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_*必修_必修3_*必修3人教版:教案导学案〖精品〗(含教案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_文化生活第6课_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69 KB

页数:9页

ID:640d281b62dd0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教材分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区域*、民族*、包容*2、难点:各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到理*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五、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分配好学习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内容上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节课学习第二框。现在很多*人崇尚西方文化,但是有个历史事实很少有人知道,从13世纪一直到18世纪,西方人都在崇拜*文化,在欧洲大陆形成的“*热”持续了6个世纪。当时的欧洲人看*,就像现在的*人看美国一样。*的瓷器、建筑、服饰、文学、科技、园林艺术都受到崇拜,*几乎成为他们向往的乌托邦。中华文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首先我们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老师:中华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很多方面,课本以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例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独特*。1、试举例:在古代或现代有哪些具有代表*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饮食文化、戏曲文化、建筑文化2、看课本66页,思考:(1)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什么?(2)*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学生:(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中华文学艺术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3)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老师:世界上第一部诗歌集是什么?《诗经》。3000年前我们就有了诗歌。世界上第一本小说是什么?东晋干宝《搜神记》,1700年前我们就有了小说。这说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3、看课本67页,思考:*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学生:①地位:在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和整体*的特点。举例:都*堰材料一:“鱼嘴”位于岷**心,把岷*分成内外二*。西边叫外*,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功能:不仅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水、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春天,岷*流直入内*,水量约占六成,外*约占四成,以保*灌溉用水;洪水季节,二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四成,外*六成,使灌溉区不受水灾。材料二:宝瓶口,是人工凿成控制内*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材料三: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飞沙堰还可以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确保内*通畅。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个都*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在今天仍然处在科技的前沿。正因为有都*堰,成都才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问题:材料体现了*古代科学技术的什么特点?学生:实用*和整体*。问题:*古代还有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学生:四大发明、张衡的地震仪、不生锈的青铜兵器、本草纲目、农学思考:4、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举例描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探究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如在山东形成了齐鲁文化,在上海、浙*、*苏一带形成了吴越文化,在四川形成巴蜀文化,在云南贵州形成了滇黔文化。1、运河奔流千余年,饮食文化独具特*,你知道那些老临清菜谱?百年老店的"徐家煎包"、"窦家蒸包"、"王长明烧麦"、"沈浩家的牛肉干"、耳朵眼陈玉坤的"烧饼"、羊头锅李家的"馓子把"、张树德的"开花馒头"、切糕王家的"切糕"、下口杨玉林的"焖饼"、观音堂王四辈的"烧羊肉"、马德的"烫面饺"、有着50多年历史的牛羊肉加工厂的"炖牛肉"、白万顺家的"*糕点",夜晚在戏院门口、街头巷尾叫卖的"热羊肚"……2、学生看课本,思考:(1)、文化区域*的成因是什么?学生: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举例:饮食文化中的“南甜、北咸、东*、西辣”。(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探究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1、*饮食文化是随商业贸易的流动由阿拉伯、波斯等地传入的,具有伊斯兰特*。在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有哪些?学生:石窟艺术、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木卡姆)、民族舞蹈老师:这些文化都属于中华文化。这说明我国各民族文化异*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1)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看:我国各民族文化异*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从共*和个*上看: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又有各自的民族特*。二者是共*与个*的关系。老师:在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如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少数民族的文化传到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文化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形成的共同点,体现了共*;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点,体现了个*。(3)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看: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从各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各族*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探究四、中华文化的包容*(包容*)多媒体出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名菜和风味小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借鉴和完善,又涌现出很多味美价廉的招牌菜:王保良的"饼卷肉"、大桥饭店的"肉饼"、李奎祥的"三鲜锅贴"、孙家的"三角烧饼"、沙五的"火烧夹肉"、马百福的"多馅煎包"、馨香斋的"水饺"、清穆轩的"炒面条"等;此外,在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奖的民族餐厅的"捶鸡面"、"素鹅脖"、"牛肉干"、"麻辣肉丁"等均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完善。同时,还有一部分流传于民间的家庭小吃,如"油穴子"、"揪疙瘩"、"猫耳朵"、"炒麻豆腐"、"粉浆饭"等,还没有发掘到大众餐桌,没有形成品牌市场,有待于进一步整理完善。文化局局长王兴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历经200多年的菜品独特的风味与京、津、沈阳基本上一脉相承,很多老厨师均在这一带城市做过饭店生意。完全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考量*菜品的文化价值。目前,文化部门已经整理好了十香面和八大碗的相关资料,准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饮食文化如何丰富发展?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是什么?一个重要是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它可以包容不同特点的文化,包容不同地域的文化,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甚至包容外来文化,所以才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含义: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老师:联系旧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什么?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人们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组织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并进行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1、*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2、*古代科技的地位和特点(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1、文化区域*的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四)、中华文化的包容*1、含义、意义2、中华文化的作用(力量)十、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要突出以小见大,即以地方文化题材来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里的"三*"(独特*、地域*、民族*)。【导学案】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预习目标初步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找出身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影响中华文化的事例,以备交流。二、预习内容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展示人们的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的历史、的内涵、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和的特点。3、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又保持着各自的。4、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以及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蒙古族的和科尔克孜族的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6、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是激励**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7、身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影响中华文化的事例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二、学习过程探究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1、试举例:在古代或现代有哪些具有代表*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2、看课本66页,思考:(1)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什么?(2)*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3、看课本67页,思考:*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4、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举例描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探究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1、奔流千余年的运河,饮食文化独具特*,你知道那些老菜谱?2、文化区域*的成因是什么?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探究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1、*饮食文化是随商业贸易的流动由阿拉伯、波斯等地传入的,具有伊斯兰特*。在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有哪些?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探究四、中华文化的包容*(包容*)1、饮食文化如何丰富发展?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3、中华文化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三、反思总结比较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四、当堂检测1、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世纪中期以前*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C.*古代科技具有整体*的特点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因为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①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②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③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以下关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A.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B.近代以来,逐步赶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C.我国古代的科技没有实用*,传播到国外后,才起到作用,如火*、指南针等D.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据此回答4、5题。4、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这表明()A.各具特*的地方文化使中华文化绚丽多*B.草原文化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北方文化主要是指草原文化D.北方草原文化最富有地方特*5、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这主要体现了()①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②注重人与自然*共荣是中华生态观的重要理念③文化多样*就是指地域文化的多样*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2008海南模拟16)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直播现场视频——上篇《灿烂文明》部分。“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等*灿烂的文化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中华文化神奇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与赞誉。结合材料谈谈对中华文化的感受。课后练习与提高1、苏州古典园林是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它把*的诗词、绘画等融为一体,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是*南古典园林的精髓,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这说明①中华艺术对于*情*的陶冶具有独特的作用②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丰富而绚丽的**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2、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的1/15或1/20。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对*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具有继承*4、“水*使人通”、“山*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A.文化的源远流长B.文化的博大精深C.文化的区域特征D.文化的包容*5、清明节不能只当成是扫墓的节日。我国有些地方的清明节还有与众不同的风俗。如有的地方清明节有采地菜做米果吃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把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此外还有植树、荡秋千等。这说明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材料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皇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创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只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材料二夏代,曾有许多少数民族到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朝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官吏。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等都是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材料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体系上,分别采用*、欧洲和波斯阿拉伯等不同的音乐体系。(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参考*课内探究学案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6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