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读后分析

下载文档

类型:

ID:65d851e267ee7

发布时间:2024-02-23 16:05:54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大雪连续三日,湖中人声鸟语皆寂。就在这日,我决定乘小舟,披着毳衣,带上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雾凇弥漫,天空、云彩、山峦、湖水,一片皎白。湖上的倒影,只有长堤的一线、湖心亭的一点,以及我船中的一点人影。

《湖心亭看雪》读后分析

来到亭上,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正将酒炉烧得沸腾。见到我,他们欣喜地说:“湖中怎会有比这更令人着迷的人!”拉着我一同共饮。我勉力喝下三杯白酒,便告别离去,询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客居此地。下船后,船夫喃喃自语:“别说那位公子痴迷,还有比他更痴迷的人!”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又称蝶庵居士,为明末清初山*(浙江绍兴)人。他原居杭州,出身仕宦家庭,少年时享受着富贵之子的生活,热爱繁华、山水、音乐和戏曲。然而,明朝灭亡后,他未投降清朝,而是选择隐居山中,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世文学名著。

对于这节课,许多同学都曾谈论过,我在听课时感到遗憾,觉得课堂缺乏一种与作者紧密相连的文意。我认为这是因为讲课者未能充分把握文章中的情感,未能深刻分析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感慨。《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写于明朝灭亡后。作者以浅淡的笔触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显痕迹,但却透露出作者痴迷山水与淡淡忧国的情感。

我试图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感:

身世经历:张岱出身仕宦家庭,家族曾有人在明朝廷任职。然而,随着清朝的崛起,他的世界彻底崩溃。对于一个有着浓厚民族主义精神的人来说,国破家亡是无法忍受的痛苦。他参与反清行动多次失败,最终只能隐居山中,生活贫困。这样的遭遇,怎能不让他痛苦?

文字年代:“崇祯五年”采用了明朝纪年方式,显示了他对明朝的忠诚。这种对国家的深情厚意,面对国家的覆灭,如何不感到痛苦?

地点名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表明湖上的两人自称是金陵人,实际上是在告诉张岱,他们是忠实的明朝遗民,也怀念着明朝。这让张岱找到了知己,找到了知音。他对家园的眷恋可见一斑。

文章中多处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之感。“湖中人鸟声俱绝”描绘了大雪后的寂静,湖山被*封,人和鸟都躲在寒冷中不敢出门,整个世界仿佛凝固了。一个“绝”字,传达出*天雪地、寂静无声的寒意,而这无声中仍有一人,这个人就是孤独的张岱。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唯有一个人存在,唯有张岱存在。“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也表达了没有知己的孤独。在茫茫宇宙之中,唯有忧思之人张岱存在。

历史的更替让张岱痴迷于过去,一个“痴”字写尽了作者的得意和感慨。阅读到这里,文情荡漾,留下了无穷的余味。

点击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为doc格式

下载文档