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成本的构成: 企业成本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主要包括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当期费用,以及经营过程中最终将计入各期费用的经营费用。经营费用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通过成本费用的核算后,最终确认为费用要素。成本费用涵盖多个方面,例如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成本、设备安装成本等。经过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和结转处理,形成各种资产的成本,最终被确认为费用要素。费用要素是企业为实现当期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这些费用要素与收入配比,对确定财务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其控制效果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数据加工全过程: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各项支出开始,经历了经营费用核算、成本费用核算,直至确定当期费用要素的过程。这个数据加工过程涵盖了各个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账户的归集、加工、分配和结转。不同类型的支出,如期间费用、生产成本、固定资产购建成本,在何时转入当期费用要素上有很大区别。成本费用也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支出,如材料采购、设备购建等。这些费用支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流转过程,最终确认为费用要素。整个成本费用数据流转过程在会计核算中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损益的大小。
企业成本控制的聚焦效果体现在将各种费用*支出整合在一起,提供了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机会,使得费用的控制形成连贯的线路。通过统一企业耗费的所有线路和面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试论成本管理强化与控制2
电力施工企业利润空间愈发狭窄
电力施工企业深陷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政策、经济、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加上自身内部管理不善,致使许多电力施工企业举步维艰,利润空间日益萎缩。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强化内部管理和控制施工成本是电力施工企业实现效益提升的唯一出路。
摘要
面临利润空间逼仄的困境,电力施工企业亟需寻求有效途径保障项目的预期效益。本文着眼于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措施,以期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电力施工、成本控制、管理
一、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成本涵盖变电站、输电线路改造以及用电工程等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支出,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活动。然而,纵览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普遍存在管理混乱、责任推诿、观念薄弱等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成本管理认知误区
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影响导致电力施工项目长期无需招投标,企业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和成本预测动力。电力体制改革后,工程招投标制度引入电力行业,迫使施工企业进行成本预测和竞争报价,避免因报价过高而失去项目,或因报价过低而损失利润。
当前,电力施工企业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局限于施工领域、施工成本和事后成本分析,忽略了对设计成本、技术成本和服务成本等环节的控制。实际上,工程成本控制应贯穿于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通过施工组织和实施过程进行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并非仅限于财务人员,还应包括施工组织者和直接生产人员。财务人员作为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非主体,若不打破这一认知误区,传统的成本管理便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成本管理。
2. 责、权、利管理体制不完善
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责、权、利的有机结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电力企业从目标制定、分解到组织实施和考核都与落实技术经济责任制的权、责、利密切相关。然而,多数电力施工企业各部门责、权、利关系不清,导致工作相互推诿,绩效考核无法有效施行。
3. 忽视“质量、成本、工期”的辩证统一
项目管理理论中,质量、成本、工期三者的协调关系备受关注。长期以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三者的辩证统一,偏重于强调工期和质量,对工程成本的影响重视不足。尽管工程质量有所提升、工期有所缩短,但因二者而产生的质量成本却相应增加,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4. 全员成本意识薄弱,综合管理理念欠缺
领导对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成本决策随意*较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员工因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工作中不够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严重。
二、电力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涉及投标、施工、结算等全流程,横跨市场开发、技经、物资、财务、项目经理部等职能和一线部门。因此,成本管理工作应从多方协调、全员参与、全过程着手。
1. 树立新成本管理理念
施工项目从投标开始,经过施工生产到工程竣工,整个过程都会影响企业成本。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正是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转型为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事后分析考核。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还拓展到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整个成本控制过程既包括事中事前的成本管理,又包含事后的成本管理;既有对已发生实际成本的核算,又有对未发生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的预测;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技术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这些新成本管理理念将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因此,树立新成本管理理念是搞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探讨3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探讨
摘要:
随着企业全球化的深入,成本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施工建筑业的特殊*使其成本控制难度较大,导致成本核算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本文阐述了施工企业的特点,分析了其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混乱等现状,并剖析了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导致成本失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将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划分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从设计、采购、施工、生产等环节入手,将成本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各个环节,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从而控制施工企业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成本管理;费用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Management Enterprise's Financial Cost Control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ly, cost is being the crucial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result and the fate of the enterpri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determine the high difficulty for itself to control the cost in the building, which leads to many problems in the aspects of the cost management, cost calculation, and cost control. Therefore it is hard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is thesis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explains dim consciousness of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enterprise and disorder financial management can’t check on the time.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un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st control system lead to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ut of control. And lastly it divid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to three periods: pre-construction, under construction, and after construction, then permeates the concept “cost expense"into every process of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design、purchas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eriod. By analyzing the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of building enterprises, the thesis makes some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cost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petition capacity for building enterpris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cost management; cost
企业并购风险形成机制与控制4
摘要:本文在分析企业并购风险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加以论述。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中人类聪明与狡诈无所不用其极的一个领域,每一次交易都涉及数以亿计的资金,构成一场资本盛宴。然而,在这豪华的盛宴中,隐藏着诸多风险和*谋,故而我们不得不牢记八个字:“熟悉风险,控制风险”。
关键词:并购;风险;控制
一、企业并购风险的界定 并购风险可广义地定义为企业并购后未来收益不确定*所引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关注狭义的并购风险,即企业在实施并购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包括企业收益减少、负收益甚至破产。准确定义并购风险有助于我们识别风险、了解其可能*和*质,从而有助于分析风险形成机制。
二、企业并购风险的形成机制 企业并购风险的形成机制涉及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显*或隐*存在于企业实施并购活动前、过程中以及并购完成后的经营治理整合阶段。了解企业并购风险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风险来源、分布情况以及其影响程度,从而明确下一步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目标。
根据并购活动的进程,我们将企业并购风险的形成机制分为并购实施前的决策风险、并购实施过程中的*纵风险和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一)企业并购实施前的决策风险 目标企业的选择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是一个科学、理*、严谨的分析过程,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不当的目标企业选择或自身能力评估失误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企业在并购实践中常常忽视这一环节的隐*风险,导致困境的出现。总体而言,企业并购实施前的风险主要包括:
并购动机不明确而产生的风险:一些企业并购动机的产生缺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充分研究,而是受到外部宣传影响,从而盲目产生并购冲动。这种非理*的并购决策往往潜藏着导致失败的风险。
盲目自信、夸大自我并购能力而产生的风险: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能低估自身改造劣势企业的能力,从而陷入低成本扩张的陷阱。
(二)企业并购实施过程中的*纵风险 企业实施并购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协同效应,包括治理、经营和财务方面的协同。然而,实际情况表明,协同效应并不总是良好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充分识别和控制并购过程中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
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被并购企业往往隐瞒不利信息或杜撰有利信息,从而导致并购后的困境。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被并购对象的真实情况,因此可能无法发现关键信息,进而陷入困境。
论述工程管理施工中的成本控制5
在工程管理施工成本控制方面,文章主要探讨了成本控制的重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能够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利润,还能合理制定施工成品的价格,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文章首先强调了有效控制成本对于获益的基本前提,指出成本的准确计算关乎企业的财务成果和投资者的效益。只有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企业才能在资源利用上实现最大化,确保收益大于成本,从而获得盈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成本控制对于合理制定建筑施工成本价格的重要*,强调了通过综合成本指标来计算和*产品的生产费用,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
然而,文章也揭示了目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首先是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其次是忽视了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使得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可能忽略了工程质量和完成期限的合理平衡;此外,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观念不强,可能导致在成本管理上的盲目和不合理决策;最后是成本结算不全面,缺乏有效的事后分析和激励机制,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和改进。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工程管理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效果,建议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制,加强对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培养,并建立全面的成本结算和分析机制,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持续发展。
论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6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通过有效措施实现工程直接成本的控制、降低间接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缩短工期和增加预算收入等途径。提高效益是经营生存不变的主题,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保证项目工期、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将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显得尤为重要。
一、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包括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用。作为项目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将其作为重点控制对象。
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需要同时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控制材料用量包括在开工前确定额定材料消耗量,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控制领用量,分析超出限额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此外,应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以降低材料消耗。对于材料价格,应进行采购价控制,通过市场调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优供应商,采用经济有效的运输方式,合理储备材料以降低仓储损耗。
人工费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入手,根据劳动定额预先计算定额用工量,并实行包干控制和合理的奖惩制度。同时,提高生产工人和班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劳动组织,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提高劳动效率。
二、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
项目机构设置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科学配置,减少管理层次和费用支出。特别要控制项目部的招待费用,制定严格的招待标准并严格执行,从内部抑制开支。
三、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包括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以及由于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当前重点是降低故障成本,因为优化质量水平可以有效减少这部分费用。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水平,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有效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在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成本控制要点7
在项目管理的投资控制方面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即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或者这些措施不够到位。这导致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无法进行投资偏差分析与控制。缺乏这些相关数据和相应的措施会影响项目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我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要点分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和建设工程设计阶段。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充分利用时间按照正常程序仔细进行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避免将报告仅视为资料报建和存档。在这个阶段,需要充分的相关数据资料和时间,并且不能急于求成。特别需要对市场调查、技术方案、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和风险分析等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优化。
科学地进行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投资估算是拟建工程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选择设计技术力量雄厚的设计组织,并确定经验丰富、综合技能全面的设计项目负责人。通过公开招标设计单位,摆脱当地设计界的人事关系网的影响。
努力提高设计的经济合理*。推广标准设计和限额设计,精心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工作。根据可行*报告中的投资估算额来控制初步设计,确保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按照分配下来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
认真编制和审核设计概算。设计概算从单位工程概算开始逐级汇总,分为单位工程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和建设工程总概算三级。总概算包括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整个过程的全部建设费用。
细致完成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和审核工作。施工图预算是设计阶段最后的一道把关口,需要深入到工程量准确*和材料分析的正确*,通过各个相关单位和部门的综合会审和优选,最终定稿。这包括专业间的融合度审核、定价材料的品牌和价格、以及拟专业分包项的预算和审核等。这为后续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
建议施工图预算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两个月(相对于一个十万平方米的一般商业住宅项目而言)。希望这些建议能在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弥补我们在成本控制方面细节管理不到位的缺陷。
成本控制原则及方法8
摘要:成本控制不仅仅涉及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还涉及经济活动的多个方面。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工作,不断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并总结推广各种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以推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的内容 1.1 成本控制的范畴 首先需要审视开支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定,并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以限制。不仅需要控制支出金额,使其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和计划预算,还应从时间、用途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控制,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1.2 控制各种资源的消耗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分布在不同环节中,其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消耗占据较大比重,通常对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注意控制各项消耗定额,坚持执行工艺*作规程,及时解决因安排不当而导致的定额偏差问题,持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1.3 控制生产技术和经营过程 不同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各自的特点,对成本的影响也因情况而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进行成本控制。例如,对于直接生产过程,应严格执行定额,防止偏离定额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率;对于生产准备过程,则需要在时间上保持紧密衔接,既保证生产进行,又节约资源消耗。
成本控制的原则 (1) 经济原则 成本控制的成本支出不应超过因缺乏控制而丧失的收益。这一原则决定了我们应该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是对所有成本都进行同等严密的控制。同时,应贯彻“例外管理”原则,对正常成本支出可以简化控制,但应特别关注各种例外情况。此外,成本控制系统应具备灵活*,能够及时揭示失误、确定责任人,并采取纠正措施。
(2) 因地制宜原则 成本控制系统必须因地制宜,适应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照搬他人做法。不同企业的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和奖励形式都应有所差异,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
(3) 全员参与原则 成本控制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每个员工都应承担成本责任。员工需要具备成本意识和愿望,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并具备合作精神,认识到成本控制是集体努力而非个人活动。同时,员工应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成本控制信息,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为激发员工的积极*,应确保制定客观、准确、适用的控制标准,并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同时以冷静的态度处理成本超支和过失,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非寻找“罪犯”。
企业环境成本基本理论构架9
[摘要] 环境成本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影响。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降低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负荷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或在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法规时采取的环境保护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可货币化计量。企业环境成本的理论框架包括环境成本产生的动因、环境成本的概念、环境成本的基本内容以及科学分类等。
[关键词] 环境成本;环境负荷;成本分类
一、环境成本的理论构架
环境成本的理论构架指的是环境成本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理*知识体系,使环境成本理论能够发挥功能。明确环境成本的理论构架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索环境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二、环境成本的概念
(一)环境成本产生的动因
环境成本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影响,具体涉及两个方面:自然资源的消耗与再生以及废弃物的排放与治理。
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源成本
自然资源成本包括与自然资源增减有关的生产过程和自然资源再生过程。在大规模生产、消耗和消费的条件下,自然资源受到明显影响,成本包括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再生成本。
环境容量方面的污染成本
环境容量指环境对废弃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是人类和生物能适应、忍受并且不造成危害的限度。环境污染成本包括排放成本、回收再利用成本和处理成本。
(二)环境成本概念的界定
环境成本的广义概念
环境成本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使用、消耗环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以及维护、重置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与一国经济利益的流出密切相关。包括自然资源的耗减、环境质量的降级成本以及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经济资源投入。
环境成本的狭义概念
本文侧重于企业环境成本,指企业因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降低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负荷,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法规采取环境保护活动而发生的可货币化计量的各种耗费。包括降低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与处置、绿*采购、环境管理、支援社会环保活动及环境损害方面的成本。
二、企业环境成本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科学分类
(一)企业环境成本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以环境法规、*公约和标准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研究成果,企业环境成本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主要涵盖企业层面的环境成本。
为了说明图中各部分的联系,需明确以下概念:
环境负荷
环境负荷是指企业各项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分为直接负荷和间接负荷。直接负荷源于企业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和废弃物排放,而间接负荷则涉及企业外部的原材料流动、提供消费品或服务等活动对资源利用或环境排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