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历史_历史选修_选修1_编号16:历史:选修1人教版单元测试及练习解析_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含详解)

下载文档

类型:

大小:385 KB

页数:4页

ID:640bea298a9e6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侧重点是(  )。A.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B.迁都洛阳C.移风易俗D.汉化解析 本题考查孝文帝前期改革内容,注意孝文帝前期改革是在冯太后的支持下进行的,主要是建立新制度,以取代旧制度。* A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三长制。三长的职责不包括(  )。A.检查户口B.征收租赋C.监察官员D.推行均田制* C3.下列对于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改革前期建立的新制度B.对北方所有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C.提高了生产积极*D.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均田令分配的是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并不是所有土地。* B4.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  )。①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 ②*控制的人口增加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④*的收入增加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应从其目的、内容和结果上理解其作用。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D5.观察右图,与图中内容相关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颁布均田令B.整顿吏治C.迁都洛阳D.移风易俗* C6.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①易服装 ②讲汉话 ③改汉姓 ④通婚姻 ⑤改籍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 A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枢,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孝文帝强调洛阳地理位置“均天下所据”“制御华夏”。* D8.某班同学在对右图中文官俑研究后得出了如下四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鲜卑族是一个善于骑马作战的民族B.北魏确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C.文官俑体现了北方民族融合的特点D.孝文帝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鲜卑风俗解析 图中文官俑身披长袍,与汉族服饰无异,这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C9.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北魏孝文帝认识到鲜卑族的落后,企图通过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改变这种局面,稳固鲜卑族的统治。而汉族文化的实质是农耕文化。* Ceq\a\vs4\al(能力提升)eq\a\vs4\al((14分))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苏氏演义》卷上提示 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6分)(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8分)解析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第(1)问要注意考查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定向解读,以孝文帝的立场、观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第(2)问要注意陆法言姓名的来源、孝文帝的语言主张等方面进行分析。* (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 1 页可下载查看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x格式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