间:2013、4、16主备人:刘丽平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作者喜爱杨柳的原因:不求索取,不忘根本。2.能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对杨柳的喜爱、赞美的感情。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借杨柳来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4.能说出作者采用的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突出杨柳的可贵的品质。【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能理解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借杨柳表达的朴实的人生哲理。【学时安排】1课时主教案个*教案【过程设计】一、导入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作者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二、作者简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播放乐曲,调整情绪。2.作者对杨柳的感情是?明确:喜爱、赞美四、解读全文问题1.文章赞美杨柳的段落有哪些?作者赞美了杨柳的哪些特点?如果联系人生,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首先来看“贱”。在文中作者还提到了与“贱”相反的“贵”,“贱”的本意是价钱便宜或地位低下,文中指由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或不吃,或吃得少,或吃得次,显得命薄而低下;“贵”的本意是价格高或地位优越,文中指吃的东西好,显得身份地位高。再来看“下垂”。与“下垂”相反的是“参天”。你能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对“参天”之物的态度的语句吗?.明确:语句:“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可见作者对这种忘记根本、只想高攀的植物是深恶痛绝的,联系现实,就是对那些高高在上、贪图享乐、作威作福、忘掉根本的得志小人的讽刺了。问题2.文章为什么要写牡丹、葡萄?明确:作者是在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杨柳的从不奢求,只是给予的品质,赞美杨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问题3.自古以来写杨柳的作品有很多,人们常常把杨柳作为春的象征,作者认为以杨柳为春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杨柳的下垂美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因此它是春的代言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杨柳为题来赞美春天,作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杨柳为春”加以阐释,那就是杨柳的“下垂”所显现的谦逊,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最能象征春天的神意。问题4.作者认为观赏杨柳的最佳地方在哪里?是不是在西湖?为什么?明确:杨柳的存在是自然的。它不是因为生在西湖而高贵,也不因为长在乡村而卑贱。它是朴实无华的,它又是柔韧坚强的,作者才觉它尤为可爱。问题5.文章前3段内容似乎与赞美杨柳的主题不相干,那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去掉么?明确:为后文直接咏柳蓄势。第一段里作者说明自己喜欢杨柳只是“随缘”而已;第二段强调自己喜欢杨柳并非存心“结缘”;第三段运用类比手法,阐明自己与杨柳的关于就是“随缘”而已。作者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喜欢杨柳,看似游离于主题之外,实则处处点题:“画中多杨柳”、“小杨柳屋”,可见与杨柳是有缘的,这种缘是不可附会的,只能是“随缘”。反映了作者不造作、平实、不张扬的风格。六、小结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18胡杨时间:2013.4.16主备人:刘丽平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八个一类字,理解“逼视、炼狱、蒸发、湮灭、壅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感情,学习作者的写法。  二、难点及重点: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新课标第一网主教案个*教案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打一植物。  2、板书课题:  3、从谜语中,你感受到胡杨有哪些特点。  4、出示胡杨的课件。  5、导入新课学习。观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画面,下面我们再去文字中感受胡杨之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  2、利用工具书或其它参考书,尝试自已理解。  4、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  区分并掌握字的写法:摧-催;燥-躁;椭-随;练-炼。  理解字义:森森然;炼狱;干燥;湮灭;壅住。  三、先读读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再整体读课文,比一比,是否比第一次流利。  四、默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了解,并整体感知。  1、说说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读一读,谈一谈。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3、齐读中心句,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深入学习课文,了解胡杨的特点。  1、默读全文,找出概括胡杨特点的关键语句。  胡杨是沙漠里的巨树。  胡杨倒下了一千年不烂。  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烂。  二、赏析课文,感悟胡杨的精神。  1、学习第2-4自然段。自由读,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胡杨是沙漠中的巨树?  (1)从课文中的描写,理解胡杨外形之“巨”。  (2)抓重点句理解:大生命是搬不动的,更是不可肢解的。(胡杨坚不可摧,强不可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学习5-6自然段。  A、指名读,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一千年不烂的?  造成胡杨千年不烂的原因是什么,找课文中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B、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感最深的句子?试着读一读,大家来评一评。  3、自学第7-8自然段。  老师谈谈自已的感受:即使一棵胡杨倒下了,那也是一声轰然的巨响;那也是一幅壮美的画面;那也是一首不屈的乐章!  4、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已的感悟来。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再读中心句,说说此时你心中有何感受。  2、出示胡杨的画面,此刻,你想对胡杨说些什么?四、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加深理解托物言志的方法 板书设计:  千年不死  胡杨 千年不倒  力不可催  生命不朽  千年不烂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1*会倾听时间:2013416主备人:刘丽平教学目标:1会写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前三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感觉。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含义,感受课文丰富的内涵。教学准备:拟定声音的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主教案个*教案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回顾升旗仪式上的《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说说为什么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http://..2、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倾听的人是最有价值的?二、探究倾听的意义:1、观看心理小短剧《倾听者和不倾听者》,交流分析。情景1:学生*一副愁眉苦脸的神情,沮丧地走着。碰到学生乙,上前诉苦求助:“我最近好烦恼,我的数学考试又不及格了,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而且……”乙好象在听,但面无表情。情景2:*更加烦恼痛苦,这时候他又碰到了*。*上前去,诉苦求助:“我最近很烦恼,我的……”*一听,急忙*嘴:“怎么拉?你烦恼什么?”*说:“我的数学……”*又*嘴说:“数学作业又没有交了吗?不会做吗?是你没有听课吧?”*解释道:“不是,是我的……”*继续*嘴自说自话:“是不是考试偷看*被老师抓到了,还是你老爸不让你玩游戏又把你的游戏碟给收了?……”*看着*一股脑地说了一大串话,自己就是*不上嘴,更加苦恼了,唉声叹气地走了。情景3:丁看到*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主动询问:“你有什么事吗?”*:“我心里烦死了!”丁:“愿意说给我听听吗?”*:“我的数学又没及格,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丁:“那可真够烦的。”*:“而我也有我的苦衷”。“是吗?”“我每天晚上在家做作业时,家里总是热闹非凡,爸爸妈妈和生意上的朋友一起打麻将,吵死了,我都静不下心来……”(丁边听边点头。)教师引导:看了短剧后的感受是什么,你更喜欢跟谁交朋友?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倾听者收获信任、友谊。2、倾听能力小测验,感受体验。教师请学生倾听题目:中学的小明特别聪明,心算能力很强。有一天,老师又出了一道心算题目,来考考他:有一辆公共汽车,车上有28个人。到了一站上了18人,下了3人; 到了另外一站上了5人,下了20人;然后又上了16人,下了2人;到了另一站又上了4人,下了18人;这时老师停下来,不说话,望着学生。看看学生有什么反应。这里,一定有学员大声地说出*——28人。老师宣布:不错,现在车上还有28人,但是我的问题是“这辆车停了多少站?”有人答出了吗?http://..教师引导总结:倾听者收获聪明、智慧。3、引导学生说说倾听别人或被人倾听的亲身感受。教师引导总结:倾听者收获幸福人生。三、学习倾听的方法1、结合“听”的繁体字,感悟听要用“心”。2、活动体验总结倾听要点:诚心、耐心、专心、应心3、引导学生对照倾听要点,说说自己在倾听时最需改进之处。四、尝试课堂上的倾听1、引导学生谈谈:课堂上有哪些锻炼倾听的机会。(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回答、倾听组员交流)2、同桌交流本节课的体会、想法。(检验倾听能力)3、集体交流体会,展示倾听本领。五、总结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20葡萄月令时间:2013416主备人:刘丽平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主教案个*教案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新课标第一网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当然只靠观察是不行的,观察必须与知识相融合,其中关于时令、农学、博物学、  和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俯拾皆是。  5.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但还是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同学们找一找,看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引用(。《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列数字(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作比较(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打比方(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6.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大的苍白的小叶。http://..  它已经等不及了。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习作五听声音编故事时间:2013416主备人:刘丽平[教学要求]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展开合理的想象。2、能用完整的话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3、说者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听者要认真倾听,有礼貌的提出建议。[教学重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训练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电脑。[教学课时]一课时。主教案个*教案[教学过程]一、听声音。1、电脑播放一些声音片断,如:火车鸣笛声、鸟叫声、乐曲声、开门声等。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现在请你仔细听,从电脑中听听哪些是你熟悉的声音?是什么声音?要求:说话要完整,辨析要准确。2、学生仔细聆听后自由发言。二、说声音。1、出示三组卡片。(1)、唱歌声、笑声、掌声、脚步声。(2)、开门声、杯子碎的声音、咳嗽声、说话声、打鼾声。(3)风声、雷声、雨声、汽车刹车声、喊声。你熟悉这些声音吗?你在哪儿听到过或是在什么时候见过?2、指名讲述。要求:讲话要清楚,语言要组织有序。引导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如模拟声音,或套用一些句式,例:当————时,我听到————。我在————,听到——————。要求:对于发言者的讲话内容,可以有礼貌的去询问对方,或诚恳的提出补充意见。三、编故事。(1)指名讲述。引导学生说得清楚,要求具体,把话说完整。(2)学生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尽量把故事说得更合理、更完整,或提出合适的修改意见。如:我认为我给xx同学补充一点师:我们听到的第三组声音,这些声音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故事也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比比,看谁的想象最合理,谁的故事讲得吸引人。4、自选一组声音,四人小组自编故事交流。要求:一人讲时,其余三人认真听,并提出意见,看对方讲的是否合理,进行交流、讨论。5、小组选代表上台上讲。要求:(1)同学在讲时,他人认真倾听,听他讲的是否合理。(2)评议。评价他讲得怎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此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评论发言者说话是否具体,想象是否合理;评价别人时的态度和语气。)6、小结。http://..肯定和表扬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出的优点四、作业。今天,我们看到了集体努力的结果,大家齐心协力编出一个精*有趣的故事,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更丰富的声音等着我们去发现。1、寻找其他声音,再编故事。2、讲编好的故事写下来。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语文活动五时间:2013416主备人:刘丽平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将词语分类并积累。了解认识我国的名人,并向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积累诗句。开一个“好习惯交流会”,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重点:积累词语、诗,总结自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难点:开交流会。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名人卡片。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总结。主教案个*教案教学步骤一课时回顾导入我们学过很多的词语,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型,请你说说有哪些标准,可分哪些类别。今天的“万花筒”将告诉我们一个分类的标准。万花筒1、“我会分”。(1)出示“我会分”词语卡片。学生读词语,读要求。(2)可按感**分为褒义词,如:聚精会神……还可分为贬义词,如:落荒而逃……(3)补充两类词语。2、“我知道”。(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确要求。(2)学生填空,交流.(3)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你对他的了解。三、百宝箱1.出示诗句卡片。2.学生读诗句。3.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感悟。4、学生背诵诗句。四、大舞台1.学生总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2.分组交流、讲述。3.小组代表交流。4.小结。将学生的好习惯进行归纳,与同学们共享。课堂小结学生对本次语文活动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回顾,积累经验。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13古诗两首时间:2013、4、6主备人:李小平教学目标:1、会写1个生字,理解、读写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以竹喻人;用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思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查工具书理解词意,感悟、想象相结合,领会文章的主旨。引导反复诵读、背诵默写。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中想象、感悟,抓住重点句子分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展开想象,合作探究、交流感悟,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写竹写人;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主教案个*教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简介郑燮,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诗句,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生词,把诗句读通顺。2、查工具书理解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诗句解释。咬定了青山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练更加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来的狂风。三、再读,读出景。四、三读,读出情。(1)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开头“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出竹的风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风姿,决不惧怕来自东南西北的狂风。(2)表面上写竹,实质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4、齐读诗句,体会感悟:这首诗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5、交流感悟。五,背诵诗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背诵《竹石》。2、《竹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我们又将学习另一位诗人的诗——《乙亥杂诗》。二、作者简介。1、乙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本诗中它其实就是指1839年。2、介绍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三、朗读诗句,理解感悟。1、自由朗读诗句,读准字音,画出生词,读通顺诗句。2、查工具书理解生词,联系上下文翻译诗句。3、检查自读情况。(1)理解词语。(2)关于生词。(3)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哑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四、研读与赏析。1、读诗句,想象诗句再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2、再读,合作探究。(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对诗句所表现的气势,你有何看法?说出你的理由来。(3)诗中哪些诗句你最喜欢,为什么?3、朗读、背诵。五、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14寓言两则时间:2013、4、6主备人:刘丽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3、朗读课文,背诵寓言。重点、难点:1、引导朗读、讲述故事,谈感悟,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2、理解寓意,懂得道理。主教案个*教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新课标第一网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读一遍。负:背着。(3)讲述故事。三、理解课文内容。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1)“有得钟者”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做出什么举动?(2)当他“以椎毁之”有了新的发现,他又有什么想法?做出什么决定?(3)面对他这种担心,这种举动,你想告诉他什么?(4)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了,结果会怎样呢?四、揭示寓意。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老师扮演“得铃者”,同学们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怎么做?(认真读)2、我是那个“得铃者”,干了这件蠢事,让人们一直笑话。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学生自由说。3、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五、课堂小结。将我们在这则寓言中得到的道理写在笔记本上。板书设计掩耳盗铃欲负而走——以椎毁之——恐人闻之而夺——掩其耳(自欺欺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2、检查背诵《掩耳盗铃》。..3、从《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二、学习《自相矛盾》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1)自读自悟。借助注释,一字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的情况。(1)师生合作分角*读课文。(指导读好夸赞的语气)(2)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4、分角*演一演这则寓言故事。三、总结全文,明白寓意。(1)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比喻做事说话前后抵触)(2)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你能举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来吗?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四、朗读,背诵。五、课堂小结。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15木偶戏时间:2013、4、6主备人:李小平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木偶戏的表演特*,体会木偶戏的趣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查工具书理解词意,在自读中想象、感悟,畅读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木偶戏的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重点、难点:1、充分朗读、感悟,了解木偶戏的特*,感受其魅力。2、抓住重点语段品析、感悟交流作者表现木偶戏特*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或木偶戏的录像。课时安排1课时。主教案个*教案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很早的时候,有一种戏的表演就似动画,非常有趣。2、解释课题。(1)木偶戏(播放木偶戏录像片段或解说资料。)(2)我们将一同学习《木偶戏》,了解木偶戏的特点,感受木偶戏的无穷乐趣。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学。2、检查自学。(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2)理解词语。震慑驰骋统摄摆布心满意足三、品读课文。1、读通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木偶戏的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1)抓住课文中表现木偶戏最有趣的地方品读。从两个方面写:一方面写木偶戏表演的情景,另一方面写观众的神情。A木偶戏的戏台“神奇”。B开场锣声制造“千*万马的动静”。C开戏了,木偶们“硬朗”起来,见着“神人”。D木偶表演喜怒哀乐,以固定的程序动作全身,但艺人们很动心思。E木偶戏艺人指关节不可思议的灵巧。F散戏的锣声的特*。(2)表达方法.A生动形象的比喻。.B细腻的描写。C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D体会第10自然段作者表达的感情。四、课堂小结。将自己对木偶戏的了解作一下归纳总结吧!板书设计:15*木偶戏戏台神奇观众心满意足锣声震慑奇异木偶神人表演喜怒哀乐艺人机巧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16负荆请罪时间:2013、4、6主备人:李小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2、通过朗读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3、能分角*朗读课文。4、学会阅读剧本,排演小话剧。重点难点:1、充分朗读、感悟,理解剧本内容,体会人物品质。2、分角*朗读、排演剧本,品味语言,探究方法,理解剧本语言,体会人物精神。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或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主教案个*教案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方法。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个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看了课题,你知道是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完这个剧本就知道了。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wW1、自由轻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侥幸负荆请罪居功自傲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先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4)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剧本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课堂小结:这堂课主要是理解词语,朗读剧本。请同学们抄写词语,朗读课本吧!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怎样向蔺相如请罪?我们来看第二幕。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3、指导归纳出几个不懂的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宽宏忍让”“大义心”?(2)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4、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的*格特点。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5、指导分角*朗读。6、深入体会人物的语言。新|课|标|第|一|(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2)讨论:假如两个人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三、分角*朗读、排演剧本。四、课堂小结。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16*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负荆条跪下让将*请罪敬你盖世无双你如同师尊凭*武(知错改错)(顾全大局)保国家衷心秉上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口语交际时间:2013、4、6主备人:李小平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学生间的互相了解。重点、难点:1、通过讲述故事,点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相结合,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对手”。2、引导从历史故事中得到启发,合作探究,感悟交流。教学准备搜集历史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标|第|一|主教案个*教案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自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2、集体交流,明确交际要求。(1)讲述对手竞争的故事。(2)说说你欣赏的竞争对手是谁,并说明理由。(3)你怎样看待对手,与之怎样竞争?二、教师指导。1、教师示范讲一个对手的故事。2、学生讨论: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竞争对手的认识。3、教师小结点拨。三、讨论交流。1、分组交流。2、推选出各组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3、班内交流。四、课堂小结。通过口语交际,我们对竞争对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手既是“敌人”,又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不断地成熟进步,可以让我们善待对手,以宽阔的胸怀接纳对手。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你还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课题:习作4时间:2013、4、6主备人:李小平教学目标:1、通过改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不同人物的*格特点。重点、难点:1、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将剧本改写成故事。2、了解人物*格,引导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格。教学准备《负荆请罪》的剧本及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主教案个*教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2、集体交流,明确要求。将《负荆请罪》改写为故事。二、指导写作。1、了解什么是改写。2、回顾剧本《负荆请罪》内容,了解人物*格特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引导改写。(1)先列一个提纲,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刻画人物,体现人物*格特点。A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人物*格特点。B引导学生将原作内容进行揣摩,如何表达出来。C可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原作中省略的没有表现的内容,使人物丰满起来。三、学生讨论交流。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2、人物各有什么样的*格特点?3、如何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四、学生自由习作。第二课时一、学生交流习作。1、学生朗读习作。2、学生欣赏习作:习作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3、找出习作的精*之处,说说是怎样写具体的?4、提出修改建议。二、学生修改习作。新课标第一网1、对照欣赏的习作,找自己习作的精*之处、不足之处。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改写要求。3、进行修改。4、小组内交流、评议。5、再次自行修改。三、抄写习作。将自己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山。第三课时一、组内交流,品评习作1、小组内交流,品评习作。2、推荐小组优秀文章。二、全班交流优秀文章1、学生朗读优秀文章。2、学生点评,教师点拨。3、师生共同推荐优秀文章,共同欣赏。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语文活动4时间:2013、4、16主备人:李小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积累古诗句、古名言*句,了解诗句的作者故事资料。2、引导学生将古诗改写成戏剧小品。3、引导学生搜集*戏曲文化资料,并观看、欣赏戏曲。过程与方法:1、回顾、交流。2、朗读、背诵、理解古诗、名言*句,改写小品。3、搜集资料、欣赏戏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搜集资料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重点、难点:1、回顾交流,读、说、写结合,积累古诗句、改写小品。2、将《清明》改写成戏剧小品。教学准备古诗句卡片、名言*句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主教案个*教案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句,而且这些诗句中都有“我”字,你知道诗句中的“我”是谁吗?请看“语文活动4”中的“万花筒”。二、万花筒。1、出示“我知道”中古诗句卡片。(1)学生读卡片中诗句,背诵原诗。(2)讲解诗句意思。(3)指出其中“我”是指谁。2、“我会改”。(1)读《清明》绝句。(2)说说对绝句的理解。(3)改写成戏剧小品。A交流改写方法,以《负荆请罪》为范例。B具体改写:将标点符号作一下改动。C排演戏剧小品。第二课时一、百宝箱。1、出示卡片。2、学生读卡片。3、交流对卡片上名言*句的理解。4、背诵名言*句。二、大舞台。1、出示经典剧目,让学生了解*戏曲这一文化精粹。2、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展示相关资料。3、对收集的资料作简要说明。4、教师推荐资料。5、集体整理收集的戏曲资料。三、课堂小结。总结一下这次语文活动的收获吧!作业设计:教学后记:HYPERLINK"http://.."..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22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