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历史_历史必修_必修一_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含解析_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1课**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642 KB

页数:8页

ID:640be16b80b2d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1课 **建设的曲折发展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INCLUDEPICTURE"知识点.tif"知识点一 “文化大*”对*法制的践踏1.下列关于1966年“文化大*”发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修正主义B.林彪、*青等人别有用心的煽动C.*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D.*法制不健全*:A解析:“*出现了修正主义”是*对当时的国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所做出的错误判断。2.“文化大*”时期*出现了特殊的集党、政、*、司法等大权于一体的“*委员会”一元化体制,它对**的最大危害是(  )A.维护和发展了个人崇拜B.*非法夺权的*机构C.导致了“*”的发生D.冲击了*的**:D3.口号反映时代特*。“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无罪,*有理”“砸烂公检法”等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口号反映了(  )A.*与法制被严重践踏B.“*派”夺取了党政领导权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A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这是“文化大*”时期的口号,再由“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头”“砸烂公检法”等可知,这些口号体现了当时对*与法制的破坏和践踏,A项正确。B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D项说法错误,我国的社会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4.建国之初,我国形成的基本*制度在“*”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代表大会制度B.*合作的*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集中制*: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中A、B两项中的*制度都遭到践踏,因此D项也相应被破坏;C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破坏情况。5.冯骥才在《关于*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解析:“*”所反映出的最大的历史教训就是对*法制的践踏。INCLUDEPICTURE"知识点.tif"知识点二 法制制度走向健全6.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为了保障**,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强调的是(  )A.**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A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强*与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A.改进*代表大会制度和*协商制度B.*“*”期间的冤假错案C.加快法制建设步伐D.加强基层*建设*:B解析:“*”期间*法制遭到破坏,制造了一系列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恢复并加强*法制的迫切任务。8.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建设*特*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共和国宪法》是*(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三大*制度建立的标志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新走上正轨,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建设的重要成就,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9.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是(  )①《选举法》 ②《行政诉讼法》 ③《行政复议法》 ④《民事诉讼法》A.①②③④  B.②③C.①②D.②④*:B10.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出决定,将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下列有关国家宪法日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设立目的之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②设立目的之一是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③1982年宪法是新*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设立原因之一是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共和国宪法》,是新*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③排除。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为了纪念《中华*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对宪法的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②正确。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是合适的,更具有现实意义。*为B。INCLUDEPICTURE"知识点.tif"知识点三 *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1.**与各*党派的关系从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1982年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主要反映了现代*(  )A.*领导的*合作和*协商制度不断完善B.*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D.基层*制度不断发展*:A解析:1982年,**确立了与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领导的*合作和*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故A项正确。B、C、D三项明显错误。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重要话题。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推进农村的*制度建设。这部法律是(  )A.《中华*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B.《义务教育法》C.《中华*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98年”。A项颁布于1984年,B、C两项均于1986年通过,故A、B、C三项排除。1998年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为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6年8月8日,**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的决定》,规定: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发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对*法制建设的践踏表现。(3)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这样的悲剧重演?*:(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2)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代表大会制度和*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制度中断。(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中华*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二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新闻网(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新*建立了哪些新型的*制度来保障*当家作主的*权利?(2)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完善*制度的典型做法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中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1)*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合作和*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通过《中华*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3)演变: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化大*”时期,“*”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化大*”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A.它歪曲了*的含义B.它符合*的程序*原则C.它是直接*的体现D.它是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A解析:“*”的含义是*当家作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文化大*”时期却曲解了*的含义,将“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根本,被少数人错误地利用,打击大批党政机关及各级领导人和各界人士,是对*法制的践踏。2.结婚*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和重要凭*。下图为某结婚*的正反两面,它(  )INCLUDEPICTURE"雨中11.tif"①颁发于“文化大*”时期 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说明知识分子受到批判和打击 ④带有典型的时代印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解析:由图片中的时间信息“一九七二年”可知,此*颁发于“文化大*”时期,①正确;图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带有时代印记,②④正确;③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含有③的选项,*为B。3.20世纪70年代,在*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C.社会秩序混乱D.执法公正严明*: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A、B、C三项都符合“*”时期的史实,只有D项不符。4.“*”后*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表明(  )A.要建设“有法可依”的法律体系B.要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要营造“执法必严”的执法氛围D.要增强“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A解析:材料“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表明当时的迫切任务是要制定法律,所以A项正确;由“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可知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5.1978年*在*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成‘法’……领导人的话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亟待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D解析:材料中*的话突出表明法制建设的重要*和必要*,尤其是在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上。B、C两项是在立法完备后要加强的工作。A项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6.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初期D.20世纪70年代末*:D解析:注意具有时代特*的语言“割资本主义尾巴”“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前者是“*”时期的特*语言,后者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语言。7.1982年颁布的《中华*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及人身权利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当家作主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D.*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A解析:由宪法内容可知,它强调的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保护,因而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8.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二百三十多部重要法律,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保障了从新*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D.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D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限制“1978年至1992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排除A项;为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的是1954年宪法,排除B项;1997年*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排除C项;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为D。9.在“*”最严酷的时期,“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对此理解准确的有(  )①“*”时期“左”倾错误盛行 ②“*”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③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 ④朱德认为“*”不是严酷的时期,“扁担”会还回来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B解析:“‘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是“*”时期“左”倾错误盛行的表现,而朱德所说的“迟早还是要还的嘛”表明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故①③正确;②与题干所述事实无关,④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②④。*为B项。10.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出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即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中加给*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彻底否定了“*”时期的“左”倾错误C.表明*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标志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A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恢复*同志的名誉体现了*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符合题意。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B项与材料中的“1980年”不符。拨乱反正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0年并未结束,排除C、D两项。11.根据《中华*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我国农村,村民依法享有自治权,*选举出村民委员会管理集体事务,乡镇*对村级组织的事务进行指导而非领导。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村民自治*了社会主义*的普遍*B.村级*选举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C.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D.村民自治在“*”期间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得到恢复*:A解析:本题B项是错误的,我国村级*是直接*,而非借鉴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间接*;C项是错误的,**的领导是我国**的根本保*;D项是错误的,我国村民自治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的。12.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我国*的广泛*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解析:村级*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的广泛*。我国是*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不选C、D两项。城镇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比农村直选开始得早,故A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省六部分工流程图(如图)。INCLUDEPICTURE"巧妙28.tif"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三 “*”期间,*在*一次批斗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愤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1)在*最早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规定*实行什么样的*体制?这种*体制与材料一的*体制有何相似*和本质区别?(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上讲,“黑暗”与“光明”分别指什么?此材料表明当时先进的*人的什么愿望?(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要把《中华*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4)从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你有何认识?*:(1)《中华*临时约法》。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体制(或资产阶级*共和制)。相似*: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本质区别:三省六部制是要通过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来加强*的统治力量与皇权,维护封建*制度;《中华*临时约法》是要通过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来限制*,维护*共和制度。(2)黑暗,指封建*制度;光明,指资本主义*制度。希望*成为真正的*共和国。(3)《中华*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和社会主义。转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4)*的**建设可以借鉴*古代和外国*体制的合理部分;实现**化是近现代先进的*人始终追求的目标。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根本没有*权利。”“回溯*近代以来的历史,**为争取*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材料二 **和**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主义*,在新*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材料三 *特*社会主义*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的*制度不断健全,*形式日益丰富,*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特*社会主义**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上均摘自《*的**建设》(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根本没有*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间,新*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3)依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的认识。*:(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斗争和探索:维新变法、*亥*、新文化运动。(2)*领导下的*合作和*协商制度;*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特点:**不断完善和发展;**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创新: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又坚持*自主道路。(4)认识:新*成立是**实现的必要前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解析:第(1)问主要原因从材料中内外两方面因素归纳概括;回答斗争和探索时注意时间限制;“近代前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第(2)问注意问题中的要求“有自己特点”,结合新*成立初期我国**建设回答即可;第(3)问分析特点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回答“创新”时注意结合新时期的基层*建设回答;第(4)问可从**的前提、趋势、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5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